2015-05-18 01:17:22
就是在熱得發燙的背后,新三板中很多你沒有注意的問題,或許已悄然到來——部分公司估值高過“神創板”;有的企業家甚至想快速套現;由于沒有鎖定期,一些投機客低價參與定增后即轉手賣掉……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記者 黃小聰
創業板已經變成“神創板”,新三板的風潮同樣炙熱。
就是在熱得發燙的背后,新三板中很多你沒有注意的問題,或許已悄然到來——部分公司估值高過“神創板”;有的企業家甚至想快速套現;由于沒有鎖定期,一些投機客低價參與定增后即轉手賣掉……《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huoshan5188)記者在經過深入調查后,為你一一揭開這些現象背后的真相。
“我們直接參與的做市項目幾乎沒有,都太高了,怎么敢呢?”一位參與新三板的機構人士這樣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從新三板做市制度推出以來,短時間內被推高的估值有目共睹,在這樣一個大浪淘沙的市場,未來能真正成為金子的個股少之又少,那么,這種高估值的存在是否真的合理呢?
在高估值讓專業投資者都望而卻步的同時,記者了解到,新三板企業家的心態已有微妙變化:不僅在定價上商量余地更少,有的甚至希望憑借這股東風盡早套現。
好企業才有高估值
今年以來,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猛增,僅2015年1月~4月的掛牌量便已超過了2012年和2013年之和,甚至出現買殼的現象。截至今年4月底,新三板總掛牌數已達到2343家,總市值達到1.12萬億元。倘若按照今年以來每個月近200家的掛牌速度,新三板的數量到年底可能會攀升至4000家。
值得關注的是,持續涌入的資金,在短時間內把估值推得很高,現在很多新三板掛牌公司的估值已超過了創業板、中小板估值。即使在經過了4月份的一輪調整后,截至4月末,新三板企業的平均市盈率仍然為60.90倍。
東安新三板1號投資經理林禎景認為;“新三板的高估值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個原因:一方面,一些概念題材的掛牌企業估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因為新三板市場流動性仍有待提高,存在供求失衡的問題,一些企業估值在大量資金涌入的情況下被迅速拉高。部分企業的高估值確實存在泡沫,但對于新三板市場來講仍處于理性發展階段。”
呈瑞投資新三板投資經理楊類禹則表示,“高估值其實某種程度上體現的是新三板流動性改善,接下來就算再有波調整,但你會發現好東西還是貴的,且會持續貴下去。現在確實有些個股估值偏高,我們也覺得沒法投,所以我們盡量把投資往前移,去投一些擬掛牌的、商業模式很清晰的企業。”
事實上,在持續火熱的背后,還有很多新三板公司沒有盈利。由于新三板門檻較低,企業也魚龍混雜。業內人士表示,新三板公司最后倒下的可能會有80%甚至90%,能走出來的估計就5%~10%,真正的成長股也就5%。
不管是不是聳人聽聞,新三板的高估值風險確是投資者必須警惕的。某股權投資業內人士更坦言,之所以大家愿意高價參與這些項目,其實也有風險投資的思路,比如投10家或更多,能抓到一個或兩個騰訊、阿里巴巴這類企業,其他就算不成功,也是值得的。“所以新三板真的是沙子里面淘金子,我也一直覺得新三板不適合個人投資者。”楊類禹說道。“今年擴充會很厲害,所以不用擔心找不到機會,要擔心的是成本會不會較高。”呈瑞投資董事長王欣藝補充道。
那么,在好企業必然是高估值的市場預期下,是否也會倒逼券商及投資機構重建新的估值體系呢?
林禎景認為,“對于這些處于發展初期的企業,我們也應適度轉變對企業估值的方法。首先,應著眼于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與空間,進行長期的戰略投資,而不僅僅依據財務數據來判斷。其次,對于新三板的企業,有時對‘人’的投資比對‘規模’的投資更重要。第三,對于這些處于發展初期的企業,估值時還應考慮該企業后期是否有并購的預期。”“說到如何估值,PEG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當然這是建立在盈利的基礎上。如果是互聯網,則必須按創投的方式估值,一般按流量、日活躍數或是新增流量來衡量。我們現在的估值方式也跟國外非常接近,只不過要更貴一些。”王欣藝說道。
企業家心態改變
除了估值被推高,新三板掛牌及擬掛牌的企業又有哪些變化呢?
某參與新三板機構人士表示,“值得一提的是,企業家的心態變了。去年我們調研時,他們都會很驚奇地說,終于有人上門來調研了,還是機構投資者。那時我們去談價格,還有討價還價的過程,而現在他會覺得就是值這個價。”
“另外,去年很多定增都以產業資本的想法去定價,現在都是資本市場定價。”該機構人士補充道。
一輪輪持續不斷的融資下,企業是不是真的需要這么多錢呢?老板們又都打著怎樣的算盤?
一位新三板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想圈錢的比較多,有的甚至想盡快套現。當然,也有企業家目的明確。當問他募這么多錢的用途時,這個企業家如果能很好地規劃每一筆錢的用處,那么只要其所在行業夠好,商業模式清晰,這種企業是容易長大的。”
“如果拿了一筆錢又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我們通常扭頭就走。現在基本是以每天看3~5家的速度,所以有時聊5到10分鐘,心里就有數了。”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說道。
因此,找到好的公司、靠譜的企業家是關鍵。“我們會跟企業去聊,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很多時候在聊完以后,他們會主動把股份給你。企業一般看中雙方價值觀是否一致、經營理念是否認同、后續會不會對他有幫助。”該業內人士指出。
當然,新三板公司規模普遍小于創業板公司,多數公司處于生命周期較早階段,不確定性很高。在一定程度上,新三板投資是介于股權投資和權益投資之間,跟二級市場傳統的盈利模式和投資理念會有較大差異。機構要投資一家新三板公司前又會做哪些功課呢?
“如果準備投一家擬掛牌企業,我們不僅會跟企業家去聊公司的基本面、公司設想、募集資金的用途;還會找行業專家訪談,從其他方面了解這家企業,然后再和企業去談。擬掛牌的,我們會做得很細,要確保能掛牌。”上述參與新三板機構人士稱。
《《《
亂象
新三板交易亂象頻生 定增成套利避稅通道
◎每經記者 黃小聰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向嗅覺靈敏的機構投資者已開始紛紛布局新三板,新三板產品也隨之大量發行。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新三板產品多為三年期,一旦到期后,這些產品是否會被集體拋售呢?
此外,在市場初期,新三板公司掛牌數量在短期內就將運行二十多年的主板拋到身后,在這樣的火爆市場環境中,各種交易亂象也頻頻出現。為了讓新三板健康成長,監管層果斷展開法網行動,已對涉及新三板市場的10個相關案件展開調查。
新三板產品的“三年之癢”
今年以來,機構發行的新三板產品基本都是“日光盤”,甚至是“時光盤”,即產品售罄按小時計。滾燙的新三板產品發行熱度不僅帶熱做市成交市場,定增市場也同樣火爆。
對于機構紛紛參與新三板定增項目,業內人士指出,“相對于做市市場,通過定增可以找到更好的投資機會,寧愿等待更長周期,以獲得更高的年化收益率。就算調整,也肯定是定增更便宜,幾乎不存在倒掛情況。做市的話,就算流動性上有優勢,但機構看重的還是企業本身,且做市也拿不到多少股票,不像定增的好企業,可以一次性拿到較多的數量。”
私募產品無疑是新三板定增的重要力量,從不久前眾多產品扎堆楊麗萍控股的云南文化就可見一斑。從備案時間來看,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新三板私募產品累計備案數量達到140只,尤其是今年4月份,單月備案數達到97只。
另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參與新三板市場的“一對多”專戶產品備案數量達到119只。其中,前海開源資產以10只的發行數量排在首位,財通基金及財通資產管理一共發行了9只,九泰基金發行了8只,南方資本發行了7只。
然而,新三板產品也存在一個隱憂:由于現在這些產品周期多為三年,三年后投資經理為了兌現收益,很可能會出現集體拋售潮,那么投資經理們對此如何考慮?
一位不愿具名的新三板投資經理表示,“這確實講到了點上,所以現在找公司時一定要找能長得大的公司,比如三年時間它能夠有相對空間,成長到比較大的市值,到時候即便打八折,因市值大也不用太擔心。因此最核心的還是選好企業,在適合的價格買入。”
對于投資新三板公司的周期,該投資經理進一步說到,“也許最后我退出這筆投資時,它還在新三板,但是我會給企業多一些時間,畢竟實業經營和資本市場不一樣,實業經營一般三年一個周期。我希望我的投資者也能至少陪伴我三年時間,因為這樣才能充分反映企業的成長。”
定增無鎖定期存套現漏洞
事實上,投資新三板的很多投資者等不到三年,他們火速進場又火速離場。
由于新三板定增沒有硬性的鎖定期要求,因而目前有些投資者通過低價定增的方式介入標的,隨后轉手賣掉,短時間即獲得豐厚收益。
企業其實也不愿看到這樣的投機,某新三板業內人士表示,“很多人進來時都會承諾不轉手賣,但定增后就不好說了。”
“雖然股轉系統對定增沒有硬性要求必須鎖定,但正是由于這種投資者的存在,現在很多企業考慮到公司長遠發展,開始設定鎖定期。定增之所以能給較低價格,也是考慮公司長期發展的需要,如果轉手就賣了,那么時間長了,這個團隊也不用再做下去,沒有口碑了。”該業內人士進一步表示。
除了這些投機客,新三板定增還有其他多種操作方式。目前常見的是機構代持:先由機構參與定增拿到股份,再通過協議轉讓過戶給自然人。但可能出現問題是,轉讓價格往往大幅低于二級市場價格,一旦協議成交,股價可能大幅波動,形成異常交易。
例如,4月22日盤中,中科招商一單1000手的交易以1.01元/股的價格成交,而前一筆成交價還在46元。盤后的交易公開信息顯示,該交易賣方為磐安中廣創業投資合伙企業(以下簡稱磐安中廣),買方為自然人刁君如。
值得注意的是,磐安中廣參與了中科招商3月實施的股票定向發行,認購股份數為390.81萬股,占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0.29%。
業內人士分析表示,“類似這種方式可能是公司想避稅,機構定增進去虧損出來,比如30塊錢進去,然后1分錢出來,那就是公司虧損。”
可以看出,這種拉手交易的頻頻出現,不僅引發股價巨大波動,還可能涉嫌利益輸送、避稅等問題。此外,在場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現在券商對票源的分配占比較主導的地位,也出現了一些“潛規則”——比如,有的在項目前端要求一次性給一定的“好處費”,有的則是后端要求利益分成。
監管層已鎖定10案件
對于上述交易亂象,監管層已有察覺并迅速展開行動。
證監會5月8日表示,“2015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第二批案件共涉及新三板市場10個案件,主要針對五類違法違規行為,其中包括濫用交易規則破壞市場秩序行為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行為。
5月15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同時還披露,涉嫌操縱“華恒生物”、“中科招商”、“國貿醞領”等股價案,涉嫌違規交易“奧美格”案,涉嫌利用內幕信息交易“宏泰礦業”案等多起案件展開全面調查。其中,“中海陽”異常交易案等違法違規案件調查已取得重要進展。
而前段時間股轉系統在對中山幫采取監管措施的同時,就曾表示,對于個別掛牌公司高管涉嫌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已移交證監會稽查局處理。林禎景認為,“中山幫這種把股價抬到三位數以上的做法,很明顯是一種高調的炒作,雖然大家都不會去買,但我們更應警惕那些隱匿的多賬戶進行聯動的小單買賣。協議轉讓的方式存在可操縱的空間,在新三板投資中,我們對協議轉讓的企業應更加謹慎。”“這種情況市場上其實已有很多,隨著市場交易量增大,這種做價格的手段越來越沒意義。這么操作一般就幾種可能,一種是價格做上去,為定增做準備;一種想做股權質押。市場大了,肯定會有人亂來,不過隨著新三板逐漸成熟,游戲規則也會越來越健康。”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