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8 01:17:2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雅玨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周雅玨 發自北京
“隨著信托、資管產品頻頻發生兌付危機,第三方理財行業逐漸從傳統固定收益類產品向浮動收益類產品轉型。目前,國內某知名第三方理財公司浮動收益率產品的發行量已經占到總產品的70%以上。”北京一家第三方理財公司CEO李森向近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近年來,依托信托行業的蓬勃發展,不少以銷售信托產品為主的第三方理財公司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如今,隨著政策及環境生變,第三方理財公司也不得不拋棄固定收益類產品,轉而另尋他法。
固定收益產品銷售趨減
近年來,公募基金經理跑步“奔私”,第三方理財公司則成為基金經理這一現象的幕后推手,為業內大量優秀基金經理成立陽光私募輸血。
記者打開國內最大的第三方理財公司諾亞財富官網,其中在線產品一欄,預期收益率大多標注有“浮動”二字。如某某基金,投資門檻100萬元,預期收益率浮動,產品投向于二級市場,投資期限永續。7款在線產品中,5款產品屬于無固定收益的浮動收益產品,僅兩款為年化收益在7.2%~8%的類固定收益產品。
國內另一家大型第三方理財公司恒天財富的官網也有類似現象,放在醒目位置的產品信息,不再是年化收益率10%的固定預期收益,取而代之的是“浮動”二字,甚至浮動收益類產品占據了整版推介信息欄。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信息顯示,恒天財富作為私募基金管理人,旗下已登記備案私募基金產品多達136款。其中,以恒天自主管理投資的FOF“鼎龍”系列基金產品總規模已經突破100億元。
北京盈泰財富云CEO楊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曾依托于傳統固定收益類信托產品起家的第三方理財公司,如今正在“去信托化”、“去資管化”。隨著A股牛市的到來,賺錢效應已經充分顯現,穩定且收益較高的陽光私募產品逐漸成為第三方理財公司的主流產品。“第三方理財市場轉型速度驚人,產品種類已經完成轉換,固定收益類比重下降明顯。一方面,由于A股牛市帶來的市場機遇,浮動收入類產品銷量上升;另一方面,主動收縮固定收益率產品,而且前方產品生產商數量驟減也是主要的原因。”李森向記者表示。
隨著宏觀經濟下行,房地產市場低迷,依托于房地產等支柱型產業發展的信托行業也受到不小影響,多家信托公司從去年底開始收縮房地產信托產品的發行。
此外,銀監會發布史上最嚴監管政策99號文(即《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及相關實施細則,再次重申禁止非金融機構推介金融產品,信托公司欲通過第三方理財公司代銷難度加大,也成為第三方理財公司逐漸減少銷售固定收益率產品的主因。
業內:營銷思維需及時改變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此前,因信托產品有高額的銷售費用,依靠渠道銷售返現,成為大多數第三方理財公司賴以生存的法寶。
眾所周知,陽光私募產品不但銷售費用較低,還需要客戶繳納1%左右的認購費用,傳統上依靠渠道返現銷售的第三方理財公司出現銷售難題。“傳統上銷售100萬元的信托產品,提成在1.5%左右,我們會將80%左右的傭金返現給渠道,自己獲取小部分收益。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銷售主要是拼價格,只要價格合理,渠道經理很樂于銷售產品。”一家第三方理財的銷售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預期收益率的不確定性也給傳統渠道銷售的帶來壓力,多數中小型第三方理財公司并不專業,無法正確引導客戶進行投資。”楊勇向記者表示。“隨著產品種類改變,營銷的思維也得改變。無法適應這種變化的中小型第三方理財公司,倒閉的不在少數。第三方理財公司要想真正存活下來,還是必須依靠自銷能力,建立自身品牌優勢。”李森向記者分析認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