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6-05 01:05:4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周小川在IMF年會上表示,中國將采用有管理的可自由兌換,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對涉及到洗錢、恐怖融資、過度利用避稅天堂的跨境交易進行監控分析等方面。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袁君
◎每經記者 袁君
上海自貿區擴區已逾一個月,金融改革的步伐有望進一步加快。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在上海召開的“十三五”期間中國金融新業態研討會上獲悉,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行長張新表示,上海自貿區已經做好了率先全面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技術準備。
在風險防范方面,張新表示,上海自貿區已建立了對外債規模、幣種錯配、短期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制度,而在數據搜集方面,也能對跨境資金實行24小時監測。
穩步擴大境內外股市互聯互通
昨日,在上述研討會上,央行副行長郭慶平表示,“十三五”規劃期間,中國經濟踏入新常態,結構轉型是解決資源配置不當、產能過剩等深層次矛盾的根本,極需金融業的支持。
郭慶平特別指出,“十三五”期間,中國要盡快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并放寬個人對境外投資,允許資本賬戶下的人民幣可兌換。“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鼓勵外資參與并購重組。穩步擴大境內外股市的互聯互通,積極穩妥拓寬跨境人民幣渠道和應用領域,強化對‘一帶一路’的支持力度。”
而作為金融改革先行先試的試驗田,上海自貿區有望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繼續率先嘗試。
今年4月,央行行長周小川在IMF年會上表示,我國已經在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根據IMF對資本賬戶交易的分類,40項中已經有35項全部或部分可兌換,完全不可兌換的僅有5項。
周小川表示,未來將推進6項具體的改革,包括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 (QDII2)試點、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取消大多數外匯管理的事前審批事項、為海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資本市場提供更多便利、進一步促進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緊急情況下采取必要的手段防控風險。“這6項改革全面落地以后,就意味著我國全面地實現了資本項目可兌換。”張新表示,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的重點就是要實現上述6個方面全面突破,推動上海率先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為此,上海自貿區已經花了兩年時間進行技術籌備,目前已經在10個方面完成了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技術準備。
比如,上海已形成了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市場機制和理性文化等方面。數據顯示,截至6月1日,通過自由貿易賬戶,企業辦理各類跨境資金結算1600億元,按照新規則開展的跨境融資一共是700多億元。實踐證明,上海自貿區未成為熱錢流入和套利的管道。
對于跨境資金放開之后為何仍保持較為穩定的狀態,張新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市場已經高度開放,二是企業已經高度理性。“首先,企業已經非常理性,在新的規則下,企業到境外融資是和企業資本金相掛鉤,在這種狀態下企業是非常理性地來計算風險承受能力;其次,經過這么多年的金融改革,尤其是經常項下外匯管理完全放開了,貿易融資也在放開,企業已經有很多陽光下的空間,新政策帶來的沖擊并沒有預先想象的那么大。”張新表示。
資金進出實行“隱性”總量控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周小川在IMF年會上表示,中國將采用有管理的可自由兌換,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對涉及到洗錢、恐怖融資、過度利用避稅天堂的跨境交易進行監控分析;對外債規模和貨幣錯配實施宏觀審慎管理;必要時對短期資本流動實施管理;加強國際收支檢測和分析。
張新也表示,上海自貿區也建立了有管理的可兌換的制度安排,上述管理的內容則是上海自貿區相關制度安排和技術準備的主要內容。
風險防范方面,張新表示,上海自貿區已建立了對外債規模、幣種錯配、短期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制度。這體現在今年2月份頒布的自由貿易賬戶境外融資和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的實施細則。同時,還建立了資金大進大出的總量調控和應急管理的政策儲備,建立了總量閘門的調控機制。當資金流動總量觸動到閘門后,就會啟動應急方案,調整宏觀審慎參數。
張新具體解釋說,總量控制的特點是隱形地進行,企業和金融機構按照市場的規則正常去做業務,不受總量控制的干擾,只是到了一定數量的時候才會去溝通調整。
另一項重要的技術準備則是對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的檢測,這將成為上海自貿區風險防范的主戰場。
張新表示,央行上海總部已經建立了特別的監測室,24小時監測,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在數據搜集上,建立了強大的、多角度的、風險跟蹤的賬戶管理系統,能對跨境資金實行24小時監測,能監測資金的來龍去脈。
此外,上海自貿區也建立了適應可兌換的國際收支統計和監測體系;建立了本外幣的一體化管理框架;能對資金流出后的流向進行跟蹤服務;建立了上海市跨部門的跨境資金監測分析和應急協調機制。
張新表示,上述各項技術籌備工作的全面到位,將是上海自貿區資本項目可兌換后的整體框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