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大別山革命老區突圍路徑:“造血式”扶貧+龍頭城市帶動

每日經濟新聞 2015-06-23 00:43:21

《規劃》勾勒出了大別山區的“造血”版圖。首先,將創造有利于“造血式”扶貧的大環境,優先安排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民生工程項目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規劃。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俊明    

◎每經記者 李俊明

“千里躍進大別山”,解放戰爭中扭轉戰局的一次著名戰役,讓大別山成為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而今,提及大別山區,除了昔日的那場戰役和革命老區的光環,外界對其更深的印象是“貧窮落后”。為此,當地官員和學者一直呼吁國家出臺大別山革命老區(以下簡稱大別山區)振興計劃。日前,被視為提振經濟“強心針”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終獲批復。

大別山區經濟發展滯后的根源是什么?隨著《規劃》獲批,區域內各地市將如何突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實地走訪,對此進行了調查。

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區,一直是中部發展的一塊“心病”。

交通滯后、工業化水平低等因素,讓大別山區經濟長期位居所在省份之末,該區所轄36個縣中29個縣為國家級貧困縣,2014年人均產值僅為全國一半。糧食主產區、生態功能區和庫區(位于我國重要水源地)的定位,注定該區域無法大力發展對經濟帶動能力較強的重工業。

當地官員稱,此前一些覆蓋大別山區的政策并沒有很好地落地,對經濟起的實質作用不大。

針對大別山區現狀,國家發改委近日正式印發的經國務院批復同意的《規劃》,擬在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方面進行扶持,打造黃岡、信陽、六安等一批龍頭城市。此外,《規劃》還將安排一批建設項目,創造由扶貧“輸血”到“造血”的大環境。

信陽市發改委主任鄭先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多年來,中央、省級給大別山區的扶貧政策屬于‘輸血’,而該區域真正需要的是自身‘造血’,《規劃》定位精準,是有力的‘造血’細胞。”

現狀:人均產值僅為全國一半

盡管大別山區所在的城市均位于鄂、豫、皖省會城市之間,是武漢城市圈、中原經濟區、皖江城市帶的聯接地帶,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但長期以來,該區域經濟發展滯后,一直以“被扶貧”、“吃財政飯”的面目示人。

上述《規劃》對大別山區境況表述為:大別山片區涵蓋36縣,其中有29個縣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而非扶貧縣、區的經濟發展也不見得多好,以2014年經濟數據計算,大別山區面積為鄂、豫、皖三地的22%,人口占三地的19%,GDP卻只占13%,2014年大別山區人均產值僅為全國的一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信陽、駐馬店、黃岡、隨州、六安與安慶等市人口規模均在700萬左右,GDP則集中在1000億~2000億元。從2014年GDP“成績單”來看,大別山區的地市均表現出“基數小,增速快”的特征。

鄭先明稱:“盡管信陽、黃岡、六安和駐馬店等地經濟增速近年來一直位居所在省份前列,但因基數小,對經濟實際拉動力較小。”負責黃岡《規劃》對接工作的黃岡市發改委紀檢組長曾曉東指出,近年來,大別山區與陜甘寧、贛南、左右江等老區的距離越大越大。

經濟發展滯后與交通狀況不無關系。當地官員稱,目前大別山各市內聯外通的路網結構尚未全面形成。以黃岡為例,主城區臨江而立,水運便利,陸上交通在湖北僅次于武漢。但市區之外的縣區、鄉鎮交通建設十分滯后。

此外,連接大別山區不同省份之間的交通依然屏障重重。比如從信陽到黃岡乘高鐵,還需在武漢轉乘。當地官員普遍認為,大別山獨特的旅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挖掘,重要原因就是不同省份之間存在交通阻隔。

對于大別山區滯后的經濟狀況,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三省政協委員曾聯名建議從國家戰略來考慮大別山區的振興,呼吁出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

實際上,國家層面向來重視對大別山區的扶持。研究該區域經濟多年的安徽省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徐振宇告訴記者,此前國家戰略對大別山區的覆蓋并不少。“以安徽為例,中原經濟區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規劃,加上已有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國家區域戰略在安徽已實現全覆蓋。”但問題是一些政策懸空了,由于很多政策措施都比較宏觀,對大別山區經濟提振作用有限。

突圍:老區振興由“輸血”變“造血”

大別山區地處周邊三大經濟區的結合部,但當地一位發改委人士稱,實際上該區域一直遠離發展重心,外部牽引力不足。國家發改委亦在《規劃》中稱,大別山區產業特色突出,但工業水平落后。

曾曉東認為,“糧食主產區、生態功能區和庫區的定位,注定大別山區無法大力發展重工業。”

從產業結構方面看,糧油和特色農產品是大別山區主導產業。黃岡、信陽、六安、駐馬店等地均為中原乃至國內主要產糧區。鄭先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大別山區承擔著國家糧食安全的功能,所以不能弱化糧食生產。”

除糧食外,茶葉是大別山區最主要的產出品。作為國內茶葉集中種植區,信陽、黃岡茶園面積分居國內地級市第二、第四。然而,大別山區一直存在“有茶無名、有茶無市、有茶無利”的尷尬,茶產業的處境最能體現該區域農產品產業鏈方面的短板。

信陽市茶產業辦公室一名負責人稱:“大別山茶葉種采靠手工,加工工藝落后,品牌建設跟不上,缺少專業營銷人員,每個環節都很滯后。”與福建安溪和浙江杭州相比,大別山區茶產業小而散,缺乏龍頭企業。

記者梳理發現,2014年,信陽種茶面積約為安溪的3倍,但80億元涉茶產出僅為安溪的2/3。當地農業部門和茶產業辦公室人士稱,大別山區板栗、花生等地標性農副產品,均存在產業鏈條短、品牌建設跟不上的問題。

在工業方面,大別山區食品、建材、化工、醫藥和機械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三產比重為17:48:35。曾曉東稱:“盡管工業比重近半,但整體工業化水平不高,鏈條短,市場競爭力較弱。”

為此,《規劃》勾勒出了大別山區的“造血”版圖。首先,《規劃》明確將創造有利于“造血式”扶貧的大環境,優先安排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民生工程項目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規劃。

實際上,據信陽、黃岡等地發改委官員透露,當地在《規劃》獲批之前,已經先行一步,遞交了擬推行的項目。

在資金補貼方面,《規劃》也一改此前直接貼資方式,而是發展扶貧小額信貸,出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特殊政策。

更為完善的投融資機制,也為大別山區“造血”提供了“干細胞”。《規劃》指出,地方政府通過發行債券等方式拓寬城建融資渠道,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建設投資和運營。此外,符合條件的企業可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并購重組、發行債券,鼓勵縣域內各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黃岡市近期發布的一份縣域經濟發展報告稱,黃岡已啟動湖北首家市州金融創新平臺——大別山金融工程,以推進政府、企業、金融等機構間的合作。

發展:誰能執區域牛耳?

在《規劃》中,大別山區被定位為“欠發達地區科學發展示范區”、“全國重要的糧食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淮河中下游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全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通過上述定位可以看出,大別山區將在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糧食生產保障、重點生態工程和旅游方面發力。

鄭先明稱:“大別山區經濟發展滯后的根源是在于城鎮化、產業方面落后于全國。《規劃》強調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強調龍頭城市突圍,這與以往政策有很大不同。”

《規劃》還明確了大別山區未來5年發展目標。到2020年,大別山區三產比重變為12:48:40,即農業下降5個百分點,服務業上升5個百分點。

為實現上述區域定位與發展目標,《規劃》在空間布局方面明確,重點培育一批區域性中心城市,其中被列入核心發展區域的黃岡、信陽、六安龍頭地位明顯。《規劃》稱,將拉伸三地優勢產業,打造黃岡臨港經濟帶、六安工業走廊和信陽寧西工業經濟走廊,建設大別山革命老區核心增長極。

作為大別山區腹地城市,黃岡、信陽、六安三地同被列入核心區域龍頭城市,未來合作與競爭自然不可避免。那么,誰能執大別山區龍頭城市之牛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比較發現,黃岡人口較多,工業發展受限較大,但有臨江的區位優勢,且確定為湖北沿江重要增長極。此外,黃岡被定位為國內外知名旅游勝地,而旅游產業在《規劃》中也被重點提及,按照《規劃》,到2020年,大別山區旅游收入將增加1300億元。

依靠河南“集聚區”的戰略規劃,信陽在食品加工、裝備制造、新型建材產業基地等方面有較強的實力。其裝備制造等工業的驅動力在《規劃》中也被重要提及。

六安則有其他兩地不具備的礦產資源。當地官員指出,六安礦產資源目前開采有限,但發展后勁較足。此外,六安在茶葉等農副產品加工領域的創新模式較領先。

徐振宇認為:“三地處于大別山腹地,周圍貧困區塊多,《規劃》的意圖在于以這些區域中心城市為支撐,帶動其他更小的城鎮興起。”

除上述三市外,《規劃》還提出加快發展隨(州)孝(感)武(漢)、駐(馬店)南(陽)和安慶三大組團,依照各地區位優勢與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

《《《

樣本城市·信陽

遠離發展重心的信陽能否通過工業集聚走出“落寞”

◎每經記者 李俊明

“信陽只是行政上隸屬河南。”信陽市一名官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信陽更像湖北的城市,連早餐都吃武漢熱干面。”

信陽市發改委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信陽地處傳統中原地區邊緣、遠離發展重心,外部牽引力相對不足。”

近日獲批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給信陽的定位是在新型工業領域發力,推動產業集聚發展。這能否讓信陽擺脫經濟發展上的落寞?

工業競爭力全省倒數

地處河南最南端的信陽更靠近湖北,距武漢僅百余公里。記者在當地走訪時發現,除了地理位置,信陽在飲食和方言方面都與湖北相似。

當地坊間傳言,此前在全國“兩會”上,有代表提出重新考慮信陽“歸鄂”、“歸豫”的問題。“歸鄂”、“歸豫”目前僅限于民間熱議,但信陽發展滯后卻是事實。“紅色革命時期走出來的信陽,在河南省經濟發展大潮中顯得比較落寞。”信陽市宣傳部一名官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河南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河南省18個省轄市中,信陽GDP增速排名第十三。而在代表工業發展水平與潛力的區域工業競爭力上,信陽位列倒數第二。

信陽市發改委一名負責人稱,信陽地處傳統中原地區邊緣,區域合作帶動乏力,同時地處三省交界,遠離發展重心,外部牽引力相對不足。

遠離鄭州等中心城市也造成了信陽人才方面的不足。上述發改委負責人稱,信陽長年在外務工人員240萬人以上,占戶籍人口的30%,“這對信陽工業和基建發展是很大損失”。

當地官方提供的資料顯示,信陽發展各類教育資金缺口在100億元以上,然而2014年信陽財政收入才剛剛突破100億元。由于信陽下轄各地財力弱,基礎設施等欠賬較多,受國家資金配套等政策的限制,一些重大項目不能順利實施。

信陽市高新區提供的材料顯示,目前信陽著力培育的五大戰略支撐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僅一半左右。當地官員稱,信陽亟需壯大產業規模、加速集聚發展、提高配套能力。

欲借工業集聚區突圍

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的《規劃》稱,大別山區將著重推行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道路。并在產業產值比重較大的新型工業領域,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作為承接新型工業產業的中心城市,信陽被重點提及。《規劃》對信陽的定位是,食品加工、裝備制造、新型建材產業集聚區域。

其實,在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的全省戰略覆蓋下,信陽目前已有15個產業集聚區。記者走訪其中最大的信陽市高新區了解到,信陽的電子通訊產業、光電產業和高端裝備聚集于此。信陽市高新區代表著政府對新興產業發展的期望。

然而,河南的現代工業、信息、裝備制造等政府比較重視的高科技產業起步都比較晚,直到2012年,信陽還在探索適合本地的產業發展模式。

信陽市高新區宣傳部負責人李彥峰稱:“由于信陽工業底子薄,高端產業配套沒有形成,此前引進的許多企業都離開了。高新區電子通訊產業、光電產業和高端裝備是這幾年才開始發展的。”

迫于此,信陽只能在工業領域走產業集聚區的路子,將一個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企業都搬過來。這樣雖然投資周期較長,但是理論上能解決缺少配套的問題。

以2014年產值計算,整個信陽市高新區的產值僅為信陽茶葉產值的一半。“高新產業集聚的高新區是信陽的拳頭,拳頭打出去了,有沒有力量還不知道”,當地一名官員說。

《《《

樣本城市·黃岡

黃岡中學教師流失嚴重因為貧窮?旅游業超千億“蛋糕”將提振經濟

◎每經記者 李俊明

長期以來,大別山區以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國家扶貧、吃財政飯等面目示人。近日,國家發改委批復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明確,重點培育一批區域性中心城市,其中被列入核心發展區域的黃岡、信陽、六安龍頭地位明顯。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選取了黃岡、信陽、六安三地作為樣本,通過梳理其經濟形態、產業結構、發展困境和規劃獲批后的官員動議等,以呈現大別山區發展的現實窘困和振興路徑。

“二十年前,外面知道黃岡,是因為黃岡中學;二十年后的今天,黃岡在外的聲名,依然要靠黃岡中學。”黃岡市委宣傳部一名人士稱。

即便如此,被稱為黃岡“最寶貴資源”的黃岡中學教師近年來流失嚴重。而從某種層面來說,教師流失折射出了黃岡與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

在很長一段時間,黃岡產業特色明顯,而發展不足。但近日獲批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中明確,黃岡被定位為國內外知名旅游勝地,5年后,大別山區旅游收入將翻一番,增長到2600億元,這將成為黃岡難得的“風口”嗎?

黃岡經濟發展相對落后

“黃岡中學教師是黃岡最寶貴的資源,但近年(來),我們最寶貴的資源外流嚴重。”黃岡市委宣傳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北京、沿海省市或武漢等地的學校高薪“挖走”黃岡中學的教師,早已不是新聞。該宣傳部人士透露,一名黃岡中學特級教師,去年被沿海某市一所中學聘去任校長,年薪20萬元,給一套房子,還給妻子安排工作——黃岡人聽了只能苦笑。

當地教育部門資料顯示,黃岡幾乎所有學校都遭遇過高薪挖人,最多時一年流失超300人。上述宣傳部門人士稱,“核心問題是本地激勵機制和地域經濟差異,說穿了,我們黃岡窮。”

與教師同樣珍貴的是黃岡每年外輸的人才。黃岡市發改委紀檢組長曾曉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數十年來,黃岡教育在整個湖北有目共睹。“黃岡每年向外輸出約大中專學生40萬,但只有10%左右歸鄉,人才外流很嚴重。”此外,在工業、基建產業亟需的工人方面,黃岡常年在外務工農民工大概有130萬到150萬。

不光如此,當地金融部門統計,黃岡2014年存款是1900多億元,但存貸比僅30%左右,這說明黃岡存款資金也在外流。

曾曉東認為,黃岡人才、勞動力和資金外流的背后,其實是黃岡與沿海乃至周邊武漢等地的經濟發展差距越來越大。

2014年,人口750萬、貧困人口103萬的黃岡市,GDP不到1500億元,其中羅田縣人均產值最低,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

在工業發展方面,由于受制于傳統產業布局,加上生態保護,也一直不能放開手腳。黃岡市一名官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黃岡注重生態保護,很多大項目沒有落地。“黃岡石材發展很快,近年來能關則關,只剩下麻城一座山可以開采。”

黃岡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雷電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黃岡目前推行“對接大武漢、開放大長江、振興大別山”戰略,就是因為黃岡經濟總量小,經濟發展格局小,靠黃岡目前自身條件,很難快速發展起來。

規劃提及千億旅游產業

盡管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但黃岡產業特色明顯,以旅游資源為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大別山區稟賦風景資源,李時珍與蘇東坡等文化名人誕生、客居帶來的歷史文化資源;佛教禪宗四祖、五祖發跡地的禪宗文化資源;“中國第一將軍縣”所系的紅色旅游資源。

旅游業目前成了湖北重要的經濟增長極,旅游綜合收入連續多年增速在20%,2014年旅游綜合收入超過100億元。

盡管如此,黃岡當地官員稱,黃岡旅游開發仍處于零星分散狀態,產業化水平不高,旅游資源優勢尚未轉化為產業優勢,“手中握著寶,但是沒用好。”

契機來源于國務院近日出臺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稱,結合大別山豐厚的旅游資源,未來5年,將合力打造大別山核心旅游品牌,把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建設全國著名旅游目的地。

黃岡市則被定位為區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紅色旅游目的地和國內外知名生態文化旅游勝地。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還發現,《規劃》提及的紅色旅游景區、生態旅游景區、歷史文化旅游景區等51個重要旅游景區發展項目,有16個在黃岡,這就意味著,黃岡豐厚的旅游資源稟賦契合了國家對大別山旅游產業的振興內容。

《規劃》還明確提及,到2020年,大別山區的旅游業總收入要由2014年的1305億元增長到2600億元,超千億元的增值,對大別山貧困地區來說,確實是一塊誘人的“大蛋糕”。

黃岡當地也對此反應迅速。據黃岡市負責《規劃》對接的發改委紀檢組長曾曉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在《規劃》獲批之后,黃岡已經確定了關于旅游方面的初步行動方案。“我們對旅游方面提出的方案非常細致,我們將與信陽、六安等市建立旅游聯動機制,建立大別山旅游統一的對外品牌,建立相通的旅游景區道路。”曾曉東說。

《《《

樣本城市·六安

六安礦產開發受限生態保護 以“茶谷”模式探路

◎每經記者 李俊明

“與信陽、黃岡相比,六安的處境可能更尷尬。”安徽省六安市發改委一名官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六安市總面積排安徽第一,人口規模全省第二,區位上又緊靠省會合肥,然而GDP排名(2014年)卻至第九。該數字背后,六安有著怎樣的發展“苦衷”?當《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將六安定位為“安徽省區域性中心城市”、“重要農副產品基地”后,六安將打怎樣的發展“算盤”?

六安重磅打造的“茶谷”對當地特色產業模式的創新,能否像“硅谷”對信息科技產業的推動一樣持久、有效?

人均GDP安徽倒數第三

六安的處境表現在其經濟數據中。

安徽省六安市發改委一名官員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舉例稱,“位于安徽省西部的六安市總面積17976平方公里,居全安徽省第一。人口規模721萬,居全省第二。基礎數據如此,至少在經濟總量上應該居于全省中上游。”

其實,在安徽省,六安并非偏遠的地區。六安市區與安徽省會合肥相距僅70公里,高鐵的開通又把六安納入合肥一小時經濟圈內。

然而,相對較好的區位優勢和市域連接的交通狀況,并沒有給六安帶來可觀的發展速度。以2014年的經濟數據來看,“六安GDP排名全省第九,人均GDP位列安徽16個市倒數第三,僅為排名第一的銅陵的五分之一。”上述發改委官員說,“這讓六安在安徽的經濟發展中非常尷尬。”

安徽省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徐振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與合肥比鄰,對六安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至少在人才引進和項目落地方面,合肥與六安一定程度上處于競爭地位。”

此外,徐振宇認為,安徽是欠發達省份,合肥的經濟發展在全國省會中也相對落后,無論在資金支持還是對六安經濟帶動能力方面,都是很薄弱的。

而從另一面來看,六安資源富集,有40多種金屬礦和非金屬礦,其中霍邱鐵礦探明儲量20億噸以上,遠景儲量30億噸,居華東第一。金寨鉬礦探明儲量220萬噸以上,開采潛在價值達1萬億元。

然而,六安市當地一名官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六安有1000多萬畝山場,近400萬畝可養水面,120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這些生態保障資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礦產資源的開發。“發展旅游、茶產業和現代農副業才是六安的出路。”

徐振宇認為,從產業發展效益來講,高端制造和礦產資源開采對六安發展推動更大,但因為六安人口密度高,在相同產值情況下,農副產品能帶動的扶貧群體更多。

其實在此之前,《關于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等諸多扶持戰略對六安重復覆蓋,但徐振宇稱,起到實質性扶持功效的政策并不多。

“六安茶谷”模式效果待檢

茶葉是大別山區重要的農副產品,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和英山云霧等茶葉的產量在全國居前列。

然而整個大別山區的茶葉加工、推廣方面還比較落后,這導致六安的優勢產業不能轉化成效益產業。“六安是產茶大市,但不是強市”,六安一名茶企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六安茶農一直處于‘賣原料’的‘供應商’角色。”

如何提高茶葉產值,成了大別山區扶貧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命題。

而在近日批復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中,大別山區“將著力發展茶產業,打造茶產業集群示范區”,“壯大六安瓜片等精品茶葉主產區”。六安被定位為“安徽省區域性中心城市”、“重要農副產品基地”。此外《規劃》還提及,支持信陽、安慶、六安特色農業基地建設。

其實在茶產業創新領域,仿照“硅谷”,六安已經籌建面積約1600平方公里的“六安茶谷”。這項被認為六安重要戰略的“茶谷”計劃中,當地政府將利用茶葉、竹子及山水、文化資源,將茶產業與文化創意、景區旅游融合發展。

六安市茶葉產業協會一名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采摘茶是一產,制茶和茶的深度加工則是現代二產,在此基礎上與旅游觀光深度嫁接是三產,‘茶谷’就是要推行茶業深度轉化和嫁接。”

對于大別山區來說,“六安茶谷”的推行是一片試驗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六安茶谷”的建設還在推進,當地官方預計3至5年可以見成效。

盡管“六安茶谷”的模式契合了《規劃》對茶產業的定位,但徐振宇對此有顧慮。他稱,六安茶谷的模式其實是一種休閑養老產業。大別山區靠近合肥、武漢和鄭州三地,休閑養老產業有一定發展空間,但就目前看來,“有錢有閑”的老年人士消費群體還比較少。

《《《

記者手記

大別山區發展還需解放思想

◎每經記者 李俊明

高鐵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時間和空間的問題,昔日關于交通艱難的擔憂已是明日黃花了。

從陜西西安到河南信陽,輾轉湖北黃岡,再到安徽六安,雖遠涉千里,其實一日足以往返也。

一名黃姓的哥開著出租車,帶著我在黃昏下的信陽城繞行。他注意到我是一名記者,便說:“我祖籍黃岡紅安,我祖父的哥哥是一名將軍。”他專注地把握著方向盤說,“這并不奇怪,大別山區里,光黃岡紅安縣就出了200多名將軍。”

城市的歷史,造就了城市的氣質。當我走訪完大別山區三市后,腦子中竟然出現的是“解放思想”四個字。原來,在不少大別山區市、縣的墻上,政府、行業的公文里,常會見到稀松平常、不被人注意的“解放思想”字眼。這是個大而化之的籠統字眼,還是大別山區人秘而不宣的內心寫照?

信陽市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與我聊天時,道出了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千百年來,信陽只產一芽一葉的毛尖茶,除去一芽一葉,剩下的葉子都扔掉了。河南上一任省委書記是福建人,他視察信陽時認為扔掉葉子是極大的浪費,建議信陽用此做紅茶。此前,長江以北不產紅茶,如今,紅茶每年給信陽貢獻十幾億元產值,“這僅僅來源于一個創新的念頭,之前信陽人沒想到過。”這名宣傳部工作人員說。

在與大別山區當地官員聊天時,他們常常會提到全國百強縣第一名——江陰,“我們埋怨沒有北方城市的礦產資源,但看看江陰有什么,還不照樣發展得很好。”

走訪三市,我注意到,盡管大別山區所轄的幾個市發展程度相差無幾,但通過比較會發現,地方執政者的執政理念、執政水平高度完全可以決定一個城市的風貌、五至十年的城市發展程度。

某城市的政府辦公樓還在使用上世紀的舊居。不過該市日報一名記者對我說:“如果炸開山,做石材生意,我們市每年收入不菲,但市委書記就不這么做。五十年、也許只要二十年,生態紅利就會來了。”

生態是一只“潛力股”,捂著一只好股票不必要急于套現。而“解放思想”不應該只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句口頭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大別山 革命老區 龍頭城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