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6-27 19:45:08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為11.5%,降低3個百分點后可以釋放超過800億元的資金。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威
每經記者 張威
財務公司再次迎來定向降準,一次性釋放資金超過800億。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有針對性地對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和下調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以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其中,降低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3個百分點,進一步鼓勵其發揮好提高企業資金運用效率的作用。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為11.5%,降低3個百分點后可以釋放超過800億元的資金。
某財務公司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降低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會進一步增強大型企業集團內部資金融通功能,有助紓解國有企業資金和成本壓力,支持實體經濟轉型發展,支持國有企業改革。同時,釋放的資金能通過財務公司產業鏈金融扶持上下游的小微企業發展。
事實上,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已經存在多年爭議。2008年之前,財務公司參照大型商業銀行的標準上繳存款準備金。2008年之后,央行將財務公司的存準率下調至低于大型商業銀行5個百分點,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集團貨幣資金被大量凍結的壓力,支持了實體產業的發展。
不過,在很多財務公司看來,差別化的力度還遠遠不夠。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多名人大代表聯名建議進一步降低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8~10個百分點,至4%~6%。去年6月份和今年四月,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分別下調0.5和2.5個百分點。此次定向降準后,財務公司的存準率為8.5%。
某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財務公司搞實體經濟,降準直接就進入到了實體經濟,整個行業降到很低或者取消準備金都可以,國外有的司庫就沒有準備金說法。降下來自后,財務公司的流動性壓力就降低了,對大型企業集團增效有好處,對降杠桿、去杠桿都也有幫助。
某財務公司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財務公司屬于內部銀行,并非吸收公眾存款的商業銀行,存放財務公司存款屬于集團向銀行融資用于生產經營的暫時閑置資金,理論上應不按商業銀行存款繳交存款準備金;財務公司是將存款資金百分之百支持實體經濟的唯一金融機構,降低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有利于財務公司加大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全國共有財務公司法人機構196家,全行業表內外資產總額5.37萬億元,行業平均資本充足率22.48%,不良資產率0.12%。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財務公司行業資產質量高、抗風險能力強的特點得到很好體現。
此前就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財務公司繳納存款準備金的政策實際上否定了財務公司資金集中管理的功能,而且還倒逼一些集團繞開財務公司做委托貸款業務,阻礙了財務公司的發展。從財務公司角度來看,資金集中越多越好,但從集團來看,繳較高的存款準備金,是一個成本損失,大量的流動性受到限制,而且存款準備金的利率很低。
前述業內人士認為,對財務公司定向大幅度降準,更能夠保障資金流向實體經濟,而不是流向股市,且不存在因財務公司存準率過低導致商業銀行一般存款借道政策洼地規避繳準的問題,財務公司服務的邊界性阻斷了發生借道的可能性,這一推論也為歷史數據所證實。
同時,有業內人士建議,如果能配套信貸規模的調整,財務公司降準的實際效果可能會更好。因為釋放的資金可能會與信貸規模控制沖突,比如這家機構的規模有限,即使釋放了一些資金,也沒辦法實現放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