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17 01:17:30
7月14日深夜,位于昆明市中心的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以下簡稱泛亞所)依然和前一天晚上一樣燈火通明。泛亞所來了部分投資者,與剛剛抵達的外地投資者相比,昆明本地投資者老余(化名)顯得頗為疲憊,他已經在這里等了幾個月時間。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岳琦 攝影報道
◎每經記者 岳琦 攝影報道
7月14日深夜,位于昆明市中心的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以下簡稱泛亞所)依然和前一天晚上一樣燈火通明。泛亞所來了部分投資者,與剛剛抵達的外地投資者相比,昆明本地投資者老余(化名)顯得頗為疲憊,他已經在這里等了幾個月時間。
有著多年金融從業經歷、曾在股市摸爬滾打過的老余沒有想到,自己幾個月前傾盡錢財購買的“隨進隨出固定收益產品”會出現兌付問題,而與老余的遭遇類似的投資者更是數以萬計。
作為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屬交易所,泛亞所出現的兌付問題引起輿論高度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泛亞所自今年4月開始,出金(兌付)就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7月中旬開始引發多位投資者關注。
目前,幾十位投資者與泛亞所及政府相關部門仍未達成一致意見。據部分投資者和泛亞所的解釋,此前五部委對現貨交易所的整改驗收遲遲未結,以及T+5交易模式轉變讓泛亞所交易量大幅縮水,而今年初的股市吸金效應更是雪上加霜。
泛亞所內部人士透露,公司一直試圖盡快通過五部委的聯合驗收,從而通過與香港上市公司合作,并升級交易模式,解決當前危機。對于此次涉及多方的流動性風波,記者通過多方調查,試圖為投資者還原兌付問題的發展過程,挖掘流動性危機背后的原因。
出金受限引維權
老余的失眠這段時間更加嚴重了,“半夜突然醒過來覺得總有事”,在與記者的交流中,老余頗顯無奈。即使已經在泛亞所守候幾個月,7月15日凌晨,老余還是不愿意離開,回想起在泛亞所投資的整個過程,他的神情中流露出些許疑惑。
今年4月,老余將近70萬元積蓄投進了泛亞所,但在家中急需用錢的時候,老余試圖盡快出金但已經很難實現,目前他仍有50萬元左右資金在泛亞所賬戶內。和一般的理財服務相比,日金寶更大的優勢在于不僅能夠提供高收益,而且沒有封閉期和任何手續費,每日萬分之三點七五的收益當晚8點即可到賬。
有分析人士指出,日金寶是基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供應鏈體系的一款互聯網金融產品,委托方為有色金屬貨物的購買方,受托方為“日金寶”的投資者,即一名投資者購買了“日金寶”,其實質是為有色金屬貨物的購買者(委托方)墊付貨款,委托方按日給受托方支付一定利息。
有過期貨投資經驗的老余對此也心知肚明,在他看來,這種模式的風險相對可控。且在2014年老余曾經做過試探性投資,都如期實現了隨進隨出收益日結。也正是因為日金寶的吸引力,泛亞所從2011年至今幾年內交易量不斷增長。
2011年4月21日,泛亞所正式開市交易,這家號稱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屬交易所,目前已上市銦、鍺、鈷、鎢等14個稀有稀土金屬品種。其中,銦、鍺、鈷、鎢、鉍、鎵、銻等7個品種的交易量、交割量及庫存量為全球第一,而稀有金屬銦的庫存量甚至達到了全球的95%。
據泛亞所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該交易所累計成交額超過3257億元,全國各地的交易商總數超過23萬個,稀有金屬貿易總量超過44萬噸,為實體經濟導入民間資本超過367億元。
然而逐步升級的兌付問題讓泛亞所陷入窘境。7月13日至15日,泛亞所昆明辦公場所內都聚集了約30名投資者及代理機構人員,在泛亞所一間小型會議室內,數十名投資者與泛亞所及云南省金融辦、昆明市金融辦相關工作人員僵持不下。
據多位投資者出具的請求書顯示,他們是泛亞所保本固定收益受托業務投資者,自4月份開始,泛亞所單方面修改交易規則,限制出金、變更業務、強行鎖倉,7月12日再次發布公告稱強制鎖倉24個月。在向有關部門提出異議要求解答時,云南省金融辦答復稱,泛亞所只需對其公告進行報備,對其內容不進行批復。
兌付風波
7月15日上午,泛亞所辦公場所內再次來了幾十位投資者,并開始商討策略。但截至目前,泛亞所辦公場所運營正常,仍有很多工作人員處理相關事宜并向投資者解釋。
值得注意的是,眾多泛亞所投資者對如何維權及解決目前困局存在分歧。事實上,大部分投資者并不希望交易所就此清算,愿意接受暫時限制出金的措施,而有部分投資者認為泛亞所模式存在問題希望盡快退出。
面對事件的不斷升級,泛亞所15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2015年受宏觀經濟因素和政策層面的多重影響。泛亞所委托受托交易商出現了資金贖回困難,在委托受托業務合同期限內,部分受托資金出現了集中贖回情況。交易所經向主管部門報備,交易所作出了限制委托了結數量,部分品種暫停委托受托業務等措施,引發部分客戶對于交易所安全運營的擔憂。
事實上,泛亞所的很多投資者參與的是以100%稀有稀土金屬貨物資產質押,以交易為基礎、為實體企業進行直接融資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但面對投資者集中離場,實體企業不可能短時間從實體產業中抽出巨額現金來兌付,按照交易規則,這種情況下客戶可直接兌付貨物資產,但由于客戶貨物資產短時間內變現能力欠佳,投資者并不能接受,擠兌風險不斷發酵。
此外,據泛亞所透露,今年以來稀有金屬價格的暴跌對其業務影響頗大。比如電子盤期貨銦價格在半年內從550元下跌到最低180元,跌幅達72%,這些都引起了投資者不同程度的恐慌情緒。
對于此次風波的應對,泛亞所對記者回應稱,無法出金的流動性困境正在解決,保證不讓投資者受損失。今年4月,泛亞所還專門聘請國內知名會計事務所對所有貨物進行貨物審計,進一步說明了客戶的資金和貨物資產都在交易所嚴格監管之下。
而對于投資者的出金限制,泛亞所解釋稱,作為應對流動性問題的措施,交易所對客戶設定資金受托了結上限,有序疏導客戶,避免踩踏。另一方面,目前各稀有稀土金屬生產企業已經簽署50億元回購協議,剛性兌付客戶資產,新的50億回購協議也在推動簽署中。
股市吸金成催化劑
有投資者分析認為,兌付風波最早要追溯到去年12月現貨盤交易T+1改為T+5開始。泛亞所也發布公告稱,“按照有關部門監管要求,交易所執行T+5交易制度,取消賣出申報業務,使客戶資產管理風險控制的長效機制被破壞。”
2014年11月24日,泛亞再所發布公告稱,接云南省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工作領導小組函,函件要求:“目前,我省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工作進入收尾階段,為加快推進整頓驗收,經省清整辦和昆明市清整辦、云南證監局共同研究,請你公司按照T+5和實名制的要求進行整改。”
當年12月8日,泛亞所通過系統升級,將T+1整改為T+5,成為全國第一一個采用T+5模式的現貨交易所,但這卻直接影響了市場交易。據泛亞所透露,T+5之后,交易額大幅下降,有的品種交易量不及原來的1/10。
此外,按照整改要求,泛亞所于2015年1月正式取消了賣出申報的交易模式。原本400多億元客戶資產中,50%是具有180天封閉期的結構化資產,另外50%為流動資產,其中還有20%以上的風險處置金,風險體系比較完備。泛亞所認為,“賣出申報取消后,400多億元客戶資產變為100%可流動資產,流動性風險難以管理。”
而這次交易模式之變源于2011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38號文),2012年國辦發布37號文。上述文件明確表示交易所清整遵循“誰家的孩子誰抱”的原則,由各省級人民政府作為交易所清整的主體,以省為單位對交易所進行清整后報部級聯席會備案。
目前,泛亞所試圖再次改變交易模式。泛亞所今年7月15日公告稱,針對T+5實施以來導致交易盤面不活躍、市場功能失靈的現狀,交易所報備政府,自9月1日上線新交易系統。新交易系統上線后,恢復市場功能,激發市場活力,消化和處置倉單質押融資業務中的風險。
此外,在交易模式改變影響交易量從而降低流動性之后,泛亞所又面臨一輪更大的流動性問題。在2014年底改變交易模式后,同期的A股市場開啟了“瘋牛”之路,一時間大量資金涌入股市,這輪吸金潮對泛亞所可謂雪上加霜。
作為一位經歷過上輪牛熊市的老股民,老余并沒有將資金投入股市,但他告訴記者,2015年初,很多投資者都開始要求出金,加倉A股市場。但直到現在,很多人都還在股市套牢,資金都很緊張,根本沒錢來做泛亞所的投資。
泛亞所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股市吸金對這次流動性危機確實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據其估算,2015年一季度泛亞所的業務量較此前下滑超過50%。而今年4月以后,因為股市火爆,投資者跑步進入股市,觸發了踩踏。
欲借資本救贖
面對多重因素疊加的流動性問題,泛亞所急需引入新的資金或戰略投資者入場。但據泛亞所提供的消息稱,在此期間,云南省金融辦等部門曾發文支持其合規運營。
泛亞所發布的公告稱,云南省昆明市相關部門組成的驗收檢查小組在2013年底就對泛亞所進行了聯合現場檢查驗收,并于2014年1月3日向國務院清整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上報了《關于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整改現場檢查驗收情況和西雙版納金融資產商品交易所有關事項的報告》。
上述報告指出,未發現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在其交易模式和交易機制中采用集合競價、連續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進行標準化合約交易,未發現其違反國發【2011】38號、國辦發【2012】37號文的相關規定;未發現其開展的委托受托業務違反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為此,我省對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整改工作予以驗收通過。”
而正是因為在投資者圈子中廣為流傳的幾個紅頭文件,諸多投資者對于此前官方的監管和目前的態度不甚理解。而泛亞所一位趙姓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泛亞所希望盡快通過五部委的聯合驗收,引進戰略投資,升級交易模式,解決當前危機。
流動性問題不斷發酵,泛亞所及其實際控制人單九良也在展開一場救贖。但清整驗收和目前的流動性問題都對泛亞所引入“外援”帶來不小的挑戰。
早在去年7月,泛亞所已經開始悄然布局。彼時,港股上市公司意馬國際(00585,HK)發布公告稱,公司單一最大股東,有“紅籌之父”之稱的梁伯韜以溢價43%的價格,將所持公司20.95%的股權轉讓給內地商人單九良及張鵬。
單九良與梁伯韜的聯手讓外界頗為意外,而單九良以個人身份借殼意馬國際并未明確披露是否涉及泛亞所。而意馬國際公告顯示,盡管梁伯韜賣出了所持有的大部分意馬國際股權,但減持后并沒有全身而退,他將與新股東合作發展貸款和融資機會的相關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泛亞所15日發布的公告提及,7月初,云南省金融辦劉光溪主任在與香港紅籌之父、香港上市公司協會主席梁伯韜及單九良的交流中表示,“泛亞目前這個階段碰到的一些困難,通過發展是完全有能力化解的。”
“云南省清理整頓工作,省委、省政府已經明確指示,我想會很快完成收尾工作,畫上句號。”而一位云南省金融辦內部人士也向記者證實上述消息。
泛亞所趙經理對記者表示,目前交易所和香港資本市場的合作只剩下談判簽約了,未來將通過定向增發收購泛融網的債權來解決這個事情。“政府能給我們最大的扶持就是盡快清整驗收通過,這樣合作就沒有障礙了。”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云南省金融辦發去采訪函了解相關情況,但截至發稿時仍未獲回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