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31 00:50:2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昨日(7月30日),財政部專門公布了2014年政府采購“賬本”。
2014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為17305.34億元,比上年增加924.24億元,增長5.6%,增幅下降11.6個百分點,占全國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別為11.4%和2.7%。
財政部稱,政府采購規模呈現增速放緩、結構優化的特點,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改革、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等效應逐步顯現。《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政府采購合同授予中小企業的總采購額為13179.76億元,占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的76.2%。其中,授予小微企業的采購額為6020.84億元。
采購門檻降低企業點贊
2014年最后一天,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曾為如何公平推進政府采購“支招”。
“能不能設計一個隨機選擇專家評審的辦法,讓專家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選中,讓企業不知道該找誰‘走關系’,從而最大限度壓縮可能的尋租空間?”他說。
當天會議還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草案)》。草案對政府采購法的規定作了細化,當頭炮就是強化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要求突出節能環保、扶持不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等取向。
從去年的采購單上,已經體現出這一趨勢,小微企業的采購額為6020.84億元,占全年政府采購額的34.7%。
一家從事印刷的小微企業主老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往政府采購的生意不好做,有很多門檻,最典型的就是前置企業規模,要求注冊資金達到一定數額才可以參與競標,還有諸如必須有多少個相關項目經驗才可以參與競標等。
他說,除這些障礙外,政府采購不可避免會涉及到“拉關系”和“講人情”等情況,這對于處于創業期或者規模較小的企業都是難題,也構成隱形成本和不公平競爭。
“現在情況好了很多,不少門檻已經被拆掉。”老李說,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取消協議供貨以后,取而代之的是網上競價。“我們在相關政府采購網占位,他們在不同品牌、多家供應商之間和一定時間內,通過競價最終選擇產品和供應商,十分公平和透明。”
政策強化扶持小微企業
去年8月31日,財政部取消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認定行政許可事項。有分析指出,該項行政許可的取消,徹底激活市場潛能。以往入行的門檻高,動輒上100萬元的注冊資金,還有相應的資質要求,這些門檻取消后,對有志于此的人而言正是創業的好時機。
地方政府為保證政府采購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已想出了不少辦法。
2014年,廣西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財稅扶持力度,提出在政府采購評審中,對小微企業產品可視不同行業情況給予6%至10%的價格扣除。此外,還積極推進政府采購信用擔保試點,鼓勵為小微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提供投標擔保、履約擔保和融資擔保等服務,助力小微企業生產、融資。
今年6月,寧夏銀川市出臺的《銀川市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暫行辦法》。根據《暫行辦法》,在提高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機會上,提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采用任何方式,阻撓和限制中小企業自由進入銀川市政府采購市場,政府采購活動不得以注冊資本金、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從業人員、利潤、納稅額等供應商的規模條件對中小企業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暫行辦法》明確規定要在政府采購預算中預留相應的份額和合同,要求在滿足機構自身運轉和提供公共服務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應當預留本部門年度采購項目預算總額的30%以上,專門面向中小企業采購,其中,預留給小型和微型企業的比例不低于60%。
財經評論員李文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政府采購占全年財政支出的比例并不小,調整政府采購方向也能看出未來國家的支持方向,在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小微企業雨后春筍般冒出,為解決就業和穩定經濟做出貢獻,國家也需要給他們創造一個公平的環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