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9-10 19:10:36
隨著生活節奏和消費模式的改變,人們更傾向于選擇快捷簡單的支付方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有多家商業銀行推出了“創新支付”以及“互聯網+”概念的產品與服務,為傳統銀行業務注入創新思維。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沙斐
每經記者 沙斐
隨著生活節奏和消費模式的改變,人們更傾向于選擇快捷簡單的支付方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有多家商業銀行推出了“創新支付”以及“互聯網+”概念的產品與服務,為傳統銀行業務注入創新思維。
近年來,支付類“創新”已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方式,對傳統支付方式形成了巨大挑戰。一位銀行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三方支付之所以大受歡迎,銀行對此要做出深刻反省。然而,記者注意到,目前已經有銀行開始在創新支付上下功夫。
昨日,興業銀行在上海針對該行“興動力”信用卡推出了國內首款可穿戴移動支付產品。據了解,該移動支付產品為一個運動手環,用戶只要佩戴該移動支付手環,就可以在全國帶有“閃付(QuickPass)”標識的530萬臺機具上消費,使用范圍涵蓋了商場、地鐵和便利店等。
對于使用使用移動支付工具刷信用卡是否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興業銀行信用卡中心副總經理程昊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移動手環針對小額支付只有1000元的額度,同時客戶在支付過程中可以設置密碼,此外銀行針對盜刷也有賠付,所以和普通的信用卡支付幾乎是一樣的,只是提高了刷卡的便利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次的創新支付工具是運動手環,興業方面介紹,該行首創了“積分+”計劃,打破了傳統信用卡消費積分模式,用戶只需打開“咕咚”APP,記錄在運動時消耗的卡路里,就可以按照“1大卡=1信用卡積分”的標準將運動消耗的卡路里兌換成信用卡積分。
無獨有偶,記者注意到,浦發銀行也于近日推出了一項與“咕咚”APP合作的公益項目。據了解,此次公益活動不設門檻,無論是否為浦發銀行客戶,用戶只需在“咕咚”APP軟件的活動項目中尋找到“為愛開跑”的項目并參與即可,然后以該項目參與者的運動數據記錄為基礎,每達到1萬公里,浦發即捐助一例斜視兒童公益慈善手術,同時浦發以更高的理財收益以及獎品獎勵客戶參與。
此外,農業銀行近期也推出了只需手機短信就可支付的小額支付方式。記者了解到,該支付方式名為“農行K碼支付”,是一組由數字組成的動態密碼。在支付過程中,農業銀行以手機短信的形式發送給銀行卡(借記卡、準貸記卡或貸記卡)的持有人(即客戶),客戶將k碼輸入相應輸入框,銀行通過驗證k碼來完成客戶的身份驗證并完成支付。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銀行更擅長風險防控,但如何把多年金融業務中沉淀的經驗與互聯網金融的“效率”相結合,關系到銀行在創新支付體系中下一步的角色和站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