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上半年經營規模已達10億美元 本貨幣兌換特許到底是個啥?

新華網 2015-10-27 19:00:58

記者27日從國家外匯管理局獲悉,上半年,我國特許經營的本外幣兌換規模已達10億美元。那么,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到底是個啥,你知道嗎?

新華網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姜琳)記者27日從國家外匯管理局獲悉,上半年,我國特許經營的本外幣兌換規模已達10億美元。為推動外幣兌換特許經營業務發展,外匯局近期又推出“網上付款、網下取匯”的特許新政,預計今年全年業務量將再創新高。

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是指境內非金融機構經外匯局批準,為百姓個人辦理的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的貨幣兌換,包括現鈔和旅行支票兌換等。目前在多個機場可以看到的“通匯貨幣兌換”“聯合貨幣兌換”等,均屬于可在全國開展此業務的特許機構。

據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副司長王春英介紹,與銀行辦理貨幣兌換相比,特許機構服務時間更長、更靈活。截至目前,我國共有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經營機構59家,網點數量已達382個。這些機構不僅可以進行傳統的柜面現金兌換,還可以辦理電子旅支代售和兌回、使用銀行卡在POS機兌換外幣等多種業務。

盡管特許業務取得了快速發展,但相對于居民巨大的貨幣兌換需求仍存在很大差距。對此,王春英說,主要原因是過去只允許銀行批發外幣現鈔,由于利潤太低,它們供給特許機構現鈔的意愿不強,導致后者小幣種貨幣長期供給不足,甚至無外幣可賣。

“黑市交易活躍也壓縮了特許機構的生存空間。”王春英表示,現階段外匯黑市仍然存在,部分地區還很猖獗,有的甚至故意擾亂特許機構的日常經營。此外,個別特許機構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管理人員違規參與網絡炒匯等。

王春英表示,外匯局將積極推進特許業務創新,改善多數特許機構盈利少甚至虧損較嚴重的現狀。不久前推出的調鈔和批發業務政策打破了境內外幣現鈔批發由銀行單方面供給的局面,此次的互聯網辦理特許業務新規又提供了新的服務渠道。同時,外匯局也將緊緊抓住監管,防范洗錢的風險,盡可能降低使用新的支付工具可能帶來的客戶損失。

責編 姚茂敦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本貨幣兌換特許業務是啥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