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IPO

每經網首頁 > IPO > 正文

兩融杠桿漸入“警戒區” 25只腰斬股遭搶籌(名單)

中國證券報 2015-11-10 21:05:32

權威數據顯示,兩融初現“結構化風險”。融資買入額由9月的日均580億元上漲至10月的1030億元,增幅達80%,進入11月,融資買入額進一步上漲,11月5日達到1900億元,又回到3、4月份指數加速上漲時的水平。此外,融資客較為追捧高市盈率股票,集中持有單只股票的風險依然存在。

國泰君安副總裁蔣憶明在接據記者專訪時指出,兩融余額快速增長,一方面表明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得到很大程度恢復,對股指企穩回升起到積極作用;但另一方面,融資余額短期快速擴張將給市場和投資者帶來一定風險,兩融杠桿正在進入“警戒區”。

暖流資產權益投資部總監魯強表示,有經驗的、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可以適當參與杠桿交易,但有必要保持風險意識。

權威數據顯示,兩融初現“結構化風險”。融資買入額由9月的日均580億元上漲至10月的1030億元,增幅達80%,進入11月,融資買入額進一步上漲,11月5日達到1900億元,又回到3、4月份指數加速上漲時的水平。此外,融資客較為追捧高市盈率股票,集中持有單只股票的風險依然存在。

“結構化風險”初現

10月8日以來,受政策利好支撐、投資者開戶人數增加、增量資金流入等多因素影響,滬深兩市交易人氣持續回升,兩融杠桿再度納入不少投資者的投資“工具箱”。

數據顯示,近階段融資買入呈現四大特點。一是市場杠桿水平較快上漲。以融資買入占A股普通交易額的比例來衡量市場杠桿水平,該比例由9月底的8.8%增加至10月的11.7%,再增加至11月6日的14%。而在去年9月份股市上漲以前,該比例平均位于10%。融資買入額由今年9月的日均580億元上漲至10月的1030億元,增幅達80%。進入11月,融資買入額進一步上漲,11月5日達到1900億元,又回到3、4月份指數加速上漲時的水平。

二是融資余額快速增長。9月底時融資余額降至今年低點9040億元,但10月8日起融資余額結束下降趨勢。10月共17個交易日,融資余額有14個交易日上升,僅3個交易日下降,累計上漲1260億元。11月以來的5個交易日又上漲510億元,融資余額增加至1.08萬億元,重返萬億元水平以上,接近今年年初的融資業務規模。融資余額的短期快速擴張,將對市場產生顯著影響。

三是融資客較為追捧高市盈率股票。伴隨融資余額快速增加的是,融資客買入越來越多的高市盈率股票。截至11月6日,融資客買入市盈率100倍以上或虧損股票的余額為3319億元,占全部融資余額的30%,占比較高。相較于該類股票9月底2038億元的余額,增幅達到了59%,顯著高于融資余額20%的增幅。從行業來看,中高估值的醫藥生物、計算機行業凈流入138億元和133億元,另有傳媒、機械設備和有色金屬行業凈流入超過100億元。而低估值的銀行股凈流入僅24億元,僅占同期融資余額增幅的1%。

業內專家提醒,這些高市盈率和中小市值標的券,是炒作概念集中、炒作前后預期差距較大的品種,融資買入的風險較高。

四是融資客集中持有單只股票的風險依然存在。數據顯示,11月6日,融資客單一股票持倉市值占比在90%以上的仍有21萬余人,向證券公司借款接近1700億元,占全部融資余額的15%,這部分客戶應對市場波動風險的能力較弱。必須注意的是,當市場連續下跌時,集中持有單只股票的投資者戶將面臨更高的保證金追繳和平倉風險。若市場中有大量投資者集中持有同一只或同一類型股票,市場連續下跌還可能引發踩踏風險。

“從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兩融余額占到流通市值的比例通常不應超過3%,兩融交易量占市場總交易量的比例通常不應超過20%。而目前A股市場中這兩個比例分別已經接近2.7%和14%左右,可以說已經開始進入警戒區。”蔣憶明稱,“市場雖然還沒有到瘋狂的時候,但是已經有必要提醒投資者保持清醒。”

重視杠桿“雙刃劍”效應

蔣憶明分析,融資增長非常快。這一方面有正面積極的作用,推動了市場反彈,另一方面,融資融券畢竟是一把“雙刃劍”,杠桿交易背景下,方向選對了會提升收益率,反之則會造成損失的放大。6月以來的股指暴跌中,很多投資者被強制平倉,教訓不可謂不深刻。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兩融余額最高曾達2.27萬億元,最低回落到9月底的9000億元附近。但10月以來的1個多月時間里,兩融余額又迅速增加2000億元,目前已經接近1.1萬億元。

蔣憶明建議,券商和投資者都要理性看待杠桿的“雙刃劍”效應。券商應完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控制好“高風險、高杠桿及高負債”,投資者則要權衡風險承受能力。

魯強認為:

一方面,有經驗的投資者可以適當參與杠桿交易,但必須量力而行,不宜有賭博心理;

另一方面,券商要兼顧市場和公司情況,不向不適當的投資者推銷投資工具。

多位券商人士介紹,經過去杠桿,目前券商對于杠桿的運用已經比較謹慎。“現在券商發展兩融業務時已經較為謹慎,比如,以杠桿率為例,不少券商目前采用的投資者自有資金與融資金額比例為‘1:0.7’左右,這較上半年曾經出現的‘1:1.5’的比例已經大幅下降。同時,目前多數券商對投資者做兩融,要求單只股票的集中度不要超過40%,這就意味著投資者通常需要持有3只以上股票,以相對風險分散。”

券商人士提醒,投資者不宜盲目使用杠桿,特別是經過6月以來市場異常波動后,機構和投資者都應更加理性地認識杠桿的作用,合規、合理使用杠桿。他建議,中小投資者提高風險自擔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摒棄炒差、炒小、炒概念和賭博式炒股等投機行為。(中國證券報王小偉)

 
責編 江月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國泰君安副總裁蔣憶明在接據記者專訪時指出,兩融余額快速增長,一方面表明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得到很大程度恢復,對股指企穩回升起到積極作用;但另一方面,融資余額短期快速擴張將給市場和投資者帶來一定風險,兩融杠桿正在進入“警戒區”。 暖流資產權益投資部總監魯強表示,有經驗的、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可以適當參與杠桿交易,但有必要保持風險意識。 權威數據顯示,兩融初現“結構化風險”。融資買入額由9月的日均580億元上漲至10月的1030億元,增幅達80%,進入11月,融資買入額進一步上漲,11月5日達到1900億元,又回到3、4月份指數加速上漲時的水平。此外,融資客較為追捧高市盈率股票,集中持有單只股票的風險依然存在。 “結構化風險”初現 10月8日以來,受政策利好支撐、投資者開戶人數增加、增量資金流入等多因素影響,滬深兩市交易人氣持續回升,兩融杠桿再度納入不少投資者的投資“工具箱”。 數據顯示,近階段融資買入呈現四大特點。一是市場杠桿水平較快上漲。以融資買入占A股普通交易額的比例來衡量市場杠桿水平,該比例由9月底的8.8%增加至10月的11.7%,再增加至11月6日的14%。而在去年9月份股市上漲以前,該比例平均位于10%。融資買入額由今年9月的日均580億元上漲至10月的1030億元,增幅達80%。進入11月,融資買入額進一步上漲,11月5日達到1900億元,又回到3、4月份指數加速上漲時的水平。 二是融資余額快速增長。9月底時融資余額降至今年低點9040億元,但10月8日起融資余額結束下降趨勢。10月共17個交易日,融資余額有14個交易日上升,僅3個交易日下降,累計上漲1260億元。11月以來的5個交易日又上漲510億元,融資余額增加至1.08萬億元,重返萬億元水平以上,接近今年年初的融資業務規模。融資余額的短期快速擴張,將對市場產生顯著影響。 三是融資客較為追捧高市盈率股票。伴隨融資余額快速增加的是,融資客買入越來越多的高市盈率股票。截至11月6日,融資客買入市盈率100倍以上或虧損股票的余額為3319億元,占全部融資余額的30%,占比較高。相較于該類股票9月底2038億元的余額,增幅達到了59%,顯著高于融資余額20%的增幅。從行業來看,中高估值的醫藥生物、計算機行業凈流入138億元和133億元,另有傳媒、機械設備和有色金屬行業凈流入超過100億元。而低估值的銀行股凈流入僅24億元,僅占同期融資余額增幅的1%。 業內專家提醒,這些高市盈率和中小市值標的券,是炒作概念集中、炒作前后預期差距較大的品種,融資買入的風險較高。 四是融資客集中持有單只股票的風險依然存在。數據顯示,11月6日,融資客單一股票持倉市值占比在90%以上的仍有21萬余人,向證券公司借款接近1700億元,占全部融資余額的15%,這部分客戶應對市場波動風險的能力較弱。必須注意的是,當市場連續下跌時,集中持有單只股票的投資者戶將面臨更高的保證金追繳和平倉風險。若市場中有大量投資者集中持有同一只或同一類型股票,市場連續下跌還可能引發踩踏風險。 “從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兩融余額占到流通市值的比例通常不應超過3%,兩融交易量占市場總交易量的比例通常不應超過20%。而目前A股市場中這兩個比例分別已經接近2.7%和14%左右,可以說已經開始進入警戒區。”蔣憶明稱,“市場雖然還沒有到瘋狂的時候,但是已經有必要提醒投資者保持清醒。” 重視杠桿“雙刃劍”效應 蔣憶明分析,融資增長非常快。這一方面有正面積極的作用,推動了市場反彈,另一方面,融資融券畢竟是一把“雙刃劍”,杠桿交易背景下,方向選對了會提升收益率,反之則會造成損失的放大。6月以來的股指暴跌中,很多投資者被強制平倉,教訓不可謂不深刻。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兩融余額最高曾達2.27萬億元,最低回落到9月底的9000億元附近。但10月以來的1個多月時間里,兩融余額又迅速增加2000億元,目前已經接近1.1萬億元。 蔣憶明建議,券商和投資者都要理性看待杠桿的“雙刃劍”效應。券商應完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控制好“高風險、高杠桿及高負債”,投資者則要權衡風險承受能力。 魯強認為: 一方面,有經驗的投資者可以適當參與杠桿交易,但必須量力而行,不宜有賭博心理; 另一方面,券商要兼顧市場和公司情況,不向不適當的投資者推銷投資工具。 多位券商人士介紹,經過去杠桿,目前券商對于杠桿的運用已經比較謹慎。“現在券商發展兩融業務時已經較為謹慎,比如,以杠桿率為例,不少券商目前采用的投資者自有資金與融資金額比例為‘1:0.7’左右,這較上半年曾經出現的‘1:1.5’的比例已經大幅下降。同時,目前多數券商對投資者做兩融,要求單只股票的集中度不要超過40%,這就意味著投資者通常需要持有3只以上股票,以相對風險分散。” 券商人士提醒,投資者不宜盲目使用杠桿,特別是經過6月以來市場異常波動后,機構和投資者都應更加理性地認識杠桿的作用,合規、合理使用杠桿。他建議,中小投資者提高風險自擔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摒棄炒差、炒小、炒概念和賭博式炒股等投機行為。(中國證券報王小偉) 25只高位腰斬股遭融資客搶籌(名單) 10月以來大盤打破箱體走勢,先后突破數個整數關口。隨著市場轉暖,兩融余額不斷攀升,重返萬億水平。與暴跌前相比,股價仍處于腰斬狀態且被融資客搶籌的股票值得關注。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9月30日,兩融余額創下9067億元的調整新低。在大盤走強帶動下,10月22日兩融余額突破1萬億元,85%的標的股10月以來出現融資凈買入。其中,中信證券、東方財富凈買入額超過20億元;蘇寧云商等16只個股融資凈買入額超過10億元。 大盤自2850低點反彈以來,累計上漲28%,但與5178點相比,跌幅仍達到30%。個股走勢嚴重分化,217只股票股價超過暴跌前水平,包含次新股在內的50只股漲幅翻倍。相比之下,230只個股股價腰斬。進一步統計發現,25只腰斬股遭融資客凈買入資金超億元。 比如年內最大跌幅超過七成的大名城,自觸及7.58元低點以來,漲幅已超過五成,但與暴跌前收盤價相比,跌幅仍達到56%。該股10月以來融資凈買入4.94億元,兩融余額回升至14.22億元。又如股價較高位跌幅達58%的七匹狼,時隔兩個多月后,兩融余額重返10億元,10月以來融資客凈買入金額1.11億元。 近日,隨著券商股的崛起,藍籌等低估值板塊聯動。目前腰斬的股票中,12只屬于滬深300成份股,有色金屬、計算機、電子等行業均有2只以上股票入圍。
兩融杠桿 25只腰斬股遭搶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