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國務院為醫養融合“開處方”: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

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1 23:01:02

會議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支持醫療資源豐富地區將公立醫院轉為康復、老年護理等機構。強化投融資、用地等支持,擴大政府購買基本健康養老服務,創新長期護理保險等產品。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馮彪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實習記者 馮彪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事關民生大計。民政部數據顯示,截止2014,我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已達94110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27.2張,比上年增長11.5%。

對于老年人來說,光有養老機構還不夠。老年人生病概率高,需要經常就醫診斷。但是我國養老機構和醫院分離,只“養”難“醫”的困局一直存在。11月1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這一問題開出了“藥方”。

會議確定,促進醫養融合對接,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并強化投融資、用地等支持。

專家表示,發展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加快養老護理人員職業化培訓,將為“銀發浪潮”引發的社會問題帶來新解。

多地已開始探索醫養結合模式

根據國際標準,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壓力日漸顯著。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我國養老機構快速增加,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已達27.2張,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的50至70張差距較大。

同時,老年人特殊的身體狀況決定了養老不僅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更需要專業的醫療關懷。我國養老機構養老不養護、醫療機構治病不養老,相互割裂現象頗為嚴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走訪一家縣城民辦養老院,發現基本沒有醫療設施,更沒有與之對接的專業醫護人員。

針對上述狀況,在業內人士看來,養老機構配備專業養老護理人員,探索醫院和養老機構相結合成為當務之急。1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指出,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是深化醫改、應對老齡化、增進億萬家庭福祉的惠民舉措,也能帶動大量就業。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在北京、武漢、沈陽、合肥、青島等城市已經開始探索醫養結合。例如,11月7日,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福利中心開業。該中心投資3.7億元、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床位1000張的養老院。最重要的是,該中心不僅配備了護士站,還通過搭建智能遠程會診平臺,與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大國際醫院等全國知名醫療機構合作,開展遠程會診。

而沈陽在醫養結合上探索出了4種模式:一種是醫院入駐養老院,醫生在養老院給老人看病;二是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開通綠色通道,醫生到養老院上門看病;三是利用社區醫院,白天給普通居民看病,晚上給老年人提供養護住宿;四是醫院提供養老病床和養護住宿。

擴大政府購買基本健康養老服務

但是很顯然,這種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會直接增加養老機構的成本投入。據武漢市一家醫養結合的養老院介紹,僅需一般護理的老人每月花費在1500-3000元左右,只有少數完全癱瘓在床的失能老人費用會到4000-5000元。由于需要增加多名醫生、護士以及相應的診療和急救設備,對醫護比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比普通養老院投入高出很多,多數仍處在前期投入的虧損狀態。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養老院的收入包括老年人入院費和政策性補貼,由于我國的養老金增長比較緩慢,90%左右的老人又依靠退休金養老。因此,“未富先老”的國情使養老院也面臨利潤低,甚至虧損的困境。若是再配備醫療設施和專業人員,養老院成本也會增加。

本次常務會議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支持醫療資源豐富地區將公立醫院轉為康復、老年護理等機構。

記者注意到,利用醫院輻射養老,在國外也有探索。例如,在德國,一些城市將醫院建立在養老中心附近,可享受優惠政策。也有專業人士建議,圍繞醫院建設養老機構,雙方各自承擔健康醫療、養老護理任務,可實現協同發展。

此外,會議還提出,強化投融資、用地等支持,擴大政府購買基本健康養老服務,創新長期護理保險等產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實習記者馮彪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事關民生大計。民政部數據顯示,截止2014,我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已達94110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27.2張,比上年增長11.5%。 對于老年人來說,光有養老機構還不夠。老年人生病概率高,需要經常就醫診斷。但是我國養老機構和醫院分離,只“養”難“醫”的困局一直存在。11月1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這一問題開出了“藥方”。 會議確定,促進醫養融合對接,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并強化投融資、用地等支持。 專家表示,發展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加快養老護理人員職業化培訓,將為“銀發浪潮”引發的社會問題帶來新解。 多地已開始探索醫養結合模式 根據國際標準,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壓力日漸顯著。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我國養老機構快速增加,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已達27.2張,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的50至70張差距較大。 同時,老年人特殊的身體狀況決定了養老不僅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更需要專業的醫療關懷。我國養老機構養老不養護、醫療機構治病不養老,相互割裂現象頗為嚴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走訪一家縣城民辦養老院,發現基本沒有醫療設施,更沒有與之對接的專業醫護人員。 針對上述狀況,在業內人士看來,養老機構配備專業養老護理人員,探索醫院和養老機構相結合成為當務之急。1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指出,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是深化醫改、應對老齡化、增進億萬家庭福祉的惠民舉措,也能帶動大量就業。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在北京、武漢、沈陽、合肥、青島等城市已經開始探索醫養結合。例如,11月7日,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福利中心開業。該中心投資3.7億元、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床位1000張的養老院。最重要的是,該中心不僅配備了護士站,還通過搭建智能遠程會診平臺,與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大國際醫院等全國知名醫療機構合作,開展遠程會診。 而沈陽在醫養結合上探索出了4種模式:一種是醫院入駐養老院,醫生在養老院給老人看病;二是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開通綠色通道,醫生到養老院上門看病;三是利用社區醫院,白天給普通居民看病,晚上給老年人提供養護住宿;四是醫院提供養老病床和養護住宿。 擴大政府購買基本健康養老服務 但是很顯然,這種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會直接增加養老機構的成本投入。據武漢市一家醫養結合的養老院介紹,僅需一般護理的老人每月花費在1500-3000元左右,只有少數完全癱瘓在床的失能老人費用會到4000-5000元。由于需要增加多名醫生、護士以及相應的診療和急救設備,對醫護比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比普通養老院投入高出很多,多數仍處在前期投入的虧損狀態。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養老院的收入包括老年人入院費和政策性補貼,由于我國的養老金增長比較緩慢,90%左右的老人又依靠退休金養老。因此,“未富先老”的國情使養老院也面臨利潤低,甚至虧損的困境。若是再配備醫療設施和專業人員,養老院成本也會增加。 本次常務會議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支持醫療資源豐富地區將公立醫院轉為康復、老年護理等機構。 記者注意到,利用醫院輻射養老,在國外也有探索。例如,在德國,一些城市將醫院建立在養老中心附近,可享受優惠政策。也有專業人士建議,圍繞醫院建設養老機構,雙方各自承擔健康醫療、養老護理任務,可實現協同發展。 此外,會議還提出,強化投融資、用地等支持,擴大政府購買基本健康養老服務,創新長期護理保險等產品。
醫養融合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