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23 21:52:05
一位南方物流界的權威人士亦向記者證實了上述消息,該人士表示,他23日剛剛與吳志文聯系過,證實昨晚(22日)的事情,但其認為航運界網曝消息有失偏頗。
每經編輯 李婷
每經記者 李婷
根據國家天文臺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歷》,2015年11月22日23時25分迎來了“小雪”節氣,但廣西運力排名前列的內貿航運企業廣西新閩航海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廣西新閩航)沒有熬過這個節氣。
據國內專業網站航運界披露,22日晚上8時,廣西新閩航集裝箱班輪公司總經理(實際為總裁)吳志文宣布,廣西新閩航公司旗下船舶停航,等待重組。據朋友圈顯示的信息,宣布的地點在福建泉州濱海大酒店。
對于上述消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求證發現,目前新閩航廣西總部、泉州運營中心以及廈門等各地辦事處電話均處于無人接聽狀態。一位接近吳志文的人士告訴記者,廣西新閩航經營困局早已經發生,而內貿航運大環境持續低迷是主要原因。與此前兩家倒下的航運公司態度不相同,廣西新閩航正在處理和船東、貨主的多方糾紛,嚴冬之下,并無完卵,希望得到外界和媒體的寬容。
今年第三家內貿運企停航
11月23日,記者從廣西新閩航的官方微信發現,此前持續更新的船舶動態,在11月19日后停止了。隨后,記者聯系上吳志文趙姓助理,但在聽到記者向其求證是否停運的問題后,該助理以正在忙為由掛斷了電話。
泉州港口局一位相關人士向記者證實,此前就已聽聞該公司經營困難,“掛靠的碼頭有消息稱這家公司在泉州經營不下去了。”
一位南方物流界的權威人士亦向記者證實了上述消息,該人士表示,他23日剛剛與吳志文聯系過,證實昨晚(22日)的事情,但其認為航運界網曝消息有失偏頗。
航運界消息顯示,業內人士透露春節后就聽說該公司資金緊張,今年春天因無法支付尾款,該公司在臺州船廠訂造的一艘15000噸船舶實施了棄船措施。這也是吳志文下定決心停航等待重組的背景。
對此,上述南方物流界的權威人士認為,廣西新閩航和其他內貿船運公司一樣遇到了“暫時”的困難,且正在積極處理中,而根據目前該公司負責人以及各地辦事處負責人的手機均保持開機并在處理工作,該公司會積極妥善的處理。
據悉,這是繼今年2月份上海鴻盛港泰海運管理層全體失聯、8月份南青集裝箱公司中止經營之后,國內第三家知名的內貿航運企業倒下。
廣西新閩航官網信息顯示,廣西新閩航(集團)從事國內沿海、長江中下游及珠江水系普通貨船運輸、船舶租賃及管理等業務,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冊資金2億元人民幣,總部設立于廣西南寧。集團下屬企業有:廣西新閩航海運有限責任公司、泉州閩捷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等。該公司自成立來,運輸業務每年均以25%的速度增長,有員工616人,擁有多用途和集裝箱專用船舶12艘、租賃船舶15艘,總運力近30萬噸。自有集裝箱21000多個,集裝箱卡車200余臺。
面臨船東、碼頭多方糾紛
廣西新閩航官網還顯示,公司集團總部位于廣西,而運營總部則位于福建泉州。廣西港航管理局官網站今年初發布的2013年廣西水路運輸市場與經濟運行分析報告顯示,新閩航在廣西277家水運企業中運力名列前茅。
據記者了解,廣西新閩航的掌舵人吳志文系福建泉州南安人,南安當地媒體報道中將其稱為“船運大王”。吳志文在今年初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五年,新閩航集團將在航線方面新開通18條航線,爭取每年建造2~3艘船舶,為打造中國領先的海鐵聯運物流運營商打下堅實的基礎。
泉州港口局11月2日的一份廣西新閩航名列泉州港運輸獎勵(補貼)第六批的公示企業名單顯示,根據《泉州市人民政府促進泉州港集裝箱運輸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文件,廣西新閩航掛靠圍頭碼頭,2014年度符合獎勵(補貼)集裝箱中轉箱量26888TEU(標準集裝箱);2015年上半年符合獎勵(補貼)集裝箱中轉箱量12429TEU。
泉州港口局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補貼發放標準是按照泉州市相關文件進行發放,而發放針對的是2014年及2015年上半年,在此期間廣西新閩航都是正常運營的,也符合相關補貼發放標準。
根據此前的公開資料,泉州港對于相關內貿箱的獎勵標準為10元或20元一箱,依據此標準,即使按照20元最高標準算,廣西新閩航能夠拿到的獎勵約78.6萬元。對于該注冊資本為2億元的航運公司來說,78.6萬元難以解決根本問題。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權威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廣西新閩航也面臨船東、碼頭、貨主多方糾紛之中,公司也在積極處理。據該人士介紹,實際上22日晚上,吳志文宣布停運消息之后,也是在積極和各方協商處理善后問題。對于廣西新閩航的債務,碼頭或船東存在扣箱的現象,故意把船停泊在海中不靠岸。
該人士認為,(碼頭或船東)無權扣船、扣箱,應依法處理。船東應依照航次義務按時靠泊卸貨,貨主可以通過起訴途徑要求先行提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