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12-01 21:24:29
在當下房地產企業正在進行著一場結構性分化的變革,在這一過程中“強者恒強”的法則也得以彰顯。
每經編輯 包雨朦
每經實習記者 包雨朦
12月1日,億翰智庫公布2015年1~11月中國典型房企銷售業績榜單。萬科與恒大分別以2251.3億元和2261.3萬平方米位列銷售金額和銷售面積排行的第一位。
榜單顯示,前11個月銷售金額達到千億級別的房企共有7家,保持了與去年底相同的陣容。但“千億俱樂部”成員銷售金額突破千億的時間比去年整整提前了兩個月,排名前6的房企早在10月底就都實現了千億銷售規模。
觀察銷售榜單可以發現,業績增長速度較快的企業越來越向排名靠前的企業集中。在當下房地產企業正在進行著一場結構性分化的變革,在這一過程中“強者恒強”的法則也得以彰顯。
機會向龍頭企業集中
榜單顯示,1~11月萬科以2251.3億元的銷售金額領跑,領先第二名綠地440多億。在銷售面積上,恒大地產拔得頭籌,截止11月底銷售2261.3萬平方米。萬科與恒大均已超過了去年底的銷售成績。
前11個月銷售金額達到千億級別的房企共有7家,分別是萬科、綠地、恒大、保利、萬達、中海、碧桂園。房企“千億俱樂部”保持了與去年相同的陣容。但“千億俱樂部”成員銷售金額突破千億的時間比去年整整提前了兩個月,除碧桂園以外,前6大房企早在10月底就已經實現了千億銷售規模。
觀察1~11月的銷售榜單可以發現,業績增長速度較快的企業越來越向排名靠前的企業集中。換句話說,在當下房地產企業正在進行著一場結構性分化的變革,在這一過程中“強者恒強”的法則也得以彰顯。
億翰智庫上市房企研究中心主任張化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龍頭房企的銷售情況整體好過去年,尤其是重點布局一二線城市的房企,銷售速度明顯加快。在一二線樓市回暖的帶動下,品牌房企的銷售目標完成率基本達到年初預期,并且不少房企在11月底已經提前完成全年目標。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向記者透露,今年1~10月新城地產銷售增長速度達到了25.9%,遠高于行業10%左右的平均水平。
張化東表示,在行業利潤率整體下降的大背景下,整個房地產行業正在經歷去產能的過程。房地產企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市場機會越來越集中到少數企業的手中,行業末尾的企業終將被淘汰。
歐陽捷也表示,目前的市場行情是一線城市全面向好,二線城市回暖,三線城市房價止跌,這一行情之下,沒有實力的開發企業早已被擠出一二線城市,企業越強才能跑的越快。
“今年以來百強房企的市場占有率增加份額已經從往年的2%提升到5%,未來房企的分化還會更加嚴重”,歐陽捷說。
來自易居的數據顯示,目前排名前10的房企銷售額占市場總額的17%,前20強房企份額約為23%,前50強房企市占率為33%,前100強為37%。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則預計,到2018年,排名前十的房企會占有房地產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而前百強房企的銷售總額則會超過整個行業的半壁江山。
“小房企退出和轉賣的最好時機已經過去”,歐陽捷說,對房企而言,2016年更加是大浪淘沙的一年,若有朝一日百強房企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0%,就會有大批中小房企倒逼死亡。
2016年樓市何去何從?
今年一二線樓市的回暖讓不少開發商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歐陽捷表示,他曾經認為2013年是中國樓市黃金十年的句號,之后中國的房產銷售規模再難達到當時的水平。然而從今年的形勢來看,這一預言已經被打破,今年房地產市場的銷售金額和銷售面積有望雙雙成為2013年之后的新高點。
對于后市的走向,歐陽捷表示了自己的擔憂。他認為今年全國樓市熱度不減的重要原因是政策力挺。這種態勢下,部分區域市場甚至已經被透支。未來5年,一旦中國經濟完成轉型著陸,政府給予房地產行業的政策紅利就將釋放殆盡。從這個意義上來講,2016~2017年前后,將會是房企最后的好日子。
張化東預計,2016年上半年樓市還將延續今年的熱度,但進入下半年以后,中國經濟企穩,政策作用于樓市給經濟托底的作用就會漸漸消退。
歐陽捷還指出,從今年的市場來看可以發現,在一二線城市住宅產品高端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高端產品數量的增加會拉升區域內的房價,推動普通商品房價格普漲,因此在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一二線城市,房價的上漲空間依然很大。
“同時政策對于樓市的刺激在2016年還會繼續釋放”,歐陽捷認為,購房首付比例繼續下調,對棚改房、保障房進行貨幣化、納入商品房體系,以及土地供應結構的調整都有望成為政策實施的著力點。
張化東表示,一二線城市地價不斷攀高,從企業投資和成本控制的角度,將來收購和合作開發會成為更多房企的選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