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5-12-08 09:23:43
為解決日益增長的養老和醫療需求,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國家衛生計生委、民政部等部門《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F有醫養結合的發展能否滿足需求?醫養結合會不會加劇醫療資源的緊張狀態?未來又該如何有效增加供給?民政部和衛計委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解答。
原標題:到2020年所有養老機構都要能提供醫療服務,而目前——醫養結合的養老院僅兩成(民生三問)
為解決日益增長的養老和醫療需求,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國家衛生計生委、民政部等部門《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F有醫養結合的發展能否滿足需求?醫養結合會不會加劇醫療資源的緊張狀態?未來又該如何有效增加供給?民政部和衛計委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解答。
——編 者
一問 醫養結合缺口挺大,哪些問題得趕緊解決
目前,我國養老需求和醫療需求快速增長。民政部有關負責人12月7日就貫徹落實《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答記者問時表示,養老是我國當下亟待破解的重大社會問題,而醫養脫節的傳統養老模式是制約養老服務業有序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12億,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5.5%,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問題、老年人就醫問題日益凸顯。
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甄炳亮12月7日在中國政府網的訪談中表示,我國老齡化發展的速度非???,平均每年凈增長800萬到1200萬老人,其中高齡老人增長速度尤其快。目前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達到近4000萬。
與日益增大的需求相比,醫養結合供給明顯不足。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各類養老機構達4萬多家,但真正具備醫療服務能力的只有20%多一點。而根據《意見》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所有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適應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該負責人表示,現有醫養結合發展較為滯后,存在著一些亟待加以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首先是政策保障不足。與醫養結合有關的醫療、養老和醫保政策受財力限制,對高齡、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護理、醫療護理保障不夠,很多護理項目不能納入醫保支付,很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無力做到、養老機構難以免費做到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和上門護理服務。
醫養銜接程度不高。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未能有效銜接,養護型、醫護型養老機構建設不足,護理床位比例偏低,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設施功能不完善。
服務能力欠缺。在居家和社區養老中,老年人最關注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務。但目前,很多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結合不緊密,通常只能提供日間照料服務,不能滿足高齡、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疊加的服務需求。在機構養老中,老年人大多患有多種疾病,對醫療服務需求強烈,但由于工資待遇低、職稱評聘受限較多等原因,再加上硬件配置不足,醫療服務能力難以滿足入住老年人需求。這導致養老機構高端企業管理和護理等專業人才匱乏,流動性大,機構可持續發展程度低。
二問 醫療資源進養老院,會不會被分薄
發展醫養結合,會不會加劇看病難,又該如何平衡醫療資源的緊缺與養老需求的旺盛之間的矛盾?
甄炳亮表示,通過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無縫對接,落實國家分級診療和全科醫生制度,為居家和社區養老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家庭病床,以及其他公共健康服務,使老年人能夠就近就便獲得公共衛生服務,有效緩解醫療資源緊張問題。
在中國政府網的訪談中,國家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司副司長何炤華表示,現在社會上反映的看病難問題主要集中在大醫院、大專家,也正是因為老齡化的日益加速,越來越多的患病老年人需要得到專業的醫療護理服務,給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帶來一定壓力。
發展醫養結合,強調的就是醫療和養老的有機銜接和融合發展,一方面可以優化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加快建設康復、護理等慢性病醫療機構,將集中在大醫院或者長期在大醫院住院的老年人逐步引導到康復醫院、護理院或者有醫療服務能力的醫養結合機構,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型綜合性醫療機構的壓力。
另一方面,通過支持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等措施,提高養老機構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能力,可以讓一些有醫療護理需求的老人根據健康情況和自身條件在醫養結合機構中接受服務。同時,要加強對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基本健康管理服務,逐步建立起“治療在大醫院,康復和護理在醫養結合機構或養老機構”的綜合連續的服務模式,盡最大努力解決數億老年人的健康養老問題。
此外,發展醫養結合,會不會增加醫保的支付壓力?
何炤華說,推進醫養結合,能夠盤活現有的健康和養老服務的資源,讓更多的老人主動離開醫院,不在大醫院里面長期住院、壓床,可以選擇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從整體上降低醫療衛生服務的支出,降低醫保負擔。
甄炳亮表示,相比較在醫療機構住院治療或者康復護理,養老機構的相應服務費用更低。在社區和居家來說,如果老年人可以方便地享受家庭病床和全科醫生服務,減少門診和住院次數,也有助于減輕醫保資金壓力。
三問 要想多方資源進來,應該如何激勵
從目前看,醫養結合的缺口不小,如何有效增加供給,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首先提升養老服務醫療保障能力,加強養護型、醫護型養老機構建設。鼓勵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開展合作,開通綠色轉診通道,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集中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相結合的健康養老服務。鼓勵發展社區健康養老服務,方便老年人在社區就近獲得醫療服務。鼓勵支持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發展老年病醫院,增加老年病床數量。
更為重要的是,要鼓勵多方社會資源參與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建設,將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作為促進健康養老的重要舉措。
對此,甄炳亮表示,在規劃方面,要更多地把養老和醫療結合起來考慮,比如區域內有一個醫院,那么在建立養老機構時最好能夠和這個醫院臨近或者交通便利,相互支援。
另外,也鼓勵有條件的醫院托管養老機構的醫療服務,建設養老醫療聯合體。比如養老機構可以作為醫院的后療通道,出院以后的老年人康復、護理可以到養老機構。
政府要為醫養結合機構提供用地政策扶持,比如對民辦非營利醫養機構可以使用政府劃撥土地,對民辦營利性的養老機構通過招拍掛的方式優先保障供地。還要加強金融支持,對醫養結合機構可以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投融資模式,也可以采取產業引導基金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
在人才建設方面,養老機構的醫療護理人員與醫療機構人員享受同等的職稱待遇,并在繼續教育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鼓勵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到養老機構多點執業,或者輪崗服務,幫助培養養老護理人員。
何炤華說,《意見》要求各地在制定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規劃的時候,為社會力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留出足夠空間,特別是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凡是符合規劃條件和準入資質的,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他們。同時,整合審批的環節,要縮短審批時限,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務。通過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的模式,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的醫養結合機構。
鏈 接 1
老齡化造成衛生費用增長快
人民日報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李紅梅)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規模巨大,疾病經濟負擔占GDP比例從1993年2.1%增至2013年3.4%,衛生費用增長速度快,成為衛生服務體系應對老齡化的重大挑戰。在近日舉行的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第十八次年會上,中華醫學會黨委書記饒克勤在演講中指出。
“2015年,預計由年齡結構變化導致的慢性病例數將比2005年上升31.3%,醫療服務費用比2005年增長19.6%,與發達國家相比增速過快。”北京大學中國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李玲指出,老齡化將使醫療系統面臨疾病譜轉型、人口轉型、體制轉型等三大挑戰。
與會專家建議,為應對老齡化的挑戰,必須制定實施健康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全方位推進適應老齡社會導向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強化健康管理,建立以社區為核心、以家庭為基礎、以專業老年機構為依托的集預防、醫療、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為一體的服務體系。
鏈 接 2
入住公辦養老院需有輪候制度
人民日報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商旸)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甄炳亮在今天中國政府網的訪談中表示,要建立入住公辦養老機構資格評估和輪候制度,防止身體健康的老人在福利機構一待20多年,而其他更加需要的老人進不來。
甄炳亮還表示,目前一些養老機構空床率較高。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這些養老機構的土地購入、建設成本等前期投入大,床位費高,而且遠離市區,老人就醫成本高。
未來應該更為注重養老規劃布局。一個地區內有多少老人,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的比例大概是多少,與之相對應的形成大中小養老機構及日間照料中心的合理布局。根據這個布局,地方政府可以通過租賃、改建等方式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
國家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司副司長何炤華則表示,各地應將養老設施納入到新城區統一規劃當中,防止新城區發展好了又缺少養老設施,到郊區去建,距離遠、成本高。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