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10 01:44:20
豪宅之所以熱銷,主要是由于傳統經濟“去產能”和“去杠桿”已呈倒逼之勢,而新經濟(互聯網、高科技等)在體量上、動力上還未成長到能填補增長空白的程度。于是,經濟增速“下臺階”疊加轉型困境,部分企業主退出了實體經濟。同時,“穩增長”寬松政策釋放出的資金要尋求既能防止貶值風險,又能獲得平均收益率的投資品種。
每經編輯 李宇嘉
近日有媒體報道,在剛剛過去的11月,上海單價10萬元以上的頂級豪宅成交490套,超過了過去3年的成交總和。2015年可謂是豪宅市場的“大年”。
事實上,這一現象只是今年北上廣深等特大城市“豪宅熱”的一個縮影。根據中國房產信息集團(CRIC)的統計,截至11月,在京滬深三個一線城市,“10萬+”的頂級豪宅成交量分別增長了54.1%、178.4%和166.5%,平均增幅是普通商品住房的2倍。
哪些人買走了這些豪宅呢?CRIC數據顯示,從年齡和身份上來看,30~50歲的客戶是主力,占比達57.6%,主要由企業主、明星或社會名流構成;20~30歲的新生代異軍突起,占比21.4%,主要由企業主的下一代構成。
豪宅之所以熱銷,主要是由于傳統經濟“去產能”和“去杠桿”已呈倒逼之勢,而新經濟(互聯網、高科技等)在體量上、動力上還未成長到能填補增長空白的程度。于是,經濟增速“下臺階”疊加轉型困境,部分企業主退出了實體經濟。同時,“穩增長”寬松政策釋放出的資金要尋求既能防止貶值風險,又能獲得平均收益率的投資品種。
盡管樓市已告別10年“黃金時代”,但其體量(開發投資、銷售規模)相比2008年仍增長了2~3倍,上下游60多個行業及國民經濟無法容忍其快速下滑。在經濟轉型和財稅改革到位之前,樓市“托底”經濟、“緩沖”財政下滑的功能將會維持一段較長的時期。由此,在經濟下行階段、轉型陣痛期,樓市也就成了防御性投資的最佳品種之一。
目前,我國城市2.7億外來人口中的50%集中在前50大城市,而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十大城市又集中了這50%中的約80%。未來新型城鎮化著重于解決外來人口“市民化”問題,這意味著北上廣深等城市未來人口、資源和產業集聚的程度將進一步提升,住房需求的潛力和支付能力依然很強。因此,投資這些城市的房子,特別是具有稀缺屬性的豪宅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
從區位來看,公共資源集中的中心城區、舊改升級區域、自貿區等現代服務業重點區域,都是各路資金“熱捧”、升值趨勢長期被看好的豪宅投資區。
國際經驗顯示,特大城市核心區域的豪宅不僅為本區域富人所青睞,也為國內外高凈值人群所青睞。特別是在經濟下行時期,避險資金更是趨之若鶩地進入這些豪宅市場。而且,特大城市嚴控土地供應,意味著單位空間內的價值將進一步提高,具有低密度、獨特景觀、優質公共配套、歷史文化價值和國際服務取向等稀缺屬性的房屋價格上漲更快。
目前,購房成本(利率、稅費)已降至歷史最低,意味著政策極其鼓勵大家去購房,而價值越高的房屋,享受到的政策利好就越多。與此同時,北上廣深同時進入了用地空間“負增長”時期,以舊改提升區域功能和釋放空間已付諸實踐。因此,城市單位空間的產值將在未來進一步提升,而核心區域占據稀缺資源、容積率更小的豪宅將以更大的空間享受更多的溢價。
正是基于以上考慮,近年來特大城市“地王”頻出,豪宅供應越來越多。可見,市場對于中心區稀缺地塊前景非常樂觀,這也給未來豪宅價格上漲增添了新的預期。
但正是在這樣市場持續“高燒”的背景下,投資者更需要保持高度的冷靜和清醒,要對自己投資特大城市豪宅市場的策略進行反復的推演,以確定決策是保險的,能夠真正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
近一段時期特大城市地價上漲超過房價漲幅,地王頻繁出現,這代表未來豪宅供應會越來越多。但由于對投資機會、資金成本敏感,市場“小眾”,豪宅需求的持續性不如普通商品住房。
盡管各方因素促成了2014年以來豪宅需求快速釋放,但也存在著泡沫化的傾向,一旦其他投資品種能產生穩定回報的預期,豪宅需求必然會回調。
同時,2013年以來,特大城市集中了大量“地王”,這些地王將造成2016年豪宅供應繼續攀升,或加劇豪宅市場的供求失衡。而本身并不具備特別稀缺資源屬性的豪宅,則可能面臨一定的市場風險。
總之,未來要防范豪宅投資風險,建議從分享特大城市長期投資溢價的角度去投資和持有豪宅。(作者為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