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15 13:37:06
“十二五”期間,預計陜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22100億元,較“十一五”末的11200億元增加10900億元,增長近1倍。工業增加值預計達到7500億元,較“十一五”末的4299億元增加3201億元,增長74.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畢華章
每經記者 畢華章
近日,陜西省交出過去五年間的工業“賬本”。
陜西省工信廳公布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預計陜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22100億元,較“十一五”末的11200億元增加10900億元,增長近1倍。工業增加值預計達到7500億元,較“十一五”末的4299億元增加3201億元,增長74.5%。
陜西省工信廳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蘭建文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陜西工業增加值連續超越內蒙古、上海、北京、山西和天津等5個省市,實現了從全國中下游向中等靠前水平的重大躍升和彎道超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陜西工業之所以能夠“逆襲”, 非能源工業的作用不容小覷,包括原材料工業、消費品工業、裝備制造業和電子工業等重點產業。“十三五”期間,陜西將重點培育打造14個大產業,使之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汽車、航空裝備等。
此前,陜西工業增加值在全國各省市排名中下游,而且在結構方面存在能源工業占比較高而非能工業占比較低等問題。
數據顯示,到“十二五”末,陜西能源工業預計實現工業增加值3240億元,占全省工業的46%,而“十一五”末這一比例為58.3%。
“十二五”期間,能源價格的大幅下跌導致陜西能源工業增速出現回落。在能源工業發展遇到困難的情況下,陜西的非能源工業則發展加快,引領陜西工業實現較快增長。
數據顯示,與“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期間,陜西各項非能源工業總產值中,位居第一的為原材料工業,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5480億元,總量比“十一五”增長1.7倍,年均增速22.4%;裝備制造工業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4630億元,總量比“十一五”增長79%,年均增長13.5%。其他依次是消費品工業,醫藥行業以及電子工業。
此外,陜西省工信廳的數據顯示,預計過去五年陜西非能源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860億元(不含軍工),占全省工業的54%,相較“十一五”末提高12.3個百分點。非能源工業實現的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17.7%。
陜西的能源工業主要集中在陜北榆林和延安,在能源經濟輝煌的時期,陜北一度成為陜西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相比之下,關中和陜南則主要以非能源工業為主。當地學者表示認為,在能源經濟低迷時期,陜西非能源經濟的發展顯得愈加重要。
在陜西省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看來,作為非能源工業主力的關中地區,工業集群的建設保障了陜西工業的增長,包括西安、寶雞、渭南等市。
“以西安為例,形成了南北兩大工業聚集區。“張寶通分析稱,”北邊是渭北工業區,經過幾年的發展,渭北工業區的裝備制造業、航空工業等高端制造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南邊是高新區,已經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主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在即將到來的“十三五“,陜西工業如何布局也備受關注。陜西省工信廳給出的答案是,未來五年,陜西將重點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節能環保裝備、軌道交通和生物醫藥等共計14類產業,打響“陜西智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