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公司

每經網首頁 > 公司 > 正文

接力萬科住宅工業化 中民投欲“破壁”傳統建筑業

每經網 2015-12-23 20:26:08

中民筑友成立以后,依托中民強大的資金運作能力,實現了前期的資本輸入。

每經編輯 包雨朦    

每經記者 包雨朦

正如“互聯網+”已經顛覆了人們生產生活的思維方式一樣,訚軍希望建筑工業化技術也能逐漸攻破傳統建筑行業的大門。

作為中民投旗下中民筑友的總裁,訚軍顯得信心十足,“建筑工業化一定會促進傳統建筑業的迭代,這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巨大市場。”

在遇到中民投之前,訚軍已在建筑與房地產行業浸潤18年之久。2005年,他在日本考察工業化建筑,頗受沖擊,決心一定要把這種先進的高科技建筑生產方式帶回中國。

彼時,訚軍正擔任中建五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他在中建五局內部提出了做建筑工業化的想法。但這是一件沉沒成本高昂的工作,前期很難出成績。受制于體制原因,訚軍只得作罷。

2014年10月,訚軍的機會來了。中民投旗下的中民嘉業投資10億成立了中民筑友有限公司,今年5月,中民嘉業入股香港上市公司東南集團,10月將其更名為中民筑友科技集團,成為內地第一家建筑工業化領域的上市公司。

中民筑友成立以后,依托中民強大的資金運作能力,實現了前期的資本輸入。訚軍說,我們就是要做國內乃至世界建筑工業化排名第一的企業。

國內建筑業亟待升級

“建筑工業化”是以構件預制化生產、工廠化裝配為生產模式,整合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流配送、現場總裝等各個業務鏈。通俗來講,就是將建筑所需的墻、板、梁、柱、臺、梯、窗等部件,在工廠里用標準化流程制造出來,然后再到現場裝配,像搭積木一樣造房子。

建筑工業化在國際上并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數據顯示,在最早推行建筑工業化的日本,住宅工業化率已經達到了80%。然而這一產業對中國而言,卻是一片藍海。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我國建筑業企業共有79528家,建筑業從業人數4499.31萬人。準入門檻低,行業集中度低、利潤水平低,科技含量低,“四低”使得建筑業成為完全性競爭行業。

“過去整個行業對建筑工業化的認可度普遍不高,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國當時的人力成本太低了。但是現在越來越少的人愿意當建筑工人,人工成本激增,此時機器設備和工業化生產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訚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據了解,由于大量模塊在工廠預制,通過工業化手段建造的房屋施工周期只有傳統建造方式的三分之二,操作工人的數量也減少了70%;同時還能夠提升建筑質量,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施工工地揚塵、噪音等污染。

今年5月,國家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計劃,建筑工業化恰好把住了建筑業升級的脈搏,與國家戰略不謀而合。

事實上,早在20年前王石就在萬科內部嘗試住宅工業化的目標,提出了“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的口號;江蘇房企中南建設集團也在實踐工業化的道路上快馬加鞭。2014年,中南建設與萬科合作的工業化預裝住宅在江蘇海門成功封頂,成為國內首幢超百米全預制裝配技術住宅。

建筑工業化是一個科技密集型的行業,生產線設計、生產制造、信息化管理、現場裝配等各個環節均需要大量的技術支持。據訚軍介紹,目前中民筑友在建筑工業化方面申請的專利數量超過420項,2015年在研發上的直接成本將近1億元。

“白銀時代”分食開發商蛋糕

數據顯示,2013年度全國建筑業總產值達15.93萬億元,2014年上升到了17.67萬億元。總體來看,中國的建筑業依然是一個孕育了巨大空間的市場。

“雖說現在房地產行業面臨結構性調整,但依然是一個巨無霸的市場。”訚軍估計,今年的房地產市場規模在9萬億~10萬億范圍,將來有可能降至5萬億左右。“如果我能撬動其中10%的市場份額,就意味著5000億的規模,即使1%也還有500億。”

此外,中民筑友還將業務觸角伸向了新型城鎮化領域。在訚軍看來,城鄉差距最大就體現在住房差距上。中民筑友計劃在農村推出標準化住宅, 50萬元一套,結構部分在工廠完成,到現場安裝。一套室內精裝修的“小洋樓”只要15天左右就可完成。他估計,按照中國6億~7億農民的體量,這一業務針對的將會是一個3億套、價值150萬億元的巨量市場。

易居中國住宅產業化和綠色發展聯盟秘書長于維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開發商推行建筑工業化最大的瓶頸是技術門檻和規模限制。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萬科的整個業務體系中,建筑工業化不過是“正餐中的一道甜點”。在房地產的“黃金十年”,住宅開發是一棵“搖錢樹”,建筑工業化帶來的收益不能與之比肩,這也是開發商不能大規模推行建筑工業化的關鍵原因。“在其他業務還能賺錢的時候,誰會在乎建筑3%~5%的收益呢?”上述人士說。

房地產進入“白銀時代”,反而給建筑工業化帶來了機會。于維偉說,“不是說房企要自己投入工業化研發,而是需要引入第三方的EPC模式。這種專業化的承包方式適應了如今房企輕資產運作的需求,同時還能降低建造環節的成本。”

所謂EPC模式,是指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的全過程承包。訚軍透露,中民筑友下一步就會通過EPC工程總承包的方式,分食開發商的“蛋糕”。

“國內不僅做投資,更多的是做建造管理。以后開發商只需要負責銷售,建造管理的全部環節由我們完成。這是國際上通用的模式,目前國內還沒有人做。” 訚軍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發現,目前建筑工業化在商品房開發中的采用率較低,整個行業仍處于培育期。建筑工業化的普及依賴于政府的引導與牽引。

2014年,上海市政府出臺文件,提高了對于預裝建筑比例的要求,要求各縣區裝配式住宅面積 2015年提高到50%,2016年外環線以內符合條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則上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除上海以外,北京、福建、浙江、寧夏、湖南等省市也都出臺了建筑工業化的扶持政策。

于維偉表示,目前開發商對于工業化方式采納度不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由于國內的預裝建筑廠家還未形成規模,相比傳統的現場預制板澆筑方式在價格上不具有優勢。推動一個行業的成熟,光靠一兩家企業的推動是不夠的,需要全產業鏈形成協同效應。” 

誰在撐腰沖市場第一

“建筑工業化不是建筑業,而是從事建筑的制造業。”訚軍認為,建筑工業化只有做出了一定的規模,才會回歸制造業的本質。

據了解,目前每建造一個工業化生產基地,需要投入3億~5億元。中民筑友的目標是在2016年底,實現全國10個城市的工廠布局,這就需要30億~50億元的資金。

今年是中民筑友投產并開展業務的第一年,截至目前已經獲得了超過100億的合同。訚軍希望用5年左右的時間將訂單量做到1000億。

“我們現在就是在與市場和時間賽跑。”訚軍說,“制造業就是要快速搶進市場,一旦有了規模就能把成本攤薄,利潤就出來了。我們一開始在全國10~20個城市布局,到明年底建成10個工廠,總產能達到300億,這個規模絕對能做中國的第一名。”

目前中民筑友僅在長沙、上海建立了工廠基地。訚軍的目標是盡快在全國鋪開生產基地及加盟基地。據他透露,前三年中民筑友將采用重資產自持的方式,到2018年,在東南沿海和重要的內陸省會城市建設20個左右的生產基地;之后將通過加盟方式,實現布點的擴張,進行輕資產運營。

于維偉提醒說,中國最早專注做建筑工業化的基地城市是沈陽,但近年來沈陽商品房住宅庫存積壓嚴重,市場需求嚴重不足,不少建筑模塊預制工廠都出現了訂單量驟減的狀況,甚至面臨倒閉。

“每一個預制工廠的輻射半徑只有100到200公里,業務的開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該區域內的需求,只有實現多區域的布局才能平衡風險。”于維偉說。

中民筑友如此激進,底氣很有可能來自中民投背后財大氣粗的股東。據了解,目前中民投62家企業股東中,有20多家都有房地產背景。中民筑友將與這20家企業形成協同效應,深入合作。中民筑友的野心還會投射到中民投的全球布局版圖上,搭著“祖母”的車,“走出去”開拓廣闊的海外市場。

編輯:隋丕寧 審核:劉雪梅 終審:蔡戰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民投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