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29 15:44:14
我國實體經濟的下行壓力,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政治環境各種矛盾相互交織,2016年我國將迎來更為復雜的政策制定環境。我國的貨幣政策將如何操作依然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萬敏
每經記者萬敏
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分別進行了5次降息和5次降準。如今,我國實體經濟的下行壓力,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政治環境各種矛盾相互交織,2016年我國將迎來更為復雜的政策制定環境。
面對2016年,我國的貨幣政策將如何操作依然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國開證券研究部副總經理、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后、副研究員杜征征。
外匯占款將持續減少
NBD:您對2016年我國貨幣政策的整體預期是怎樣的?
杜征征:2016年貨幣政策預計整體還是寬松基調,但央行的表述方式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還是主要為對沖外匯占款的減少。
NBD:影響外匯占款增減的因素都有哪些?
杜征征:歷史數據來看,美元在首次加息后的半年內會下跌,而加息前半年則為上漲。中期來看,美國經濟好于歐洲、日本,所以美元還會走強,因此中國的外匯占款還會減少。若美國加息次數偏少,對全球經濟都有利;但若加息次數較多,中國外匯占款的流出會較多。2016年下半年,如外匯占款持續下降,對中國貨幣政策的調整可能會有較大的影響。
NBD:多數觀點認為,2016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可能仍處在經濟復蘇的初期,這會對國內經濟金融運行產生哪些影響?
杜征征:2016年上半年,在美元階段性回落的狀況下,大宗商品可能會有一定的反彈;但在全球經濟仍處于弱復蘇的格局下,整體上仍然很難看到新的經濟增長點,或者說有效刺激點。
歐洲、日本的量寬還在繼續,但效果并不理想,將來可能向結構性改革轉變。日本經濟結構性問題突出,已非貨幣和財政政策所能解決。即使歐洲、日本繼續實行寬松,其結構改革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因此我們對2016年主要經濟體的增長預期偏謹慎。如果美元出現一定幅度的回落,大宗商品的反彈將會對經濟有一定正面刺激作用。長期來看,如果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很多企業反而會減少投資,因為其對未來經濟前景不看好。
2016年仍可能降準降息
NBD:從具體政策操作來看,您對2016年調降存款準備金率有何預期?
杜征征:現在看,降準的目的更多是為對沖外匯占款減少的影響;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美國可能實行兩次以上加息的背景下,中國連續降準降息在某種程度上會加速資本外流。最后,還是要看資本外流的數量和降準降息給經濟帶來的提振作用,哪個更大一些;如果降準降息能夠刺激更多的有效需求和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則可能會降得更多。央行的意圖可能僅僅是要保持經濟增長適度的貨幣環境。盡管市場認為明年可能會有4~6次降準,現在還很難得出這樣的結論。
NBD:存貸款基準利率已將至相對歷史低點,2016年是否還有降息必要?
杜征征:我們判斷,明年會有1~2次降息。目前來看,貨幣政策雖然對拉動實體經濟的效果有限,但在維持銀行間流動性、引導銀行間資金價格下降,以及強化市場對流動性改善的預期等方面是有效果的。貨幣政策調控的方式一個是價格調控,一個是數量調控,雖然當前效果有限,但畢竟還是穩定了銀行端的流動性預期;否則,資金成本居高不下,經濟會下行得更快。此外,降息對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還是有幫助的。
NBD:2016年,央行會更頻繁地使用公開市場操作、定向調節等工具嗎?
杜征征:定向調控工具肯定會有,但這些都是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在效果上不如降準來得快。降息會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但效果會越來越低。此外,中國還沒有必要實行零利率,因為我們還有其他貨幣手段可用,財政政策也有一定的騰挪空間;同時,地方債務置換也要靠降準來提供流動性,因此,預計2016年全面降準4次左右還是有很大可能的。
需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NBD:近期,央行強調貨幣政策框架向價格工具調整,您認為有哪些因素驅動貨幣政策做這樣的調整?
杜征征: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傳導效果不佳,主要體現在銀行的錢不肯往實體投,銀行惜貸情緒較重。央行持續引導資金價格下降,但現在金融機構對風險溢價的要求是提升的;因為實體經濟下行,企業的壞賬率上升,尤其是沿海、江浙地區。債券市場違約事件頻繁發生,融資的風險溢價其實是提高的。這表現在,無風險利率在下降,但是風險溢價在上升。這兩個因素綜合來看,融資價格有下降,但不是特別明顯,而且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反映出來的,銀行的實際貸款利率仍然是跟隨性下降,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水平降幅沒有基準利率大。
NBD:若貨幣政策框架向價格型工具調整,有哪些利率價格可作為參考?
杜征征:央行對“利率走廊”的打造還在逐步推進。現在的公開市場操作對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調控基本是在“松”和“略松”之間調整,Shibor和質押回購利率還只是反映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都不是實體層面流動性的體現。現在,貨幣政策最希望的是把實體層面的利率水平降下來,目前看最直接的方式還是靠降基準利率。
更關鍵的是,企業的風險溢價難以有效下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所以央行祭出價格型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對實體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對企業而言,能否貸到款和以什么價格貸到款最關鍵。一些本就很容易獲得貸款的企業最希望銀行調降貸款價格,但一些小微企業和流動性緊缺的企業能夠獲得貸款才更為重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