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12-29 19:18:22
即將過去的2015年,A股經歷了史上慘烈的一場暴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次由交易制度漏洞導致的股災過后,監管層對資本市場制定新的變革和整治,也將導致市場三大主題面臨更迭,為將來的投資風向、盈利模式改變埋下伏筆。
每經編輯 劉明濤
◎每經記者 劉明濤
即將過去的2015年,A股經歷了史上慘烈的一場暴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次由交易制度漏洞導致的股災過后,監管層對資本市場制定新的變革和整治,也將導致市場三大主題面臨更迭,為將來的投資風向、盈利模式改變埋下伏筆。
主題一:游戲規則更迭
一直以來,市場投資規則就如同游戲規則一般,約束進入市場資金的投資行為,然而不論是早期萬國主導的“327國債期貨事件”,還是隨后的基金股價操縱等,無一例外都是在抓投資的漏洞,進行投機斂財。不過隨著一次次的“補漏修正”,A股的規則也在不斷完善,進入新的一年,隨著熔斷機制、注冊制等多項重磅制度出臺,A股游戲規則再度面臨變革。
先看推出的熔斷機制,海外成熟市場主要把“熔斷”劃分為“熔而斷”以及“熔而不斷”兩種形式。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以美股為例,其基本以“熔而斷”的表現形式為主。成熟市場指數平穩的背后,與成熟的市場機制密不可分,歷次的大跌行情,熔斷機制都起到了良好的保護作用。
不過,在現行交易中,A股采取的是“T+1”交易制度,股指期貨市場則采取的是“T+0”交易制度。由此一來,就形成了期現市場交易制度不對稱現象。不過,在熔斷機制之下,當市場處于非理性的下跌行情時,散戶往往無法迅速逃離,從而加大自身的持股風險。
再看注冊制的推出,大量公司上市,而殼資源就不值錢了。也沒有人去買殼重組了,所以破公司也就無人問津了。
主題二:資金參與方更迭
從券商主導到基金再到產業資本最后到各路資金群雄割據,A股的資金參與主體其實一直以來都以國內資金為主,海外資本參與有限。但是,隨著未來深港通推出、滬港通不斷深入以及人民幣加入SDR,未來會有更多的海外資金逐鹿A股。
首先,隨著人民幣加入SDR,人民幣也將成為全球央行儲備貨幣,這可能緩和國際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人民幣幣值將更穩定,全球投資者在投資A股時所承擔的匯率風險相應下降,因此可能會激發其投資A股的興趣。
其次,深港通”預計將會延續“滬港通”模式,雖然額度可能會有所放大,但因為深市估值水平較高,吸引資金大幅流入的可能性不大,不過這一系列改變,會令A股估值體系和投資風格國際化。
最后,隨著今年私募大佬徐翔被抓、公募基金多起“老鼠倉”案件被查等事件影響,未來資金參與方的投資方式也將改變,以穩定收益為主的投資思路將真正走向前臺。
主題三:投資標的更迭
一直以來,因為尋求上市的企業眾多以及IPO多次暫停,等待上市的企業早已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堰塞湖”,不少處于激烈競爭行業中的企業,在漫長的等待中倒在上市的黎明前。由此,不少急于上市的企業便瞄準了借殼這一路徑。
不過在注冊制推出后,殼資源將變得不再稀有。
光大證券指出,當注冊制完全實行之后,殼資源會喪失稀缺性,ST類殼公司大股東保殼意愿將降低,致使保殼難度增大;市場上炒作垃圾股和殼資源的投資者也會有所改變。長期而言,殼資源的價值必定會逐步下行。
而注冊制也會令整個A股市場的“池子”快速擴容。目前,整個A股市場公司數量還未超過3000家,但注冊制會從根本解決上市排隊問題,企業上市難度大大降低。對于上市公司的選擇,也將成為資金最需要考慮的問題,炒概念、炒題材的模式或將因此改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