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05 01:16:22
,任何制度都是雙刃劍,關鍵在于規則要透明、公平,讓機構和散戶處于同等地位,起碼大宗交易一并停止的熔斷機制做到了這一點。
每經編輯 蔣光祥
◎蔣光祥
A股指數熔斷機制的前瞻性與可行性,在2016年正式推出的第一天便得以檢驗。
根據相關細則,熔斷標的指數為滬深300指數,熔斷閾值分為5%和7%兩檔,節后首個交易日,A股以大跌姿態亮相,在檢驗5%、7%兩個關口的同時,滬指跌6.85%,深成指、創業板跌8.2%。下一交易日是否會再次觸發熔斷機制,已成眾人關注焦點。
觸發股市下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1月8日開始重獲減持自由、歲末年初各路資金做賬回表的壓力以及年末排名考核等,而節前一段時間的大盤走勢也已能夠驗證這樣的邏輯。但熔斷機制在正式出臺當日就得以驗證,這種黑色幽默顯然促使大家更多地將注意力聚焦到這一機制本身。
客觀來看,熔斷機制本身并無問題,在下午1點半左右到收市的約一個半小時時間里,無論喧嘩還是沉默,這也是部分市場參與者真正用來思考市場和自身投資行為的一個半小時。
之前曾有觀點認為,在已有漲跌停制度下,熔斷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并無助于改變市場的自身走勢。從這消失而又被銘記的一個半小時來看,實際情況也許并非如此簡單。
倘若熔斷機制不存在,在滬深300跌幅已達到7%、其他個股也難獨善其身的情況下,重現股市大跌時的傳染性恐慌自然是在所難免,也極易導致集體性的非理性行為,并傳導至期貨等衍生品市場。
熔斷后部分個股離跌停雖然只有3%左右甚至更小的距離,但與真正在跌停板上一趴就是一個半小時,帶給人的心理感受顯然不同。即便跌勢改日繼續,但戰場上的喘息時間誰又可以說不寶貴?說放任其下跌恐怕只是意氣用事,還是要回過頭來解決問題,熔斷不過使得這一解決問題的過程前置而已。
當然,熔斷機制起作用并非沒有代價,其本身也會對市場波動產生一定影響。當市場下跌幅度在接近閾值時,可能會導致投資者擔心熔斷生效而恐慌性地拋售,從而引致觸碰熔斷閾值的情況。
但需注意,這與去杠桿過程引發的千股跌停,以及優先級資金止損盤奪路踩踏有本質上的區別。再者,目前一級閾值幅度較低(根據歷史數據幾乎每25個交易日就有一個交易日波動幅度超過5%),且二級閾值與一級閾值設置差距過小,僅2個百分點,正常交易可能會比較頻繁地被中斷。
另外,A股在已有個股漲跌幅限制的情況下,指數熔斷閾值是否相對嚴苛?觸碰頻率估計也將遠高于美股等成熟市場。不過,任何制度都是雙刃劍,關鍵在于規則要透明、公平,讓機構和散戶處于同等地位,起碼大宗交易一并停止的熔斷機制做到了這一點。
2015年股市動蕩之后,監管層吃一塹長一智,熔斷機制也確實能夠起到一定的穩定市場的作用,熔斷前后股民的下單與撤單、基民的申贖這些投資者教育也必將跟進。但我們清楚,這并非根本。好比疾病的預防,必須基于一個強健的身體,否則預防措施再周到,也難免病痛不斷。沒有個股漲跌幅限制的美國股市在股災后制定的熔斷機制,自最新規則(2012版)出臺以來,尚未派上用場,這說明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市場本身。
這恰恰也是任何一個對中國資本市場還保有期冀的人,都需要在2016年首個交易日熔斷后的一個半小時和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苦苦思索的內容,而不能在傾巢而出的段子面前笑過就忘。
(作者為公募基金從業人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