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1-08 11:49:56
前段時間中原放大招,開除了幾名違規違法的經紀人并將其列入永不錄用名單,但中介行業流動性強監管力差,這些“毒丸”很可能去往其他中介公司。
每經編輯 吳若凡
(本文原載于“邦地產”微信公眾號real-estate-circle)
前不久,邦爺聽說,中原放了一大招,開除了幾個涉嫌違法、違規的經紀人。
細細一問才知道,原來在去年8月份,中原負責交易的一套房子已經完成過戶,房東也已經在7月和8月將總計15000元的傭金(現金)支付給了負責交易的業務員C,并收到了C開具的白條收據,但驚悚的是這部分款項并未入賬。
后經查實才知,是C利用職務便利侵吞了公司的傭金,還涉嫌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之規定。所以中原果斷將該經紀人予以開除,報了警,并將此類業務員列入永不錄用名單。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原將這類“妖孽”放出來,效果可能形同給社會送出了“毒丸”啊~要知道,中介行業流動性出奇地高,經紀人可能今天在中原,明天去鏈家,后天則到了我愛我家…這讓邦爺不禁想問,這類被開除的經紀人,最終會流向哪里,讓誰中招?
中介人多管理難 行業“毒丸”可不少
觸犯公司紅線的案例,其實不止上面這個。在行業內,有些經紀人為了侵占客戶傭金,使出渾身解數,從“吃差價”到“偽造法律文書”再到“虛報租賃”,還發展到偽造客戶簽名、虛構客戶信息等等,違規方式層出不窮。
但仔細一看,這些案件的涉案金額有的只有兩三千元,對于平均底薪多在5000元的經紀人來說,其實不算高。更何況,這些涉嫌違法違規的經紀人大都是門店經理和基層管理者,他們每個月的收入可不低。
雖說中介風吹日曬、起早貪黑、熬夜成性,一日三餐也不準時,賺點血汗錢不容易。但這群基層管理者利用職務之便,利用人力之便違規操作,知法犯法,還是不能姑息。
但似乎現實情況又是尷尬的,因為“經紀人管理”對于任何一家中介公司來說都是不小的難題。中介是一個人力高度集中的行業,要管理起來難度較大,而中介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無形中又加大了管理難度。
那么問題來了,這些被中原開除的業務員,會到去哪里呢?
各家都可能中招 黑名單機制迫在眉睫
首先,邦爺想說,中介行業的錄取是相當簡單的,只要進行簡單面試登記和體檢之后就可以錄用。一般而言,公司也不會要求應聘者去戶籍所在地的派出所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或是去當地人民銀行征信部門或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調取個人征信記錄。
因此,在這些違法亂紀的經紀人眼中,私吞侵占傭金似乎就和闖紅燈、插隊一樣容易,被發現僅僅是開除,或是被罰款。“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有些經紀人才會對公司規章制度置若罔聞。
另外,更尷尬的是,敢違規能違規的多是有經驗的人,甚至是管理人員,這些人員的經驗,在其他中介眼中是“香餑餑”。“一天開三家店”的鏈家等高速擴張的公司正需要人,而這樣的公司很可能就是這些被開除人員的“最佳歸宿”。
據說鏈家一向以科學管理著稱,其有一套看起來很科學的量化KPI考核制度。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些經紀人里的老油條們,對中介流程早已爛熟于心,知道哪些環節違規最隱蔽、不易被發現,想要突破紅線對他們來說簡直是輕而易舉的。所以任你的管理制度再完善,也可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所以可以想象,如果這些人員到了鏈家或其他中介,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能捅出簍子來。
但如果各家中介構建出經紀人信息的互通機制,設立一個類似于經紀人黑名單的信息系統,讓所有中介進行共享,尤其對那些違法亂紀而被開除的經紀人設立專門檔案,讓所有中介公司在錄用人員之前予以查閱,做到防患于未然,應該就能夠讓這些害群之馬無處可藏了。
編輯:王婷婷 審核:楊羚強 終審:蔡戰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