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24 23:32:40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說,整體來看文化傳媒市場融資活躍度有所上升,但融資規模依舊回落。姚余棟分析說,文化產業,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創新性強、難以復制和收入難以預估的特征,傳統融資方式普遍不青睞這一產業,而眾籌的發展為文化產業提供了更大空間。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2015年中國本土電影《老炮兒》《捉妖記》等大賣背后,折射出文化產業發展迅猛,但文化金融還處于起步階段。
1月23日,在梅花與牡丹文化創意基金會暨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成立大會上,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說,整體來看文化傳媒市場融資活躍度有所上升,但融資規模依舊回落。
“根據投中集團旗下金融數據產品CVSource統計顯示,2015年文化傳媒VC/PE融資規模為14.82億美元,環比下降35.82%,融資案例數量93起,環比上升27.40%。”姚余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前我們是“投貸模式”,即先VC和PE融資再到銀行貸款,而更應該建立的模式是“籌、投、貸”的金融新催化模式,即先實現眾籌再到VC和PE然后是到銀行貸款。
姚余棟分析說,文化產業,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創新性強、難以復制和收入難以預估的特征,傳統融資方式普遍不青睞這一產業,而眾籌的發展為文化產業提供了更大空間。
“把眾籌放在‘投’、‘貸’的前置環節,減少融資時間、風險和中間環節。”姚說,比如一個項目上線后通過網絡眾籌平臺直接接觸投資者,凡是眾籌參與者都愿意給它測試,網絡中參與眾籌的牛人遠遠超越投資人中的專業水平,這樣也能減少成本。“如果一個項目連眾籌都不能完成,那我們還有必要投資嗎?”
2015年,國家對文化傳媒領域的發展與改革繼續加碼,相關措施越來越明確和具體,有力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相關發展,推動文化金融相關合作。
《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與《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相繼出臺后,文化政策紅利將更為明確,文化消費的前景極為廣闊,文化產業將迎來黃金期。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的文化產業在未來5年總體會逆勢而上,也就是在新常態下文化產業會呈現一個超常的發展趨勢,最主要的原因是金融效應,也就是文化產業在投資意義上的巨大吸引力。
他說,2015年發改委公布的PPP項目里涉及文化旅游類的大概有47項。可以預見,未來無論從省一級政府還是地市一級政府,PPP的項目會越來越多,針對文化旅游類的大型且帶有公共性的項目,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合作會是一個趨勢,這個部分會吸引大量社會資本進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