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26 23:08:23
近日,佛山禪城法院公開審理了一起信用卡套現炒股虧損導致獲刑的案例。廣東一高校女教授劉某因投資股票市場虧損巨大,從2012年6月~2013年7月,分別在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等8家銀行辦理了信用卡,欲“以卡養卡”的方式籌錢補倉,期待在股市中翻身。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萬敏
每經記者 萬敏
近日,佛山禪城法院公開審理了一起信用卡套現炒股虧損導致獲刑的案例。廣東一高校女教授劉某因投資股票市場虧損巨大,從2012年6月~2013年7月,分別在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等8家銀行辦理了信用卡,欲“以卡養卡”的方式籌錢補倉,期待在股市中翻身。
截至2013年底,劉某透支套現各銀行60余萬,同時欠小額貸款公司及其他親友100余萬。
禪城法院判決劉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惡意透支信用卡約24萬元,其行為已構成信用卡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
案件審理過程中,劉某交代,她在佛山多處通過POS機透支套現,商家收取本金1.2%~1.3%的手續費,從而賺取利益。
消費貸款流向難辨
其實,用POS機刷卡套現并非新鮮事,當前市場上除銀行“正規軍”,不少支付機構的個人POS機也在廣泛使用,這些刷卡機基本上申請零門檻,費用低廉,且可直接從同名信用卡向借記卡內轉賬,被稱為“套現神器”。
從信用卡里套現,以卡養卡,本身就存在一定法律風險,用套現出來的資金去炒股,一旦被套牢無力償還欠款,輕則淪為“卡奴”,重則會被銀行告上法庭。
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信用卡的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后仍不歸還的,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依照《刑法》第196條的規定,以信用卡詐騙罪定罪處罰。
除信用卡套現,直接向銀行申請的信用貸款也可能被挪作投資股市的資金。
L女士在2015年通過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申請了30萬的信用貸款,年利率5%,一年一還,可以循環使用三年。L女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她是通過在銀行內部工作的親屬關系拿到的貸款,她有一定的投資經驗,這筆錢主要用于股市的打新,收益基本可以覆蓋利息,而本金則被用來湊她購置房產的首付。
“從貸款的卡里取現,銀行就追蹤不到流向了。” L女士表示,也有銀行內部員工通過這種方式貸到更大額度的信用類貸款去購置房產。
消費貸款增速異常
2015年初,銀率網發布《2014年度360°銀行評測報告》顯示,個人消費貸款挪作他用的比例高達26.07%,如果將購房貸款份額與消費貸款中用于購房的份額相加,就有近五成的個貸額度流進了樓市。
據央行發布的貸款投向報告,2015年末,本外幣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18.96萬億元,同比增長23.3%,增速比上年末高4.9個百分點,全年增加3.59萬億元,同比多增1.19萬億元。
消費性質貸款的增速遠高于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我國2015年全年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93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931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6%。
通過現有的已公布數據,很難摸清到底有多少貸款流向了股市房市,但商業銀行自去年起擴大了消費類貸款的規模是不爭的事實,受困于實體經濟下行帶來的優質貸款標的減少,銀行也無力承擔更多的不良資產壓力,不良率尚較低的個人消費貸款、住房按揭貸款重新成為銀行眼中的優質資產。
盡管監管層三令五申禁止銀行貸款投資股市,但要監控龐大的個人貸款的所有具體流向,對于銀行而言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