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投資策略

每經網首頁 > 投資策略 > 正文

管清友、張瑜、吳清羽:資產配置荒下影視業正成為真正的風口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2-24 01:19:45

作為投資來說,未來關注影視發展風向,可以把握三個“好”:一是好內容;二是好心情;三是好技術。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管清友、張瑜、吳清羽

轉型苦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票房!

春節短短7天,中國電影總票房入賬36億元,與去年春節檔20億元的成績相比,猛增80%,而《美人魚》上映13天收獲26億元的戰果更刷新了諸多票房記錄,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30億元的電影似乎也指日可待。

如果把上述消息放在煤企虧損、鋼廠停產、老家地產凄涼等諸多行業不景氣的新聞中,其中的反差更是格外醒目。我們在喜憂參半中看到,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轉型投入傳媒影視行業,越來越多不甘心用白菜價甩賣煤礦的老板們洗干凈手上的煤渣,參投拍起了電影。

讓我們深情演繹一下《大話西游》中的經典臺詞:“曾經有一份真誠的劇本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投資,等到它票房50億的時候才后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

消費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從美韓經驗觀之,大娛樂將開啟20年的黃金時代,娛樂經濟學將迎來繁榮。例如韓國娛樂相關的消費占比從轉型初期的3%提升至目前的8%,自1980年開始,其娛樂消費保持了15年的高速增長(不變價計算平均年增速14.5%,現價計算平均年增速更高達22%);美國娛樂相關的消費占比從轉型初期的4.6%提升至目前的9%,所有消費項目中增速僅次于醫療護理及金融服務,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維持了半個世紀平均約8%(現價)的年增速。

消費升級方向一般從食品、服飾等生活必需品向住房、汽車等耐用品進行升級,并進一步向服務升級。具體項目而言,醫療保健、金融保險服務、休閑娛樂占比增加明顯。

在當前我國處于消費結構整體從生存型轉向享受型的大背景下,參考海外經驗,可以預見一個全民休閑娛樂時代即將到來。即使是在2015年國內經濟增速下行的時期,電影總票房仍達到440億元,同比增長48.7%,可見影視行業作為休閑娛樂產業發展最快的分支正迅速崛起,投資機會不可辜負。

海外歷史經驗表明,當經濟進入低谷或蕭條期,往往是文化產業得以發展和繁榮的機遇期。以好萊塢為例,1970年代,石油危機和越戰讓美國經濟進入蕭條,期間卻誕生了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科波拉的《教父》系列,以及盧卡斯的《星球大戰》,這些或有深度、或注重視覺效果感官刺激的影片,讓大家在發泄情緒的同時,也孕育了渡過難關的新希望。

對比我國今年GDP及財政收入增速放緩,電影行業增速呈現逆勢上揚趨勢,在互聯網發展、移動端普及化、新媒體崛起等多因素推動下,我們認為影視文化產業有望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影視行業近年同樣凸顯資金密集、技術密集、類型片分類明確的工業化趨勢。

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沒能突破300億元。2015年,達到這個數字只用了9個月零7天。2015年,350多部電影440億元票房,而國產電影達到270多億元,占票房總額的六成以上,進口片占比創下十年來最低,總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里,國產電影占據了七席。許多人認為2015年是中國電影進入黃金時代的元年,是中國電影開啟一個波瀾壯闊年代的序幕。

再看電視劇產業,大銀幕的豐收并沒有掩蓋小屏幕的光芒。2015年國產電視劇的創作播出和產業發展呈現多樣性、復雜化的總體態勢,既出現了文化精良的走心之作《瑯琊榜》這樣的現象級作品,同時網絡劇也異軍突起。因此,2015年也被稱為網絡劇元年,種種人氣網劇的熱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百花齊放的繁榮市場。

那么在2016年,影視風暴還會繼續吹嗎?答案是肯定的。中國狂飆的票房與疲軟的宏觀經濟數據對比鮮明。在經濟不樂觀時期,既能夠滿足消費者心理慰藉需求,價格又低廉的產品,往往能夠獲得更好的市場待遇,電影、電視劇正是能夠讓人沉浸其中而獲得心理慰藉的產品。

作為投資來說,未來關注影視發展風向,可以把握三個“好”:一是好內容,在內容資源爭奪白熱化的背景下,好的IP越來越值錢;二是好心情,2015年8部過十億票房的大片中,喜劇題材電影占了半壁江山。未來一笑值千金,誰能讓觀眾笑起來,誰的錢包就能鼓起來;三是好技術,影視工業化加碼必將推動行業技術革新,VR/AR、動作捕捉、大數據、特效制作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有望顛覆影視行業傳統,傳播媒介、傳播模式、營銷模式等領域有望取得突破。

(作者為民生證券宏觀、傳媒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影視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