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3-06 17:12:55
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和全國人大代表、科力遠董事長鐘發平在北京召開媒體見面會,介紹了CHS(科力遠混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的最新進展,并就混合動力車型、技術等節能目標進行交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就消費者關心的話題與兩位代表委員進行了交流。
每經編輯 劉旭 李娜
每經記者 劉旭 李娜
前段時期,中國中東部地區大部分省市再次被重度霧霾籠罩。時值兩會,“霧霾”不可避免地成為今年會上的熱議話題。其中,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不僅肩負著創新的使命,也正在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每個人“綠色出行”的工具。
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和全國人大代表、科力遠董事長鐘發平在北京召開媒體見面會,介紹了CHS(科力遠混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的最新進展,并就混合動力車型、技術等節能目標進行交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就消費者關心的話題與兩位代表委員進行了交流。
先普及下CHS,它即是科力遠混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的簡稱,也是指China Hybrid System(中國混合動力系統),是一個具備深度可擴展性的技術平臺,可以為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動汽車提供總成系統。
同時,CHS也是吉利與科力遠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注冊資本6.59億元,總投資規劃100億元,公司總部、研發試驗中心和制造基地均位于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值得一提的是,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是,目前獲得新能源補貼的車型有兩類: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而科力遠與吉利合作推廣的CHS,主要針對混合動力車型,目前幾乎沒有補貼。
基于此,李書福與鐘發平聯合呼吁,讓混動車享受“國民待遇”!
李書福:補貼應符合“科學發展觀”
NBD:如何看待混合動力汽車一直沒有獲得補貼的問題?
李書福:我們算了一筆賬,一輛純電動汽車平均一度電兩塊錢,平均每度電可以行駛6~7公里,那么一公里的成本在5毛錢左右。我們現階段搭載CHS系統的車比這個成本還要便宜一些。
對新能源車長期、大規模補貼,會成為國家財政的負擔,不可持續,最終還是要回到經濟發展規律中來,所以,同時研究各種技術路線,對國家和企業來講都沒有壞處。我相信相關主管部門將來不會簡單拒絕,因為這不符合科學發展觀。
鐘發平:我們希望混動車型獲得“國民待遇”。多種路線并行發展,不要去給技術路線“劃成分”,技術門派可以百花齊放。當今,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誰都不知道明年新能源技術會發展到哪一步。因此,我們建議以節能減排的效果來評判制定標準,獲得相應補貼。由財政部門等部委充當裁判,但不要當運動員。
NBD:目前,中國汽車企業在節能技術上發展得到底怎么樣?
鐘發平:由于中國自主品牌在SUV領域的快速發展,導致企業平均油耗距離相關部門制定的2020年企業平均油耗5.0L的發展要求,已經越來越遠。如果沒有深度節油減排的車型,根本不可能達到標準。這是整車廠與科力遠合作的重要理由。除了吉利、長安以股東形式合作之外,大概有7個整車廠開始與科力遠進行產品層面的合作。
鐘發平:一些插電混動車更耗油!
NBD:目前混合動力車型的節油效果如何?
李書福:CHS可以節省35%的油耗,也就是說,“投放三輛油電混合車等于一輛純電動汽車”。吉利一家發展推動混動車型的發展比較難,全國汽車公司都應該參與進來,因為現在我們中國就有了全球最好的油電混合技術。
鐘發平:在深度混動領域,此前豐田一枝獨秀。現在科力遠已經進入世界前列,年產電池60萬臺,十萬臺套銷往歐洲,十幾萬臺套銷往美國,十幾萬臺套銷往日本,還有非洲等。這也是全球目前最認可的節油路線。
NBD:怎樣才能給消費者一個購買混合動力汽車的理由?
李書福:吉利7、8月份整車批量面市,基本可以做到與傳統車的價格差別不大。現在油電混合在廣州、天津有鼓勵政策,優先上牌,在其他地方都沒有。現在我們批量生產后,能不能得到補貼支持,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相信能夠得到中央有關部門重視,因為它有節能減排效果。
作為一個汽車公司,吉利希望了解研究透全球新技術。比如,目前傳統內燃機還有很多可挖掘,現在傳統內燃機的燃油效率在35%左右,將來提高到45%是很有可能的。再結合新能源車來講,會產生神奇的效果。現在我們要做的,不是分析哪一條技術路線是準確的,而是一個綜合的新能源技術的道路。
鐘發平:CHS最大優勢是可以直接融合到插電式混動車型中。你們知道,目前很大一部分插電式混動汽車不僅不省油,而且比傳統車更耗油。現在相關部門也注意到這一問題,開始探討什么是真正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李書福:我再解釋一下,現在很多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只是將發動機、電機等部分簡單相連,在技術上并不領先。并且由于基礎設施等問題,消費者購買后僅使用傳統方式駕駛。同時,由于電池很重,造成整體油耗高于傳統車。這種情況在一些城市已經非常普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