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當大公司也賣不動股票基金了 是不是股市見底信號?(附史上最權威大數據)

公眾號:理財不二牛 2016-03-15 09:03:46

牛妹(微信號:buerniu5188)一早起來就看基金公告,嘉實基金公司一口氣發布了3只混合型基金延長募集的公告,簡直震撼:難道市場已經不景氣到這種地步了?牛妹比較了近幾年數據發現,上一次權益類基金集體滯銷,還是在2012年、2013年。

每經編輯 宋雙    

牛妹(微信號:buerniu5188)一早起來就在看基金公告,一看嚇了一跳:嘉實基金公司一口氣發布了3只混合型基金延長募集的公告,簡直震撼:難道市場已經不景氣到這種地步了?

不僅是嘉實,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只權益類基金延長募集,而募集期超過40天的多達18只。牛妹比較了近幾年數據發現,上一次權益類基金集體滯銷,還是在2012年、2013年。

雖然說歷史不會簡單的重復,但這中間會不會有什么巧合呢?于是牛妹放了大招,獨家整理了一份權益類基金發行規模與上證指數漲跌的大數據表格,揭示了其中的深刻聯系,各位觀眾朋友千萬不能錯過。

1 權益類基金又到滯銷時

牛妹看了看,嘉實延長募集期的這3只混合型基金,嘉實新思路、嘉實新趨勢、嘉實新優選從去年底和今年1月份開始賣,到現在已經銷售2個多月了。算上延長的天數,3只基金的募集期都將達到91天。

可能有的觀眾朋友還太清楚,新基金91天的募集期是個什么概念,是長還是短。根據Wind資訊統計,就算是2008年的大熊市,當年發行的新基金最長募集期也不過才61天。

牛妹依次查了每年的募集期之最,分別是2009年74天,2010年47天,2011年73天,2012年81天,2013年61天,2014年54天,2015年92天。

不要被2015年的92天嚇到。2015年算是特殊情況,因為下半年市場變臉,募集期超過40天的基金全部都是6月份之后發行的,其中還有不少分級基金,誰敢買?創下92天募集期的就是中融中證白酒分級,從2015年6月25日一直賣到2015年9月24日才勉強達到2個億。這與去年上半年暴漲行情時發行規模屢創新高形成鮮明對比。

今年發行的新基金中,截至3月14日募集期超過40天的已經有18只,除了上述嘉實的3只之外,還有嘉實滬港深精選、長信利泰、嘉實新起航、嘉實新財富、景順長城環保優勢、中信建投醫改、金鷹智慧生活、華商新興活力、泰達宏利同順大數據、新華科技創新主題、中歐明睿新常態、富國研究優選滬港深、工銀瑞信香港中小盤、中海魅力長三角、華安滬港深外延增長。牛妹忍不住想說,嘉實系真是太亮了。

而這18只中有6只已經成立。盡管它們發行的時間很長,但是首募規模也低,全部都是2億、3億,相當勉強。

2 行情不給力產品報太多

為啥現在銷售這么慘淡呢?牛妹采訪了目前正在新基金銷售一線的業內人士。他們告訴牛妹,

“市場不景氣啊,但凡沾股票的新基金現在是真不好賣。要是能夠湊夠2億,我想大家也不會選擇延長募集期。延募絕對是最后一步,沒有人愿意的。”

業內人士向牛妹回憶起了2014年7月、牛市前夕的場景。他說,

“那時我們判斷基本上是底部了,做了好多活動號召投資者說可以入市、可以買基金了,但投資者都是大寫的冷漠。雖然現在一樣賣不動,但我們感覺在現在這個時點買,收益可能也不會太差。對于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你不可能買到最低,也不可能賣到最高,關鍵是不要踏錯大方向。”

牛妹安慰業內人士道,“3月以來到現在這波反彈還是可以,就是不知道能延續多久,這對新基金銷售會不會有幫助呢?”

其很堅定地表示,不會的。

“我這么多年的經驗是,投資者購買熱情最高漲時大概是市場漲了一倍左右,比如階段性最高點,現在只漲一兩百點他們還是很冷靜的。”

牛妹聽完覺得膝蓋有點疼。

當然,除了市場不給力之外,目前新基金發行不振可能也與目前供給太多有關。由于去年行情一度火爆,基金公司實在是上報了太多太多產品,即便現在暫停上報,存量也夠消化很長一段時間了。而且這些產品大多同質化嚴重,缺乏亮點,就更難脫穎而出。

既然新基金發行基本上是看天吃飯,那么各大基金公司還是應該注意吃相,不要搶太多太難看。

不過這倒也啟發了牛妹:是不是真的市場點位高時權益類基金發行就好、點位低時就賣不出去呢?

牛妹決定放大招,仔細研究2007至2015年這9年時間里,市場高高低低時權益類基金的銷售數據,看看二者到底有何關系。

3 權益類基金發行與市場行情大數據

2007年至2015年,一共是9年108個月。由于權益類基金主要是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兩類,于是牛妹計算了這108個月中每個月發行的這兩類基金規模占當月新基金發行總規模的比例,再與當月行情、以及當時所處的區間行情做對比,得出的結果比較喜人。

首先來看發行旺季。最近9年,權益類基金發行占比超過70%的一共38個月,除去當月總成立數少于10只的,具體如下▼:

不難看出,除了2010年5月,2015年7月、8月和2016年1月、2月之外,權益類基金賣得好的時候都是在市場上漲時、反彈時、階段性高點時。尤其是像2009年8月、2010年1月、2015年6月,這3個月的權益類基金發行占比都超過了9成,而恰恰這3個月都是階段性高點,隨后市場便轉頭下跌,大家果斷接過了最后一棒,牛妹感到痛心疾首。

再來看發行淡季。權益類基金發行占比不足3成的在過去9年里一共是31個月,除去當月成立不到10只的,一共是19個月。具體如下:▼

因此,在權益類基金銷售最慘淡的19個月中,有12個月當時上證指數都是下跌的,或者是處于下跌區間。

2012年和2013年基本上是權益類基金銷售的歷史冰點,上證指數在1949點至2421點之間震蕩,盡管個別月份超跌反彈不俗,但投資者卻基本上是打死也不愿意再買了。而回過頭看,這2年恰恰處于熊市中段,最難熬的階段。

如果在這兩年能夠守住寂寞,堅定買入持有,那該多么美好。不是就連巴菲特也說,投資是反人性的嗎?就算是2014年買入也不算晚,但2014年的權益類基金發行也不盡人意。

正如上述業內人士所說,在行情剛剛啟動、沒有大漲時投資者還很難意識到現在是入場時間。非常典型的就是2014年1月,投資者根本已經不愿意再買了,直到等到5000點時再蜂擁入場。

從去年下半年市場下跌開始到現在,權益類基金銷售也進入了一個瓶頸,反觀保本基金這些固定收益類產品賣得很火爆。如果“以史為鑒”,在目前人氣最低迷、銷售最慘淡的時期大膽申購權益類基金,會不會也能趕上低點呢?而如何才能買到好基金,理財小白們不妨關注理財不二牛每天推出的中國首檔實盤理財手記《二牛實盤理財手記》。

當然最低不敢保證,但比較歷史點位和發行數據來看,相對低點這個大方向是沒有錯的。

轉載請注明:本文轉自理財不二牛,請關注微信號buerniu518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權益類基金 股票型基金 上證指數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