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基金投資

每經網首頁 > 基金投資 > 正文

上千產品淪為“植物人”! 私募賺錢竟然只能靠它……

公眾號:理財不二牛 2016-03-15 09:24:31

自牛妹(微信號:buerniu5188)上周聊了聊陽光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系統不完善的問題,近期接到了不少高凈值人士的吐槽,尤其是在計提業績報酬方面。

每經編輯 李娜    

一位券商人士就向牛妹感嘆,自己買私募產品也是有血的教訓,慢慢發現大家都是這么玩的,當產品凈值很難創新高后,意味著私募公司很難計提業績報酬,為了維持生計就開始發新產品,老產品基本被遺忘了。

“現在,很多私募公司產品已有數量就很多了,特別是那種凈值回撤大的公司,還在不斷發新品,目的就是為了搞一筆錢繼續提取業績報酬。”一位資深投資人士略帶憂慮地感嘆。

1 上千私募產品短期難提業績報酬

隨便找一份陽光私募產品的合同,你就會發現,為購買這些產品高凈值人士們需要支付不少費用:托管費、管理費、業績報酬費、運營服務費、客服服務費、基金備案后與之相關的會計師費、律師費等等。

別看私募產品合同中有不少費用的規定。對私募公司來說,最關鍵的就是業績報酬的收取,是能夠生存下去的重要口糧。

日前就有資深私募人士私下向牛妹坦言,陽光私募產品主要是收管理費和計提業績報酬費。管理費方面,大銀行方面基本上是對半開,小銀行稍微好點,私募管理公司拿1%,銀行則收取0.6%~0.8%。業績報酬方面,中行方面最高,與私募公司是四六開,其他銀行基本是二八開。

私募產品計提業績報酬的關鍵就是,自己所管理的產品在開放日時的累計凈值創新高,就可以進行提取超額收益的20%。

2015年上半年,A股一路攻城略地,股票型私募產品凈值翻1到2倍的不在少數。可以說,產品凈值不想創新高都不可能。而趕在6月的開放日,私募公司順理成章地計提了豐厚的業績報酬,錢包迅速膨脹。牛妹了解到,資產規模大,業績做的好,去年上半年累計提幾億元的報酬,簡直是手到擒來。

然而,滬指在突破5000點后,接連幾次大幅下跌,千股停牌、千股下跌與千股漲停接連上演,陽光私募產品因靠天吃飯的本性,凈值也開始持續下跌,至今仍只能遙望過往寫下的高度。

目前,來自東方財富網Choice統計數據顯示,非結構化且有完整數據的私募產品達到了4866只,其中自2015年6月中旬至今年3月11日,共有3110只產品累計凈值下跌,其中累計凈值下跌超過50%的私募產品數量達到了254只,1446只產品累計凈值損失了30%。與此同時,部分產品的累計凈值更是跌破了1元,這也意味著這些產品的倉位會被迫大幅下行,即使趕上市場反彈,短期也難以出眾的表現。

“去年6中旬,陽光私募產品整體表現不俗,開放日不少陽光私募都計提了豐厚的業績報酬。最近幾番下跌過后,沒個幾年凈值很難創新高,大面積計提業績報酬已不太可能。”滬上某基金公司專戶投資人士這樣告訴牛妹。

2 靜待新品發行潮

計提不了業績報酬怎么辦?牛妹從多位私募人士了解到,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發行新產品,再從1元開始起步。

在當下A股市場,對于私募基金公司而言,是將老產品凈值漲幅做出個30%到50%書寫新紀錄容易,還是單獨發只新產品,凈值上漲個10%容易,答案顯而易見。

前述券商人士也向牛妹表示,在兩種情況下,私募公司很容易喜新厭舊。一是某只私募產品凈值做上去、提了業績報酬后,產品凈值掉下來很難再做上去,也就放任不管了。還有一種是,在凈值創新高、提取業績報酬的沖動下,陽光私募產品往往喜歡選擇高倉位博收益,如果凈值沖不上去跌下來也就不管了,虧損了也是由持有人承擔,這些產品就漸漸地淪為“僵尸”產品,地位也是直線下降。

“私募管理公司中,越是那種對產品風險控制不好,回撤度大的私募公司更有沖動頻繁地發行新品。對于私募公司,每個投資管理團隊都配備一定數量的投研人員,其投研實力受到諸多邊界限制,自然會有對應的資產管理規模上限。過度頻繁的發行新品,對原有老產品的管理問題會造成某種程度上的沖擊。”前述資深投資人士進一步指出。

滬上某陽光私募基金公司人員坦率地表示,“我們也在想辦法,公司有只私募產品估計在未來幾年凈值很難再創新高,計提業績報酬也不太可能了”。

中投在線研究中心統計發現,2月新發行私募產品共296只,創下一年來月度發行量的新低。其中,以股票為標的的股票型私募產品更是遇冷,在所有私募基金中的占比從去年80%以上的高位降至不足40%。而在今年1月份受股市大跌的拖累,1月份私募基金產品共發行6只,而2015年私募月均發行數量在200只左右。

然而,也有部分私募管理公司今年以來已發了多只新產品。根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上海朱雀投資股權投資管理公司今年以來已發行了7只新品,淡水泉(北京)投資管理有關公司也已發行2只新產品(不含子基金)。

至于為何如今私募發行遇冷,一位滬上資深私募人士給出了解釋——一是A股并不具備賺錢效應,私募產品發行并不容易;二是,去年上半年私募發行達到高潮,計提了豐厚業績報酬,日子短時間內并不難過。

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時間以來,基金業協會對成為合格私募基金管理人,設置了不少硬性指標,對私募管理公司的運營和風控方面要求明顯提高,特別是私募產品設計的合理性、風控的合規和獨立性,這些都直接導致私募基金公司運營成本的明顯上升。而在以往,私募管理公司在運營風控上普遍重視程度不夠,或者并不規范,譬如風控總監與投資總監是同一人,如今風控人員已成為私募招聘中的熱門崗位。

若市場行情持續沒有明顯的機會,私募基金的生存壓力將會進一步加大,在面臨生存壓力下,私募也只得不斷發行新產品,從而博取高倉位收益以維持日常的運營開支,率先出手的或許就是那些積累并不豐厚的小型私募公司。等待市場行情好轉,私募基金公司的發行浪潮也將漸漸到來。

一位經歷過2012年苦日子的私募老人向牛妹回憶稱:“那段日子過得很苦,看到很多同行都倒下去了,有的倒在了黎明之前,自己不刻意追求資產規模能夠存活下來,還是挺感動自己的堅持。”

對于投資者而言,要找到一家愿意主動控制資產管理規模和產品數量,這樣的陽光化私募公司并不容易。

轉載請注明:本文轉自理財不二牛,請關注微信號buerniu518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陽光私募 業績報酬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