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6-03-30 10:12:56
3月29日恒大披露年報顯示,2015年集團銷售金額2013億元,同比增長53.1%,毛利率達到28.1%。
每經編輯 魏瓊
每經實習記者 魏瓊
3月29日下午,恒大業績發布會在香港舉行,年報披露,2015年恒大錄得合約銷售金額2013億元,同比增長53.1%,毛利由2014年的318億上升至374億元,同比增長17.7%,毛利率達到28.1%。全年營業額為1331億元,同比上升19.5%。
業績穩步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恒大自2009年上市以來,多項指標保持穩定增長,銷售金額由2009年的303億增長到2015年的2013.4億元,凈利潤從11.2億增至173.4億元,核心業務利潤從2.9億大幅增至110億元,現金余額從143.8億增至1640.2億元。
在地產主業方面,毛利為362億元,同比增17.2%;凈利潤235.4億元,同比增13.9%;核心業務利潤172億元,同比增16.7%。
對于業績保持穩定增長,恒大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夏海鈞認為恒大的標準化運營模式功不可沒,集約化的采購模式降低了成本,在各項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采購成本降低,支出低于100億元。恒大堅持民生地產的理念,數據顯示恒大2015年合約銷售均價為7892元/平方米,多年來控制在7000~8000元/平方米的價格水平,是普通市民都能承受的價格。
恒大實施無理由退房給業績增長帶來利好,無理由退房一周年,實現0.91%的低退房率,樓價不下跌以及恒大產品質量過硬的結果。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恒大持有的現金總額為1640億元,較2014年末上升175.7%,加上未動用的銀行融資額度,恒大可動用資金為3185億元,資金狀況良好。
2015年,恒大通過多渠道融資,與多家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獲得2736億綜合授信資金。成功發行境內公募、私募債券各200億元。多渠道融資,以長債置換短債,以低息債置換高息債,補充運營資金,優化債務結構。
繼續擴大一二線城市比重
自2013年以來,恒大逐步回歸一二線城市,目前初見成效。2013億元的銷售業績中,一二線城市為1196.9億元,占比59.4%,同比上升3.9%。
恒大項目總數為375個,一二線城市項目205個,占比55%,三線城市項目170個,占比45%。2015年新增82個項目,一二線城市新增51個,占比62%,一二線城市新增項目土地投資占比75%,三線城市占25%。土地儲備原值為1982億元,世邦魏理仕的評估值達4910億元。
2015年底恒大土地儲備1.56億平方米,分布在全國的162個城市,累計成本為1173元/平方米。
需要注意的是,恒大在深圳擁有20個項目,規劃建筑面積1179.2萬平方米,總均價預計為5萬元/平方米,總合約銷售額達3700億元以上。由于這些項目大部分是深圳舊改項目,由于拆遷工作進度問題,目前反應在土地儲備中的只有97.2萬平方米。未來拆遷工作完成,可以預見,恒大在一線城市的土地儲備將大幅度的增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恒大的深圳項目大部分位于南山、羅湖、福田以及龍崗區,年后房價經歷一輪暴漲的深圳,地價升值,恒大土地估值大幅提升。
夏海鈞表示,恒大未來會繼續加大一二線城市的布局。恒大也會繼續有條件的進入三線城市,在供求狀況良好,經濟增長穩定的時期。
多元產業齊頭并進
2015年是恒大多元化產業年,完成了以房地產為主業,金融、互聯網、健康、文化旅游四大產業齊頭并進的多元化產業布局。開拓恒大人壽、礦泉水、糧油、乳業養老、醫學美容業務,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以海花島為例,開盤實現銷售金額122億,創造3項世界紀錄,海花島模式將在全國范圍推廣。恒大文化掛牌新三板、恒大金服上線并引發高度關注,恒大多元化帝國版圖曙光初現。
2016年北上深樓市火熱,政府出臺多項調控政策,對于一線城市樓市,許家印認為市場需求量大,從近幾年的土地供求關系來看,處于供應跟不上需求的狀態,而且土地價格不斷上漲。政府的調控使一線城市樓市保持健康發展,房價下跌的可能性小。
從近3年的數據來看,2013年全國土地供應在3.5億~4億平方米之間,2014年為3.3億平方米,2015年則下降為2.2億平米;房地產投資增速逐年下降,新開工面積由2013年的20億平方米下降到2015年的15億平方米,而房地產的消費力處于逐年上漲的態勢。
就全國樓市而言,許家印表示未來將是量價齊升、庫存下降的局面,恒大多元產業已逐步走過扶持期,未來將成為恒大業績增長的新亮點。據了解,3月份,恒大預計將實現銷售金額280億元,一季度銷售額預計為650億元,對于2016年的2000億元業績目標,恒大信心滿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