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4-12 23:14:29
4月12日,全聚德在開業于1979年的北京和平門店宣布,“擁抱互聯網,擁抱年輕人”。簡單來說,就是做電商和外賣業務。
每經編輯 劉燦邦
每經記者 劉燦邦
幾千平方米的大堂,一桌食客圍坐在一起吃烤鴨,這是老字號全聚德留給人們的典型印象。如今,“互聯網+”概念炒得火熱,創立了152年的全聚德終于也坐不住了。
4月12日,全聚德在開業于1979年的北京和平門店宣布,“擁抱互聯網,擁抱年輕人”。簡單來說,就是做電商和外賣業務。
全聚德總會計師徐佳介紹,此次推廣外賣的原因之一,是為加盟店做增量,增加加盟店的利潤。而設計運營全聚德外賣的鴨哥科技CEO楊艾祥對記者直言,“希望為全聚德門店帶來10%的增量”。
不過,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認為,老字號的受眾普遍年齡偏高,很難吸引年輕人的熱情。
更名中國北京首膳?“還是現在這個名字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為了烤鴨外賣業務,全聚德專門成立了一個外賣品牌“小鴨哥”,并與重慶狂草科技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鴨哥科技”來運營,并非直接沿用全聚德的老招牌。
全聚德的外賣試驗自去年開始。去年8月,“小鴨哥”烤鴨外賣在重慶進行實驗性推廣。在增資完成后,全聚德最終持鴨哥科技55%的股權。全聚德2015年年報顯示,鴨哥科技的業務是打造“全聚德及全國美食+互聯網”的新產品,具體是“全聚德核心業務互聯網化”。
作為一家老字號,全聚德最近一反“老古董”的刻板印象,新鮮搶眼的事情頻出。除了此次發布的烤鴨外賣讓人覺得頗有反差之外,前幾天的“改名風波”也賺足了眼球。
事情發生在4月7日下午,全聚德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舉行2015年度業績說明會,董秘施炳豐和總經理邢穎參會。會上,股民提問說:“前面說到公司想過改名這事,請問想改成什么名字?”董秘施炳豐回答說:“中國北京首膳……”
此言一出,一片嘩然,隨后股民爭相提問改名的事情,有人直接吐槽道,“中國北京首膳—鬧著玩吧”,董秘施炳豐回答道:“首旅集團有首旅股份、首商股份,我們做餐飲的,改為首膳股份,您覺得一點都不靠譜?難怪我們不改了。還是現在這個公司名字最好!”
作為首旅集團旗下的餐飲老字號,全聚德想改名,首旅答應嗎?施炳豐回應稱,“只是研究過,未形成共識。”
值得注意的是,多名股民關注此番全聚德擬改名的用意,詢問是否將重組同屬首旅控股子公司的東來順,對此,全聚德沒有正面回應,只表示“一切以正式披露為準”。
記者此番也就重組的市場傳言詢問了徐佳,他并未正面回應此事,只對記者說,“我就知道你們要問這個。今天我們只談小鴨哥。”。
今日,全聚德對此事發布了澄清公告,稱沒有考慮進行公司名稱變更事宜,從長期來看,也沒有進行公司名稱變更的計劃,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據全聚德2015年年報顯示,2015年全聚德的業績平穩,營業收入18.5億元,與上一年相比增長0.39%;歸母扣非凈利潤1.19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43%。2014年營收約18.5億,歸母扣非凈利潤1.2億;13年營收19億,歸母扣非凈利潤1.2億。三年的業績變化不大,全聚德或許正面臨瓶頸。
此外,全聚德也正在慢慢由傳統的幾千平方米大店轉為小型店鋪,這也被業界認為是全聚德拉近與年輕人距離的一次嘗試。全聚德曾在2015年年報中稱,將以進入“商業綜合體開店”作為突破點,探索休閑餐飲,使老字號贏得更多年輕人青睞。未來,“店鋪小型化”將成為全聚德開店的主導模式之一。
百年老字號們,您抱得住年輕人嗎?
除了全聚德,北京的老字號還有東來順、稻香村、張一元等。風雨百年經營至今,在電商沖擊下,其他老字號們也在拉攏年輕人。
記者在全聚德的天貓商城旗艦店看到,標價128的烤鴨套裝,月售最高,1168份;而標價168元的全鴨禮盒,月銷量115份。
與全聚德同屬首旅的控股子公司,東來順早在2012年就開始了O2O的嘗試。2012年6月,東來順在嘩啦啦網絡餐廳上線,后者是一家將線下的餐廳置于網絡,為消費者提供網上訂座、點菜、支付等服務的餐飲O2O電商平臺。
2014年,東來順在京東商城和天貓上開設旗艦店,主要出售東來順各種牛羊肉片肉串、火鍋調料底料等老字號生鮮冷凍半成品及調味料。記者瀏覽東來順的天貓旗艦店發現,200g的火鍋蘸料月銷量392份,而羊蝎子、筋頭巴腦,以及冷凍生鮮羊肉片等,月銷量均未過百。此外,2014年東來順還曾在美團推出過團購套餐,希望通過年輕人的消費方式,擴展消費市場。
類似的,稻香村曾進駐天貓商城和京東商城,去年決定與百度外賣和京東到家合作,張一元也進駐了天貓和京東。
多的上千,少的不過十,老字號的電商并不盡如人意。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表示,原因或許出在電商渠道和老字號消費者匹配度的問題上。很多老字號的主要消費群體是游客和中老年人,電商的發展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此外,朱丹蓬認為全聚德的鴨卷套餐定價偏高,市場接受度預計有限。(實習生趙天宇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