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4-18 01:09:0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上周五,多空就利好數據展開博弈,結果空方稍稍占優,A股各大股指收盤時微跌。上證綜指全周累計漲3.12%至3078.12點,其余股指周漲幅相差無幾。
我國首季GDP增6.7%,符合預期。同時,固定資產投資、零售、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均優于預期;3月信貸高達1.37萬億元,環比幾乎翻番。然而,大宗商品市場卻有大量多頭平倉,不少工業品期貨尾市跳水。其后交易的歐美股市及國際大宗工業品期貨同樣冷對中國數據,幾乎全線下跌。
除已提前炒作外,我認為市場冷對利好數據主因是經濟數據本身并不足以讓市場充滿信心。1月和3月信貸投放這么猛,部分地區樓市井噴,經濟回升些也并不算特別奇怪。我相信,如果經濟主要是靠自身動能回升,而不是靠貨幣、杠桿、樓市等刺激,市場才可能有充足的信心!
上周五還公布了超預期的貨幣供應數據,3月M1增速由2月的17.4%加速至22.1%,M2增速則由2月的13.3%溫和升至13.4%。上述M1、M2加速增長說明經濟確實回升了,但就股市投資者來說,可能應特別留意上述“M1減M2”這一“剪刀差”的大幅擴大。即使不看差值,單看M1沖上20%就應引起警惕了!
就如今形勢來看,M1升速應已到達該指標的“頂部區域”。也就是說,這個“技術指標”已進入了超買區域。稍通技術分析者應知,當指標進入超買區時并不必然下跌,很可能繼續上沖,只不過此時行情“至少已經走過一大半”了,且隨時可能下跌。
因此,這個“M1技術指標”的現實意義就在于提醒投資者:行情仍可看漲,但盈利預期已不宜定得太高!綜上所述,我相信未來股市仍有機會,但空間或不大。
貨幣供應增速加快、信貸放量,這當然是有利于股市的一面!然而,大家也別忘了這種加快或放量是沒有可持續性的,這就是硬幣的另一面!此外,我發現豬價在走平了大約20天后,最近幾天又開始上行,雖然漲速遠不如2月,但同樣不宜掉以輕心。假如管理層看到了這一點,再考慮到3月信貸超預期,我就有些擔心:接下來貨幣投放有可能“略緊一些”。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