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6-04-18 16:16:34
P2P非法集資的伎倆幾乎都很簡單粗暴:專門開在CBD的高檔寫字樓里;辦公室里都掛著自家老板和政商人士或社會名流的合影;找明星站臺,找美女做業務;網上宣傳一個比一個大膽,什么“母公司財力豐厚要上市”,年化收益率分分鐘30~40個點……于是,繼一些綱領性的文件出臺后,監管從細分領域實質性出手規范行業發展。
是的,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史,已足足走過九年了。
從第一家互聯網借貸平臺(P2P)拍拍貸在2007年低調成立,到以余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網銷化,到異軍突起的舶來品股權眾籌,再到成規模崛起的第三方支付……不管名字是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新金融還是共享金融,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經過9年發展,業務分支已越來越多。
放肆的“高息”虛假宣傳、巨大的交易規模、急劇攀升的風險、匪夷所思的業務“創新”……不管從哪個立場看,互聯網金融都有足夠的被正式遷至監管麾下的理由。尤其是去年以來,泛亞、E租寶、大大集團、中晉資產這些百億級理財平臺風險兌付事件接踵而至,刺穿了老百姓錢袋子,也刺痛了監管神經。
關鍵是,他們的伎倆幾乎都很簡單粗暴:專門開在中央商務區(CBD)的高檔寫字樓里;辦公室里都掛著自家老板和政商人士或社會名流的合影;雇傭大量地推(地面推廣業務員),隨便找個講師做做金融培訓,就敢讓這些年輕人頂著“理財規劃師”的頭銜,去廣場拉正在跳舞的大爺大媽投錢;找明星站臺,找美女做業務;網上宣傳一個比一個大膽,什么“母公司財力豐厚要上市”,年化收益率分分鐘30~40個點……
這些平臺到最后的罪名通常都是“涉嫌非法集資”,背后的故事也是千篇一律:設置虛假投資標的、平臺和其母公司聯合虛增業績、平臺與擔保方或融資方涉關聯交易、用下一批投資人的錢來填補上一批投資人的本金、雪球越滾越大直至資金鏈斷裂。
此外,互聯網金融模式異化的同時也在彼此交叉,早已不是一個借貸需求衍生的信用中介就能概括。
以最近出事的百億級平臺中晉為例,它通過合伙制股權基金模式,線上線下向投資人承諾高額年化收益,將繞開目前監管規定而籌集來的資金違規投入非上市公司可轉債或股權等項目。如果一定要定義,這簡直可以說是“私募的公募化”。
除了中晉,還有房租資產收益權證券化平臺、票房收益權證券化平臺,還不乏P2P平臺代銷一些被分割成若干份額的資管產品。
也就是說,現在任何一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問題,都不再是純粹一個監管部門介入就能整治得了的,它有的時候甚至橫跨民間借貸、第三方財富管理、基金銷售3個領域,需要銀監會、證監會聯合介入監管。
監管豈能幾次三番容你如此挑釁?!于是,繼一些綱領性的文件(如去年7月份頒發的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出臺后,監管從細分領域實質性出手規范行業發展。
上周,互金領域最重磅的消息:4月14日國務院組織14個部委召開電視會議,在全國范圍啟動將持續一年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
配套而出的,是國務院當日批復的相關文件。媒體報道稱,該文件共設7個分項整治子方案,其中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將分別發布網絡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和互聯網保險等領域的專項整治細則。
很高興終于看到,監管不僅僅注意到了覆蓋面最廣的P2P業態,也不僅止步于從頂層設計層面發布行業指導意見,或從各協會層面發布信披指引,而是基于“各就各位,分業監管”的框架,聯合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門,從各個領域強勢打擊非法集資。
隨著我國金融規則制定者的強勢介入,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整頓會更加深入而且有效。希望以后不要再看見有人在超市里賣理財產品,也不要再有大爺大媽跳完廣場舞,就被人騙去買“理財產品”。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