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熱點

每經網首頁 > 熱點 > 正文

騰訊上線企業微信PK釘釘 “二馬”再拼社交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4-18 22:48:59

作為針對企業級市場的戰略布局,釘釘在阿里內部的受重視程度不言而喻。2016年初,阿里巴巴集團財報首次將釘釘加入其中

每經編輯 孟慶建    

每經記者 孟慶建

網絡社交似乎一直是騰訊的自留地,在QQ、微信霸占即時通訊和社交市場后,即便阿里巴巴不惜重金推出了“來往”,但最后也只能黯然離場。但阿里團隊并未死心,而是默默耕耘做出了企業社交軟件——釘釘。從0開始不到一年時間,阿里便宣布釘釘已經服務100萬企業,擁有500萬注冊用戶、日活躍用戶達到100萬,企業級社交市場風云再起。

在今年的IT領袖峰會上,當被問及如何應對阿里的企業社交軟件釘釘時,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的回答針鋒相對:“企業社交市場培育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不是靠發幾篇PR稿就做好了。”

4月18日,騰訊的反擊終于來了。當日,企業微信1.0版正式發布,騰訊宣布將在iOS、Android、Windows、Mac四個平臺同時推出企業微信。微信團隊表示,企業微信可以適用于從幾十人的中小型企業到上萬人的大型企業。

企業社交風云再起

作為針對企業級市場的戰略布局,釘釘在阿里內部的受重視程度不言而喻。2016年初,阿里巴巴集團財報首次將釘釘加入其中。據阿里巴巴2015年財報披露,釘釘企業客戶數量已經超過100萬家,號稱是中國市場的第一企業社交平臺。

到了2月份,在阿里巴巴年度大會上,馬云對釘釘給予了高度肯定。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表示,“我們在社交領域被一拳打暈以后,不繼續努力一把,就不可能有釘釘,釘釘是被打敗之后再度起來的。” 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馬云在回答提問時也表示,阿里不會放棄社交領域,釘釘是對未來的探索。

在企業社交上,馬云的團隊跑在了馬化騰前面,這對依靠社交軟件起家的騰訊來說是不能忍的。

要知道,經過此前在C2C社交軟件一戰,兩家互聯網巨頭在此領域針鋒相對的意味極濃。如果你到騰訊大廈最近的地鐵站看一看,就會發現約50米長的走道兩邊貼上了釘釘的大幅廣告,廣告語諸如“用XX來開會,時間總是被浪費,所以你一直在加班。”而廣告背景圖案正是微信APP。

在今年3月深圳舉行的IT領袖峰會上,馬化騰在與李彥宏、楊元慶談論企業社交軟件時表示,企業市場不是發幾個PR稿就能起來的,這是個需要時間培育的領域。楊元慶從實體企業角度給馬化騰出主意:“我覺得企業社交非常重要,很看好釘釘,但是還沒有做到壟斷,騰訊應該做,而且有很大的機會。”

現場李彥宏當即表示:“我認為未來企業軟件會有長期、高度的成長。百度也會做企業社交工具,歡迎聯想和百度合作。”可以說,在企業社交領域后發的騰訊已經被逼到了角落里。

業內已有眾多競爭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企業微信團隊了解到,作為一款辦公溝通工具,騰訊發布的企業微信除了具有類似微信的聊天功能外,還集成了公費電話和郵件功能。在OA方面,企業微信集成了公告、考勤、請假、報銷等功能,用戶在手機上即可完成辦公。企業微信團隊向記者表示,下一階段會著重于API接口的開放。

一邊是擁有8億多C端用戶,進入企業市場看起來所向披靡的社交巨頭騰訊;另一邊是率先布局,在C端投資了陌陌,B端社交平臺積累了上百萬企業用戶的阿里。長遠來看,雙方到底誰更有優勢呢?

對此,易觀智庫分析師馬世聰表示,把企業社交從PC端轉移到移動端,能夠激活一塊很大的需求??梢韵胍姡紤]到期用戶市場規模和使用頻次,這將是雙方必爭的一塊高地。阿里巴巴和騰訊在技術實力上不相上下。阿里對社交一直有野心,釘釘經過一年的運營積攢了用戶和品牌,有充分的技術儲備和商業轉化能力。騰訊則有用戶基礎,從C端的微信到B端的企業微信,可轉化率非常可觀。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發現,阿里和騰訊并不是企業社交市場的拓荒者。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24日,一家叫做今目標的企業社交軟件公司,其對外發布的注冊企業數量已經突破200萬,活躍用戶達到100萬。另外一家名為云之家的公司則宣稱,截至2015年11月下旬,注冊企業數超過90萬,注冊用戶數超過800萬。

“互聯網公司在品牌和流量導入上有很強的優勢,但是這個市場并不缺少競爭者,傳統的企業軟件服務商如用友、金蝶在企業社交上都有多年的積累,許多低調的行業市場玩家,用戶數也遠超釘釘。長期來看,這是一個比拼速度和耐力的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騰訊 企業微信 PK 釘釘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