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4-21 09:45:07
盤點近幾年的熱門大片,貼著中美合拍、中美合作標簽的不勝枚舉。《變形金剛4》、《鋼鐵俠3》、《火星救援》……再到由張藝謀執導,正在拍攝中的《長城》。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丁舟洋
每經記者 丁舟洋
盤點近幾年的熱門大片,貼著中美合拍、中美合作標簽的不勝枚舉。《變形金剛4》、《鋼鐵俠3》、《火星救援》……再到由張藝謀執導,正在拍攝中的《長城》。
而當“中美合拍”成為流行于好萊塢和中國電影界的關鍵詞時,又有多少中美合拍片是真正意義的“合拍片”,而不僅僅是“有中國元素的好萊塢電影”?中美合拍片就一定等于同時討好兩邊市場嗎?
在昨日(4月20日)舉行的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共贏-國際電影產業融合新版圖”論壇上,中美合拍片又一次成為中外嘉賓關注的焦點。而中美合拍片到底是寶貴商機還是燒錢的無底洞,嘉賓們觀點不一。
“從去年開始,來中國申請合拍的項目就明顯增多,去年我們受理的合拍項目超過100個。”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總經理苗曉天說,中美合拍片首先要明確合拍的定位,如果定位該片在中美兩國市場都要有很好的收益,那確實難。建議在現階段先定位在某個市場。
“中國中國中國”
“但凡中國舉辦電影節,必談中美合拍片。”一位多次參加國內外電影節的展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這個話題每年都在說,但每年的情況都不一樣,主要是因為中國電影市場和資本實力發展的速度實在太快。”
隨著中國資本越來越活躍,越來越多的公司走向好萊塢電影市場,嘗試對美國影視公司的收購。今年初,萬達以230億元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第一部電影就是投資高達8億元的大型合拍片《長城》。
而有趣的是,好萊塢公司對中美合拍片的態度也由“坐等、觀望”變為了主動出擊。
“中國人買房子總是說地段、地段、地段,對我們來說現在總是中國、中國、中國。”華納影業全球執行副總裁理查德?福克斯雄心勃勃地表示,“中國市場非常大,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有著與華語電影合作超過40年經驗的制作人安德魯?摩根對其中的變化感受最為深刻。他回憶道,“即便是3年前,國際公司都不怎么敢進入中國電影市場,擔心中國的票房承載力,但現在不怕了。”
中國電影市場突飛猛進的發展讓全世界電影投資者興奮。中國電影市場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票倉”,并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場。
而與此同時,北美票房卻增速乏力。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群飛戲稱,就像當年到美國西部去淘金一樣,現在全世界的電影人,尤其是美國電影人都到中國電影市場淘金來了。“中美電影的合作,從我們最早走出去買片,到協拍、合拍、資本層面的合作,再到現在是美國人過來,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除了中國電影市場巨大的票房潛力外,“新規”下的中美合拍片分賬比例也驅使著不少美國大片變著法要成為“中美合拍片”。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規定,中美合拍片經官方認定后,可以享受國產影片待遇,按照發行方43%的比例與院線進行分賬,而不用按照進口片25%的比例分賬。同時,中美合拍片可以免受進口片數量規定的限制。對好萊塢和投資好萊塢大片的中國公司而言,其吸引力自然不言而喻。
“信任危機”的解決之道
實際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對“合拍片”的認定有一些必須要達到的硬指標,比如雙方投資額度的比例、電影由雙方共同創作、這個故事要跟中國相關以及只有很少一部分內容在中國拍攝是不夠的等。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明星只是“打醬油”的“合作片”恐難以被認定為真正的“合拍片”。
好萊塢著名導演布拉特?拉特納希望在中國找到真正的人才。他表示,“而不僅僅是好萊塢合拍公司隨便的,或者說所謂的戰略性的把李冰冰或者范冰冰放在電影里面演一個角色。”
此外,中美合拍片還面臨著其他隱憂。
“首先,有中方參與投資和拍攝的不少美國影片,來中國的票房不甚理想,虧本的不在少數,這是一個信號。”黃群飛直言,“第二個最大的問題是,好多中美合作,我們沒有投拍決策的主動權。此外,中美合拍片還有跨文化合作的摩擦。”
也有參與過中美合拍的電影人直言,“美國有美國的優越感,中國有中國在專業上、制度上的欠缺。”美國電影協會大中華區總裁及亞太區副總裁馮偉,也談到了中美電影合作中存在“信任危機”。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陳杭認為,中美公司在合拍電影中產生“信任危機”的原因,與雙方電影機制的差異化有關。“美國的電影機制是很市場化、很工廠化的機制,而我國還沒有工廠化的機制,包括完片擔保這樣的安排在中國剛剛開始,在美國已經很流行了。”
陳杭對“信任危機”開出的“藥方”是,在電影開拍之前,雙方要對電影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目標達成共識。“不要試圖同時討好兩國的觀眾,想著賺所有人的錢。要有清晰的目標,更重要的是合作雙方都要拿出真誠及勇氣。”
在理查德?福克斯看來,投資方要在執行階段賦予合作伙伴充分的信任。“我們在德國做了一部非常成功的合拍片,這個電影的故事來自德國,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德國人,而不是我帶著紐約口音跑過去,像一個大老板一樣說做這個,做那個。我們并不是去干涉,而是去配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