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09 01:40:27
5月5日,廣東省人民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陳仲偉被劉某砍30余刀,經搶救無效離世。醫患關系的緊張,從某種角度說,與國內高質量醫療資源的緊張有關,這也體現在醫生人才培養上。記者多方了解到,從大學開始算起,國家培養一名專科醫生需要長達12年的時間。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陳鵬麗
◎每經記者 陳鵬麗
廣東醫生陳仲偉被砍30余刀,終因搶救無效辭世,引發多方關注與熱議。近年來,我國醫患矛盾問題時有發生。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醫患關系的緊張,從某種角度說,與國內高質量醫療資源的緊張有關,這也體現在醫生人才培養上,培養一名專科醫生至少需要12年,涉及各種“昂貴”的成本。此外,在處理醫患關系緊張的問題上,雖然國家力推風險分擔機制,但由于多種原因,醫療機構與保險公司卻不積極,從而在醫患問題出現后,缺少一種更有效的處理機制。
5月5日,廣東省人民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陳仲偉被劉某砍30余刀,在搶救40多個小時后,最終因搶救無效離世。上周末,這則廣東“殺醫”案在各大社交網絡刷屏。
根據廣東省人民醫院的通報,陳仲偉是在宿舍家中被一男子持刀重傷,砍人者之前找陳仲偉糾纏時自稱1991年曾找陳仲偉做過口腔手術,現牙齒變色要求賠償。
《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醫患關系的緊張,從某種角度說,與國內高質量醫療資源的緊張有關,這也體現在醫生人才培養上。記者多方了解到,從大學開始算起,國家培養一名專科醫生需要長達12年的時間。其中涉及的成本除了來自個人及國家的經濟成本外,還有時間成本、人力成本等。
記者了解到,在巨大的時間成本、投入與回報難成正比的情況下,一些醫學畢業生存在“后悔學醫”的心態。
專科醫生是怎樣煉成的?
記者了解到,國內一家三甲醫院專科醫生的學歷要求及培養流程普遍是:5年本科+3年碩士+3年博士+3年規培(輪轉,本科規培時長3年,碩士2年,博士1年)+2~4年專科規培。
從個人承擔的經濟成本來看,記者了解到,醫學生本科學費成本因院校專業而異,學生個人家庭承擔的直接年學費成本在萬元以內,但其中并未包括除學費外的其他生活成本。
不過,由于國內三甲醫院對醫學生最低的學歷要求也是研究生學歷,因為大部分醫學生會選擇本碩連讀,而研究生每年學費甚至可高達2萬元。
今年即將從廣東某高校本科畢業的小劍(化名)告訴記者,本科期間每年純學費支出約為8000元。以此推算,完成5年本科教育,小劍的家庭需要直接承擔的學費成本約4萬元。8年本碩連讀下來,學生個人需要支付直接的純學費成本在10萬元上下。
這還僅僅是體現在學生個人身上的成本,來自國家承擔的成本還包括醫學院校的建設、教研成本以及國家獎助學金的成本等。
不過相對于經濟成本,醫生的培養更主要的是時間成本。據了解,目前國內三甲醫院對學歷的最低要求大多為碩士以上。小劍告訴記者,即使是本科畢業之后馬上就業,3年規培之后才勉強算得上臨床醫生,而成為一名專科醫生更是需要7年時間。
這意味著,從大學開始計起,國家要培養一名專科醫生需要12年的時間。而對于醫生個人而言,成為專科醫生的年齡在30余歲。
小劍和深圳某三甲醫院醫生小婷均選擇在本科后放棄繼續進修研究生直接從業。其原因是其家庭難以繼續支持其攻讀研究生,“其實我也想讀研究生,但更想盡早出來工作。”小婷告訴記者。
醫生人才培養時間長已經成為行業內的共識,這也是導致國內醫生人才短缺,醫生資源緊張的原因。
“規培還涉及醫生人力資源的成本,因為新手進入醫院規培,每個科室至少需要1名醫師指導培訓。”小劍告訴記者。
本次案件中受害醫生陳仲偉系口腔科原行政部主任,小婷(化名)告訴記者,科室主任年齡大約在40歲左右,國家培養時長在20年左右。
他們為什么要后悔學醫?
記者了解到,對于醫學生而言,有部分人存在“后悔學醫”心態。
小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來是因為學醫很辛苦,要不斷看書考試,路途漫長;二來是目前存在醫患關系緊張的問題;三則是有關政策不完善,比如規培政策并沒有很好地保護規培生的利益。
而小劍則表示,“后悔學醫”的心態大多源于學醫的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
在外界看來,醫生或是一個高薪職業。不過,小劍和小婷告訴記者,醫生收入沒有外界傳的那么高,每家醫院中高收入醫生的占比并不大,年薪過30萬元的醫生屈指可數。
據小劍介紹,國內三甲醫院的薪酬標準是:2800元底薪+科室獎金等福利補貼,普通醫生的月收入在1~2萬元之間。“但國內三甲醫院又有多少家?”
記者了解到,在規培階段,本科生規培時長為3年,碩士生規培時長2年,博士生1年。在規培期間,一、二線城市醫院醫生個人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三、四線城市醫院醫生月收入為1500元左右。
“規培生需要面臨的生活壓力還是挺大的。”小劍告訴記者。
據介紹,成為規培生后,還需要進行各種考試(至少每年一次)、聽講座拿學分,從而升級評職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