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5-10 15:33:12
正如“權威人士”所說,“二八定律”之下,部分能得到“八”的才能脫穎而出,有些則會更難熬。
每經編輯 楊羚強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人民日報再訪權威人士:經濟L型持續要持續幾年,不能加硬杠桿硬推》昨日這篇文章狂刷朋友圈。很多人擔心,文中提到的“樓市泡沫”和不應通過加“杠桿”去庫存的問題,預示著房價可能會在二季度到達頂點。
隨后,很多地產媒體人也通過各種平臺發表了類似“最高層提‘樓市泡沫’,房地產可能陡然生變!”的警惕性觀點。
然而,真是這樣嗎?
沒有房地產,恐怕“L型”將變成“I型”
從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們看到的一季度經濟,算是穩住了腳,GDP增長了6.7%,意想不到的回升。
這個增長是怎么出來的?看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6年1季度我國GDP初步核算結果》就會明白:
一季度帶動國家經濟增長的因素中,金融、地產、建筑三個總量占GDP20%的行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房地產行業的增幅達到9.1%,金融增幅是8.1%,建筑增幅是7.8%。
其中,房地產又對另外兩個行業的增長拉動效益顯著。一季度,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2828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9.2%,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增長14.8%。與此同時,《2016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2016年3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22.51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增速比上年末高1.3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1.5萬億元,同比多增5045億元,增量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2.5%,比上年占比水平高1.9個百分點。
連《人民日報》采訪的權威專家也說,一季度經濟“穩”的基礎主要仍依靠“老辦法”,即投資。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總額8.58萬億元,占到了一季度GDP50%以上。
可見,當前情況下,雖然服務業的比重繼續提升,新模式、新業態競相涌現,一些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快速增長,居民消費不斷升級.....
但要在短時間內,讓新型服務業完全替代投資,取代房地產等產業的增長引擎地位,還不太現實。
以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為例,雖然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2%和7.5%,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3.4和1.7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12.1%和32.4%。但由于工業整體增長放慢,這些產業尚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相反的,房地產的作用卻越來越明顯。今年一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24299萬平方米,新開工面積達到了28281萬平方米。各地火爆的樓市,讓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在“去庫存”的背景下不降反增,由去年末的7.185億平,增加至7.351億平。
房地產的長期利好來了!
“明確了股市、匯市、樓市的政策取向,即回歸到各自的功能定位……房子是給人住的,這個定位不能偏離,要通過人的城鎮化“去庫存”,而不應通過加杠桿“去庫存”,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觀、地方為主體的差別化調控政策。”上述“人民日報”微信援引“權威人士”的言論提到。
很多評論所說的“房價將見頂”,也是分析至上述權威人士的言論。但邦爺認為,這樣的分析只是斷章取義。
因為上述言論,實際暗示了房地產具有長期價值:中央決心加大城鎮化的力度,讓更多的農民進城,讓那些投資型市場,因為人口的大量遷入,用實質需求把投資投機的泡沫擠出。
所以,“去庫存”主要不是靠加杠桿,而是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農民工進城的財稅、土地等配套制度,為城鎮化的人口提供更多的高收入就業崗位。
而“高收入就業崗位”則預示了另一個問題——如同文章提到的“勞動力市場正發揮調整功能,但更要緊的是加強對勞動者的技能培訓。”
更高技能、更高薪酬和更高購買力的這部分勞動者,將帶來更強的房價承受力和住房市場支撐力。
但與此同時應該注意的是,伴隨產業結構的調整、人才結構的改變,城市之間的“貧富差距”將更為懸殊。有些城市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經濟形勢,他們的房價連續下跌,將來也有繼續下跌的風險。
而長三角、珠三角等主動適應新常態,追求創新和質量效益的地區,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會加強,隨之其對人口的吸引力、住房市場的消費需求、樓市的支撐力都會更強。
正如“權威人士”所說,無論是地區、行業還是企業,總會受到“二八定律”的影響,從這個分化中有些能得到“八”的好處,脫穎而出,前景光明。但有些地區、行業和企業則會“越來越難熬”。
(僅為作者個人觀點,與邦地產無涉)
? 對本文有任何疑惑請關注邦地產,也可加入“邦地產w”與作者交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