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10 18:41:09
“互聯網汽車”經過兩年來的高潮和低谷,在這個春天再次生機勃勃,如樂視、蔚來等代表企業,相繼進入整車的生產制造階段。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旭 實習生 宣天
每經記者 劉旭 實習生 宣天
“互聯網汽車”經過兩年來的高潮和低谷,在這個春天再次生機勃勃,如樂視、蔚來等代表企業,相繼進入整車的生產制造階段。與此前PPT造車、發布會造車不同,這一輪的熱點是建廠!互聯網汽車從“能不能造”,進入“如何造”的階段,我們叫它互聯網造車2.0階段。
新的進入門檻也已經出現,畢竟“概念美如花,量產慘成渣”的案例在傳統車行業也比比皆是,更何況,在整車制造這一重資產的資本投入,是一場比“入場券”更殘酷的“淘汰賽”。
NBD汽車梳理了目前互聯網車企選擇的生產方式發現,一方面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需要長時間周期的規劃,這與互聯網車企“輕資產、短周期”的先天優勢差距巨大,也是真正成為一家汽車企業需要補齊的“短板”。
經過研發1.0,生產2.0比拼,接下來還有銷售3.0、售后4.0等等考驗,上海預致汽車咨詢總經理張豫向NBD汽車表示,互聯網汽車企業未來三年存活量不足三成。
代工生產曲線救國
一輛互聯網汽車,從概念的發布到整車的落地,按照正規流程來走的話,需要四到五年;和代工企業合作的話,兩年就足夠了。
代工這種生產方式被多數互聯網造車企業采取,之所以采取代工的生產方式,是因為在我國要量產汽車,需要生產資質。
即便是按照行業內被稱為降低了準入門檻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的要求,在企業向發改委提出資質申報之前,也必須通過 15 輛樣車檢測和工廠認證。
張豫表示,資金也是互聯網造車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家互聯網造車企業需要十幾到二十億的資金投入,即便有政府政策的鼓勵,也將一些小型企業攔在門外,這是輕資產經營的互聯網造車公司選擇代工生產的另外一個原因。
自建工廠前景幾何
雖然樂視汽車LeSEE量產時間尚未落定,代工或自建工廠尚無定論,但丁磊曾表示,樂視正按照國家規定,準備申請電動汽車企業資質,建設研發中心是其中的一個步驟。
同為互聯網造車業內代表之一的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在為其電動車創業項目“車和家”申報造車資質后,上個月,李想在朋友圈宣布,車和家將實現自主生產,自建常州武進750畝的30萬產能的全鋁工廠,以及配套的BMS與電池廠。
這是互聯網造車企業選擇的第二條路子,自建工廠。在本月4日工信部公布的擬發布的新增車輛生產企業名單中,北汽新能源上榜,與此同時,蔚來汽車、樂視、長城華冠、長江汽車等企業紛紛申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
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認為,假設一個互聯網公司完全主導汽車制造的話,需要在制造環節實現轉型,招募生產線工人,吸引汽車行業資深從業者加入,這是一場長周期的布局。
智能化是“出路”
從某種程度來看,整個汽車市場規模容量是固定的,如同手機行業一樣,在蘋果、三星等新興力量出現之后,諾基亞、摩托羅拉等老牌廠商走向衰落。汽車行業也是同理,在未來的競爭中,會有大部分的品牌被淘汰。
張豫表示,國內互聯網企業與老牌車企相比,由于生產經驗缺乏,中短期內并無競爭優勢,但從長遠來看,在我國實現整個國家交通智能化,全面使用自動駕駛智能汽車之時,才是傳統汽車制造業衰落之時,也是作為掌控研發汽車“大腦”的核心技術互聯網企業成為中流砥柱之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