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6-05-16 12:25:12
對于投資者來說,一家上市公司限售股的解禁可能算不上是一則好消息,如果這家公司的限售股價格大幅低于目前股價的話,可能更會引起投資者信心的松動,因為越大的價差越會刺激限售股股東進行拋售。然而這一現象卻沒有在國軒高科身上發生。5月16日是國軒高科限售股解禁日,但公司股價卻早早地收獲了漲停對此,不少投資者疑惑:為什么機構會在此時大幅買進呢?
每經編輯 謝宏辰
作為此次調查采訪的第一站,記者于4月18日來到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區岱河路599號的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國軒高科)。
當日上午,記者在公司證券事務代表沈強生的引導下,參觀了公司的多條生產線,對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的具體生產流程有了直觀的印象和了解。下午,記者就公司及行業目前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采訪了國軒高科董事會秘書王勇。
電芯生產線是公司的核心技術
在合肥市新站區岱河路上,坐落著不少工業生產企業。與同在一條路上企業的傳統白色高大的辦公樓不同,國軒高科的行政樓和生產車間的外表面均是由一塊塊的紅色石磚構成,并且樓層高度均不超過5層。
在見到公司的證券事務代表沈強生后,記者便在他的引導下,參觀了公司包括正負極、隔膜、電芯、電池模組以及PACK在內的整條鋰電池生產線。值得一提的是,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mjtzb2)記者注意到公司的整條鋰電池生產線中,除了電芯生產線以外,其余生產線均是由生產工人與機器一同配合進行的半自動化生產。據沈強生介紹,目前公司生產線沒有完全自動化生產的原因與目前國內整車廠商對鋰電池的要求不統一有關。沈強生告訴記者,實際上實現整條生產線完全自動化生產的難度并不大,然而由于目前下游整車廠商對鋰電池的要求均不一樣,因此全自動化的生產線不僅不經濟,而且也難以滿足下游客戶的需求。
而對于公司的電芯生產線來說,情況卻完全不同。據了解,公司電芯生產線的技術已經成熟,目前整條生產線是全自動完成涂布、輥壓、分切、制片、卷繞、模切等工序。同時,該條生產線也是公司的核心技術所在,因此記者也沒能進入生產車間一睹整條生產線的具體生產情況,只是在窗外看了看電芯生產的壓片工序。
此外,在室外的籃球場上,公司新招聘的員工正在進行為期3個月的軍事化訓練。據了解,這些員工中不僅包括生產線工人,也包括公司的科研人員。據沈強生介紹,公司近幾年加大了科研投入的力度,要加入公司的科研團隊最起碼需要擁有碩士學位。另外,公司目前的員工中約有50名博士,其中不少博士還是來自清華和中科大等名牌院校,“公司今后可能還會更多地從名牌院校中招聘科研人員”,沈強生告訴記者。
如何實現市值的騰飛
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mjtzb2)記者注意到,國軒高科成立于2006年5月,2015年公司通過借殼上市成功登陸A股。
公司當時的交易對象是江蘇東源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源電器),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輸配電業務。重組完畢后,東源電器快速實現了由傳統輸變電行業向新能源行業的橫向轉型,目前東源電器利用公司在輸配電設備業務領域多年的技術積累,與國軒高科聯合開發大功率充電樁、車載充電機及車用高壓配電箱三個產品。因此目前國軒高科是以鋰電池為主,充電設備為輔的雙主業發展模式。有鑒于此,不少關注公司業務的投資者均在投資者交流平臺上留言,詢問公司充電樁產品的生產情況。
進入2016年,國軒高科先后與中通客車、南京金龍簽訂訂單協議,訂單總價值超過20億元。根據公司于3月31日披露的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3~3.2億元。對于一些比較關注公司業績的投資者來說,公司目前的生產線開工情況如何?行業內今年的供需情況怎樣?公司后續又是否會收到大額訂單?這些問題無疑成為了這些投資者心頭最為迫切的問題。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軒高科的總市值近320億元,流通市值80億元(以4月18日股價計算)。而對于一家上市公司來說,如何通過更加有效的經營管理使得公司的市值健康成長,便成為公司上市后擺在經營管理層面前的首要問題,而這也是二級市場上關注公司的投資者們最為關切的問題所在。
技術路線之爭
對于熟悉國軒高科的投資者來說,應該都清楚其產品主要是磷酸鐵鋰電池。而對于熟悉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人來說,則應該都清楚動力鋰電池的技術路線之爭。近幾個月來,隨著一則工信部暫停搭載三元電池的客車進入新能源汽車推薦車型目錄的消息的傳播,關于動力鋰電池的技術路線的爭論更是甚囂塵上。
據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mjtzb2)記者了解,所謂技術路線之爭,就是對動力鋰電池的正極材料選擇用磷酸鐵鋰還是用三元材料的爭論。
對于一個動力鋰電池來說,其負極一般都是由石墨等惰性材料構成,而其正極材料卻有多種選擇。一般來說,目前正極材料主要有兩種選擇,國內的動力鋰電池廠商大多數都在生產磷酸鐵鋰電池,其優點在于安全性好、循環壽命長、技術成熟、價格相對較低;其缺點是能量密度較低、續駛能力弱、低溫性能差。而國外的動力鋰電池廠商,大多則是在生產三元鋰電池。所謂三元鋰電池,是指正極材料是由鎳鹽、鈷鹽、錳鹽混合而成的動力鋰電池,其優點在于能量密度高、續駛能力強、低溫性能好;其缺點是安全性能差、價格較高。
不難看出,以上兩種技術路線均各有其利弊,值得一提的是,三元電池在乘用車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續駛能力強、性能更優越;而磷酸鐵鋰電池的安全性則是大巴車以及公交車選擇電池時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因此,國內對這兩種技術路線的選擇一直存在爭論,那么對于身處產業鏈上的各個企業來說,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此外,隨著近期“騙補”調查的升級以及2017年即將來臨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這些問題又將會對產業上下游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針對以上備受行業內外及市場關注的諸多問題,記者于4月18日下午與國軒高科董事會秘書王勇進行了交流,請他就相關問題談了談自己的看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