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19 01:03:51
今年3月份以來,大批中介機構投身市場找殼,在找殼的大潮中,殼公司也坐地起價,有的殼費一天漲價一億元,甚至有人在私募圈一次性甩出9個殼公司的資料,不但要求苛刻,而且還對注入資產有要求。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記者 楊建
今年3月份以來,大批中介機構投身市場找殼,在找殼的大潮中,殼公司也坐地起價,有的殼費一天漲價一億元,甚至有人在私募圈一次性甩出9個殼公司的資料,不但要求苛刻,而且還對注入資產有要求。
但這種瘋狂沒有持續多久,一則關于跨界定增被叫停的傳言使得殼資源個股應聲下跌,“殼瘋狂”也受到了證監會的關注,此后殼生意退潮。近日又有中介在私募圈發布了6家殼資源信息,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些殼公司放低了身段,有的對注入的資產沒有要求,其中有2家公司對殼費沒有要求了。
●資本掮客私募圈兜售殼資源
記者了解到,此前,隨著中概股的回歸預期升溫,殼資源越來越搶手,而且殼費一天一個價。
在殼資源利益鏈中,涉及買殼方、賣殼方、資本中介三方面的利益集團。其中在買殼方,各路資本瘋狂找“殼”之際,很多私募微信群中都有人在不斷打探“誰有殼資源”,而且還許諾巨額中介費。
“殼費”本質是殼公司控制人從借殼中獲得的利益,是轉讓殼公司控制權的隱性對價。
對于賣殼方來說,則是坐地起價,其中一家公司是主板非ST個股,市值37億元左右,大股東占股30%左右,凈資產10億左右,負債率低于20%,交易方式為殼資源費8.5億元+市場方式收購25%股份,總資金需求大約18億元。記者發現,這家公司出售25%的股份,殼費就占據了總費用近一半。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初至今,以協議轉讓方式完成交易控股權轉讓的案例高達12例。在這些上市公司“易主”案例中,一些毫無名氣的資本玩家也開始粉墨登場,頻頻出手拿下大量股權。
在私募人士看來,這些資本新面孔紛紛搶先“摘殼”,歸根到底還是圍繞殼資源利益鏈的博弈。盡管近期接盤方沒有太深的背景,但其在“摘殼”過程中的表現卻毫不遜色。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告訴記者,這些關鍵籌碼在轉讓過程中有較高的溢價,而在協議轉讓實際控制權的方案中,“殼費”有相當一部分體現在明面上的股權溢價,即轉讓價格高于市價的部分。
該私募人士稱,以深圳惠程為例,在易主過程中,公司原實際控制人將所持有的11.1058%股權轉讓給了中馳極速,轉讓總價為16.5億元,每股轉讓價格約合19.02元,如若按照停牌前8.89元的價格來計算,溢價率高達113.98%。超過一倍的溢價顯然是對“賣殼方”利益的補償。
實際上超過八成案例有著明面上的溢價,此外還有一些方案中,原實際控制人不會一次出讓所有股權,而是保留一些,等待后續新主資本運作后,享受股價上漲帶來的超額收益。
●殼生意退潮 借殼概念股縮水
記者注意到,5月6日,證監會對“叫停中概股借殼”的傳言做出回應:按照現行法律法規,近3年已有5家在海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實現退市后,通過并購重組回到A股上市。市場對此提出了一些質疑,認為這類企業回歸A股市場有較大的特殊性,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殼資源炒作等現象應當予以高度關注。
市場對中概股回歸的預期正在經歷調整,而正在謀求回歸的中概股對殼市值規模的容忍程度,助長了“殼”價的全面上漲。當市場調整了對其回歸的預期,同時受到影響的還有身背“殼概念”的A股上市公司。
此外對于市場出現“跨界定增被叫停”的傳言,證監會表示“目前再融資和并購重組相關規定和政策沒有任何變化”,但傳言的出現卻導致了市場對跨界定增,乃至跨界并購模糊的政策預期。與此同時,一些上市公司倉促變更或者聲明行業屬性。例如恒信移動變更并購項目所屬行業、寶通科技申請變更行業,世紀華通發布所屬行業說明等公告。
殼資源的炒作游戲終于開始退潮。兩家涉及百億規模以上的中概股回歸并購重組方案的上市公司,都出現了大幅下跌。其中截至5月17日,綜藝股份的股價11.25元,已經低于其并購重組方案中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發行價12.2元;而5月4日剛剛復牌的萬里股份雖然有過三個漲停,股價一度升至46.77元/股,但截至5月17日股價已經跌回30.51元/股。
記者注意到,2016年以來,通過協議轉讓控股權的上市公司中,除了嘉凱城在復牌后出現了大幅上漲,其他公司股價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六家公司目前股價已經低于協議轉讓價。其中,深圳惠程溢價率為114%,此前轉讓價格為19.02元,截至5月17日公司股價為12.49元;此外棟梁新材在轉讓時溢價218%,轉讓價格為32.49元,截至5月17日收盤價為14.56元。
有意思的是,記者在私募圈發現,此前中介兜售殼資源過程中大肆提高殼費,在最高峰的時候,曾出現過殼費一天加價一億元的神話,而且對借殼方的要求很苛刻,對注入的資產還有硬性要求。但是在殼炒作退潮之后,賣殼方的要求少了,甚至提出無殼費。炒殼賣殼的隱形市場,正在迅速降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