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19 18:33:20
有一種產品,雖然收益率超過了銀行理財,但卻令老百姓又愛又恨、不敢輕易出手,那就是銀行保險理財產品,簡稱“銀保”。那么銀保產品的收益情況到底如何?又有哪些風險是需要注意的?牛妹(微信號:buerniu5188)實地走訪了多家銀行,并與客戶經理、保險人士和分析師進行了深度交流,下面就為您呈上熱騰騰的結論。
每經編輯 江月
“3時代”來臨,銀行理財、三年期國債等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收益率紛紛跌破4%,讓普通投資者感嘆無產品可買。這個時候卻有一種產品,雖然收益率超過了銀行理財,但卻令老百姓又愛又恨、不敢輕易出手,那就是銀行保險理財產品,簡稱“銀保”。
那么銀保產品的收益情況到底如何?又有哪些風險是需要注意的?牛妹(微信號:buerniu5188)實地走訪了多家銀行,并與客戶經理、保險人士和分析師進行了深度交流,下面就為您呈上熱騰騰的結論。
收益高于銀行理財,銀保受青睞
低利率時代,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下滑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根據銀率網的最新報告,2016年4月,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96%,較上月下降0.08個百分點,也標志著銀行理財收益在經過近一年的持續下跌之后,正式進入“3時代”。
與收益率下跌相對應的,是結構性產品的大面積虧本。這類產品在設計中就嵌入了金融衍生工具,因此預期收益率普遍比較高,但相應地也需要投資者承擔一定風險。僅在2016年一季度,就有16款已經公布到期收益率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出現虧本,而這一數字是2015年全年的8倍。
一方面是對較高收益的追求,另一方面則是對風險的控制,投資者迫切需要找到一類產品可以平衡需求,這也是近期銀保產品受到市場青睞的重要原因。
在某國有銀行,牛妹見到了一款收益看上去十分誘人的銀保產品:1萬元起售,1年期最低收益3.75%,2年期4.5%,3年期5.1%,單從收益上來講已經秒殺市面上很多理財產品。客戶經理向牛妹表示“這是最低收益,如果漲息,收益還可能更高”。
而在另一家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向牛妹推薦了另一款2年期最低收益率4.2%的銀保產品,也宣稱“這個收益是固定的,只要持有到期就能享有”。
“之前沒有降息的時候,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很多都在5%以上,并且時間短,銀保就不好賣。現在理財收益都在下滑,同期國債收益率也只有3.9%了,反而是銀保的收益變得比較高,最近來詢問的人非常多。”該客戶經理表示。
那這些產品究竟有沒有看上去這么美好呢?
銀保產品的“菊與刀”
普通投資者購買保險產品,首先想到的是從保險公司渠道,其實銀行也是很多保險企業業務起步和規模提升的主要途徑,這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銀保”產品。區別在于,有些保險可以在銀行和保險公司買,有些只能在保險公司買,比如消費型保險。
一位資深保險行業人士告訴牛妹,很多險企,尤其是中小險企非常依賴客戶資源豐富的銀行渠道,個別公司的銀保渠道地位甚至高于個險渠道了。
而對于銀行來說,銀保業務的重要性也在攀升。牛妹翻閱了招商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幾個銀保渠道“大戶”去年的年報,發現去年分別實現代理保險銷售收入1054億元、1668億元和1985.61億元,同比增幅都在60%以上。
在兩方面的相互作用之下,近年來銀保業務的規模持續擴大,形式上也在不斷變化。上述人士表示,通過銀行渠道售賣的保險通常結構都相對簡單,這主要是考慮到“老百姓甚至銀行員工自己的接受程度”,還有一些險企會針對銀行推出定制化產品。
銀率網理財分析師閆自杰向牛妹介紹,目前市面上的銀保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萬能險,一類是分紅型壽險。
根據中國保監會官方網站的解釋,萬能險是包含投資和保障兩大功能的人身險產品,投保人將保費交到保險公司后會分別進入兩個賬戶,一部分進入風險保障賬戶用于保障,另一部分進入投資賬戶用于投資,繳費年限、保額等都比較靈活。
從去年開始,以萬能險為代表的理財型保險就在投資市場中大行其道,有業內人士稱當前最低保障利率在2.5%左右。但牛妹經過實地調查后發現,目前這類產品喊出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的還是比較常見,客戶購買的積極性也很高。
一位平安保險的理財分析師告訴牛妹,這類理財險是財險兩全產品,上述牛妹在銀行看到的產品就屬此類。不過理財險并沒有“固定收益”一說,只有最低收益,而最終收益還是要看好“滿期給付金的確定”等條款。
另一類分紅型壽險是一種傳統型險種。由于保額、繳費年限都是規定好的,流動性比較差,分紅則是按公司經營情況來定,實際透明度也較低。正因如此,之前很多媒體曝光的存款變保險、理財變保險,以及保監會多次發布的“銀保產品銷售誤導風險提示”,都是針對的這一類產品。
該分析師表示,目前市面上的銀保產品收益普遍在3.5%~7%。
銀保產品收益為何更高
要了解銀保產品的收益為何能保持堅挺,首先對其投資方向和標的有大致了解。
一位國有銀行資管人士告訴牛妹,
此前保險資金只允許投向銀行存款和債券,到了2004年可以投資基金,2005年保險資金受批以獨立席位直接進入股市。此后國內保險的投資渠道逐漸拓寬,不僅可以在境外運用,并可適量投資紅籌股,保險資金投資企業債券余額占保險公司總資產的比重也在逐步提升,這些都使得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得以提升,自然產品的收益率也是水漲船高。
另一方面,“以時間換空間”的道理在保險行業同樣成立。
銀行理財產品的周期基本上是以90天為基準線,向下有30天、60天左右,向上有180天、270天的中長期產品,收益當然越長越高。但對銀保產品而言,三年期以內的幾乎都可以看作短期產品,期限長的如某些壽險分紅產品則可存續若干年。
閆自杰指出,同等前提條件下,投資期限越長,不可控因素就越多,相應的風險就越大,就會在無風險利率的基礎上要求有更高的風險補償,因此銀保產品收益率略高于銀行理財產品是合理的。
上述保險行業人士也對牛妹坦承,相比銀行理財,銀保產品的投資渠道更為多元化、時間也更長,因此可以參與一些周期較長的優質項目,或者憑借母公司保險公司的資源持有一些優質資產,都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遇到特別好的項目,收益率達到10%都沒有問題”。
如此說來,銀保產品目前的收益水平確實無可厚非。
抓住這些要點無需“談保險色變”
說了這么多,那銀保產品到底能不能買?
湊巧的是,就在牛妹研究的這兩天,銀監會發布了《關于規范商業銀行代理銷售業務的通知》,不僅要求銀行只能代銷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其中還相當重要的一條是“商業銀行應當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在銷售過程中明示產品的代銷屬性,充分揭示代銷產品風險,不得采取夸大宣傳、虛假宣傳等方式誤導客戶購買產品,并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實施錄音錄像”。
其針對的對象不言自明: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包括銀保。
相信在新規的指導下,“存款變理財產品”、“存款變保險”的情況會有所減少。但要穩當獲取銀保收益,則還需要投資者自己加強對險企和保險產品的研究,同時提升安全意識、購買之前一定得弄清楚暗藏的風險。
首先來說萬能險。
目前有部分保險機構通過對保單現金價值表的設計來避開監管政策,通過將年化收益率最高的點設計在滿一年期或者滿兩年期,來實現承諾期內的預期高收益。
閆自杰指出,這類產品的核心風險在于流動性風險,就是投資者一旦沒有持有至約定期限而提前終止保險合同,需要扣除較高的退保費用,會造成本金損失。
其次說說分紅險。
分紅險就更需要提高警惕。該險種具有兩個明顯特征,一是保險期限內保單的現金價值較低,一旦提前退保就會造成本金損失(多數產品需要持有超過保險期限的半數才可勉強保本),二是分紅不確定,高收益多來自于銷售人員的口頭承諾,并沒有在保險合同中體現出來,不可靠且難以達到。
閆自杰對牛妹總結道,投資者在購買銀行代銷產品時,一要提高警惕,向銷售人員詳細了解產品;二要合理評估自身需求,根據家庭財務狀況選擇合適的產品;三要認真閱讀合同,仔細研讀保險合同條款,“尤其注意保單封面的風險提示語、保險金額、現金價值、保障責任、責任免除等部分”。
歡迎加入理財不二牛QQ交流群(群號:536986437)
轉載請注明:本文轉自理財不二牛,請關注微信號buerniu518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