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23 01:04:51
“補卡詐騙”這一新型電信詐騙手段越來越多,今年初被人用此方法騙走20萬元人民幣的上海朱先生起訴中國聯通一案于5月20日在上海開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參與庭審的原告朱先生處獲悉,庭審中聯通方面雖然承認工作疏忽,但還提出了“原告甚至可能是與犯罪嫌疑人合謀”的說法,其在調解中提出最多補償2萬元。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孫嘉夏 實習記者 謝欣
◎每經記者 孫嘉夏 實習記者 謝欣
近年來,“補卡詐騙”這一新型電信詐騙手段越來越多。今年初被人用此方法騙走20萬元人民幣的上海朱先生起訴中國聯通一案于5月20日在上海開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參與庭審的原告朱先生處獲悉,庭審中聯通方面雖然承認工作疏忽,但還提出了“原告甚至可能是與犯罪嫌疑人合謀”的說法,其在調解中提出最多補償2萬元。對此,記者聯系中國聯通方面,但截至發稿未獲回應。聯通相關工作人員亦表示對此案不便置評。
朱先生告訴記者,聯通律師還曾要求他刪除相關微博,他刪除后對方卻再無回應,幾個月來通過各種渠道進行投訴也都是石沉大海。
據記者調查,近年來類似案件并不少見,而此前數個訴訟結果對朱先生都不容樂觀。
聯通:承認工作有疏漏
今年年初,上海市民朱先生被人用假身份證“補卡截碼”,其招商銀行名下近20萬元被轉走。在數月的維權無果后,近日朱先生將中國聯通上海分公司告上法院,此案于5月20日在上海市浦東法院正式開庭審理,原告朱先生告訴記者,被告方中國聯通上海分公司,在犯罪嫌疑人使用虛假身份證的情況下為其補辦了自己的手機卡,并向其發送了招商銀行網上銀行登錄與轉賬所需的驗證碼,向他人提供了本應提供給自己的服務,認為聯通已經違約,并且違反了工信部要求運營商保護用戶相關隱私的規定。
朱先生說,被告中國聯通在法庭上的表述讓自己難以接受。聯通公司律師認為,身份證確實會存在消磁的問題,有時候用戶自己也不知道身份證被消磁了,來辦理業務的時候才發現,這時候就只能靠工作人員肉眼判斷身份證真偽。此案中,犯罪嫌疑人聲稱身份證消磁了,因此聯通工作人員無法通過公安聯網系統進行真偽識別,在人工識別時出現了工作疏漏。
“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假身份證上的地址、有效期和我的身份證上的都不一樣,照片也是另一個人而且尺寸明顯偏大。”朱先生認為,聯通的工作人員犯下如此錯誤令人不能理解。
更讓朱先生不能接受的是,聯通公司律師還認為,首先要實現朱先生的招商銀行網銀轉賬不僅需要短信驗證碼,還需要登錄密碼與支付密碼,是朱先生自己登錄密碼與支付密碼泄漏才導致錢被轉走,而犯罪嫌疑人知曉原告銀行卡密碼此事令人覺得疑點重重,甚至可能是原告與犯罪嫌疑人合謀。其次,驗證碼短信確實是通過聯通發送的,但聯通只是一個通訊平臺,不應承擔責任。
對于這種說法,朱先生表示,“自己受到了侮辱。”同時,原告方律師認為:犯罪嫌疑人知道朱先生的密碼卻沒有去銀行取款,就是因為犯罪嫌疑人知道銀行的管理要比聯通營業廳嚴格得多。換句話說,如果不是聯通公司將短信驗證碼發送到了犯罪嫌疑人手中,就算全世界都知道朱先生的密碼,但沒有短信驗證碼,朱先生的錢依然是安全的。聯通公司與各大銀行合作多年,不可能不知曉短信驗證碼的重要性,它應該起到一個“看門人”的作用。
在此后法庭調解中,聯通公司律師表示,愿意給予朱先生最多2萬元的補償,具體數額還得與領導商議。朱先生表示,整個庭審下來聯通方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歉意,對這一數額自己也難以接受。
最終,法庭宣布給予雙方一個月時間進行調解,若調解失敗,此案將在一個月后改日再審。
當事人:微博維權被要求刪帖
在等待警方調查的同時,朱先生也開始了自己的維權之路。朱先生介紹說,事發后,當事聯通營業廳的經理與聯通上海青浦區的一名領導曾與自己聯系,但在警方介入后,朱先生能得到的反饋便只是此事已交給聯通公司法務部處理,此外再無消息。
今年3月份,朱先生找到律師分別給中國聯通和招商銀行發去了律師函,并開始在微博和朋友圈求助。
朱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通方面律師要求朱先生先將微博刪掉,刪掉后才可以談。但在朱先生刪掉微博后,律師又要求朱先生刪除朋友圈相關信息,朱先生認為朋友圈是自己的私人空間,拒絕刪除。此后,中國聯通方面便再也沒了下文。
朱先生又通過消費者協會、工信部、市長熱線等方式進行投訴,然而得到的反饋均是此事已轉交給聯通公司處理。
更讓朱先生生氣的是,每次聯通公司都只是通過機器人語音客服告知朱先生投訴已收到,而且朱先生發現自己手機號碼從2016年1月1日到1月6日的通話詳單也無法查詢了。
“感覺根本沒人理我。”這是朱先生對自己維權經過的總結。最終在苦等數月之后,朱先生將中國聯通上海分公司告上法庭。
實際上,近兩年這種“補卡截碼”的詐騙方式并不少見。5月初,空姐張馨予自稱遭遇“補卡截碼”詐騙,犯罪嫌疑人幾乎采取同樣手段,導致其損失15萬元。而在西安、柳州等地也出現了類似案例,但判決結果均對原告不利。
對此,中聞律師事務所互聯網法律部執行主任王維維認為,不論犯罪嫌疑人是以假冒的臨時身份證還是真實身份證,運營商都有審核該業務是否是機主本人真實意思表達的義務。如果沒有盡到核實義務,就應當負擔主要民事責任。
隨著互聯網技術尤其是網絡支付技術的發展,手機與驗證碼已變得越來越重要。電信運營商在補卡環節上的疏漏頻頻被不法分子所利用,造成受害人財產損失。在這種情況下,電信運營商能否加強保護措施、規范管理,為用戶把好關顯得尤為重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