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24 00:55:1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雯
◎每經記者 張雯
“穩外貿”再出新政,將探尋創新外貿發展路徑,制定“焦點”政策促地方外貿發展。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商務系統貫徹國務院決策部署促進外貿回穩向好專題工作會議上,商務部副部長鐘山表示,要因地制宜,及時制定出臺地方性支持政策,推廣外貿創新發展的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
一位參會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會議分組討論中大家重點交流了各地方實施外貿刺激政策的措施,以及引導外貿創新發展的路徑”。
數據顯示,外貿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一直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事關我國發展全局,帶動的直接和間接就業人數達1.8億,年進口貨物關稅、增值稅、消費稅達1.5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稅收收入比重的12.1%。
地方政府“穩外貿”政策頻出
面對外需低迷、內部經濟“新常態”,廣東、廣西、浙江、江蘇、河南,這些外貿大省已經提前制定政策,促外貿穩定發展。
外貿大省廣東,在優化商品結構、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業態、充分發揮廣東自貿試驗區建設的示范引領作用等方面施策,促進進出口貿易更加適應新形勢。
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馬樺表示,廣東下一步將重點全力擴大出口、大力穩定進口、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著力優化外貿發展環境、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充分發揮雙向投資對貿易的促進作用。
河南則在去年底印發了《促進外貿穩定增長若干政策措施的若干通知》,提出將通過加快建立國際營銷網絡、制定《河南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指導目錄》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實施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等強化本省外貿發展,通過實施對出入境運輸工具、貨物實行聯合查驗、一次放行等新模式提高貿易便利化等。
而在長三角區域,則著力建設“大通關”模式,江蘇、浙江、安徽、上海四省市口岸部門將率先啟動建設長三角區域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以及促進長三角“水水中轉、空陸聯運、鐵海聯運、鐵鐵聯運、保稅貨物流轉”等多式聯運發展。目前,長三角區域通過一體化模式申報業務量已占長江經濟帶的九成以上,接近全國報關單總量的一半。
“貨物貿易方面,浙江主要面臨產業結構調整滯后的問題,需要推動傳統產業做精做深,提高產業附加值與技術含量。”一位浙江省商務廳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外貿新業態、外貿便利化方面,浙江積累了不少經驗,從跨境電商試驗區、海外倉建設,到市場采購貿易方式通關,以新獲得跨境電商試驗區資格的寧波為例,其發展的主流模式將是出口跨境電商,即搭建讓國內廠家直接對接海外消費者的垂直化電商平臺”。
外貿升級重在提升產業鏈層級
“綜合來看各外貿大省最近一年多交出的‘穩外貿’舉措,一個普遍性的共同點在于各省都傾向于提升本省產業鏈層級,做深價值鏈,這些外貿大省均已在自己優勢產業的產業鏈各個環節實現了深厚積累,面臨的問題則是效益轉化,即如何由大做強。”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負責人郭靜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業態上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跨境電商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這三種外貿新業態的培育普遍得到外貿大省的重視”。
在河南省的實踐中,擴大自主品牌商品出口成為提升產業鏈的一條重要措施。
為支持品牌建設,河南對企業在境外開展商標和專利注冊,獲取國際認證的費用給予50%補貼,并且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從委托加工向設計制造和自主品牌一體化轉型。
另一方面,外貿業態的創新也成為地方性貿易扶持政策的關注重點。
2015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增速高達30%以上,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增速超過70%。
目前,我國僅有義烏、海寧、疊石橋三個市場成功申報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其中全國最早試點的浙江義烏,2012年試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后,當年出口額達90億美元,同比增長150%,外貿實現“爆發式”增長。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等新型商業模式正在成為外貿發展新的增長點,也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外貿政策積極扶持、大力發展的重點方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