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6-05-31 16:17:26
這租房新政,既要讓投資者“有利可圖”,也得防止投機者“攪亂”周邊社區正常生活;既要算清去庫存的賬,也得開對治城市病的方,還得下好城鎮化的棋,還真考驗統籌平衡的藝術呢。
周末聚會,一個朋友擔心地問我,“國家允許‘商改租’,不會導致群租房卷土重來吧?”
朋友的擔憂源于前年的一次拆違。他所在小區的一棟商用小樓竟被隔斷成200多間不足10平方米的“鴿子籠”,租給了500多名房客。朋友對那棟樓里的電線蜘蛛網至今心有余悸,時不時感慨,“群租房真可怕,萬一著了火,全小區都會遭殃。”因此,5月初“國家允許將商業用房等按規定改建為租賃住房”的消息一出,朋友就慌了神兒。
其實,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允許商業用房改為租賃住房,無疑是用結構性方法解決樓市結構性難題的有益嘗試。
一方面,這能減輕庫存壓力。當前樓市分化特征明顯,不僅表現為三四線城市住宅去庫存壓力遠大于一二線城市,也體現在商業地產的去庫存壓力遠大于住宅市場。截至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比3月末減少826萬平方米,可減少的主要是住宅,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反而增加了38萬平方米。
另一方面,這也能彌補住房租賃市場的短板。目前我國租賃市場涉及人口在1億人以上,規模逾萬億元,但大城市內房屋租賃供不應求且秩序相對混亂的局面沒有得到緩解,亟須機構租賃者將市場做大做強。
不過,朋友的擔憂也并非杞人憂天。“商改租”勢必要改變規劃和房屋結構,重新隔斷出租,這無疑是對以往住房市場嚴格規定的一次讓渡。過去嚴格規定時,都不能避免利益糾紛與人身傷害,如今“放開”了,究竟怎么放,讓渡究竟讓到什么程度,就更得理性研判,清晰界定。
放開的是市場,既得讓投資者有奔頭,也得讓投機者吃苦頭,厘清放與收的邊界更為重要。“商改租”讓過去明令禁止的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獲得了“準生證”。既然“準生”,就要“拆路障”,涉及土地轉性、規劃調整、房屋結構變化等相關政策的調整就得蹄疾步穩,從而鼓勵企業在產品、服務和盈利模式上大膽創新。但市場放開也難免引來渾水摸魚的投機者。要防止那些有安全隱患的群租房“拉大旗作虎皮”,就得在“放”的同時,出臺清晰、可操作的實施細則和監管規定,給投資者送上“指南針”,也給投機者戴上“緊箍咒”,引導市場秩序,擠壓不法競爭的生存空間。
讓渡的是利益,既得讓投資者嘗甜頭,也不能讓原住戶受委屈,平衡相關方利益十分關鍵。“群租房”屢禁不止,也與長租行業稅負相對較重有關。正規機構出租房屋要繳納營業稅、房產稅、所得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累計超過租金收入的20%,凈租金收益率不足3%。沒有政策支持,正規租賃企業很難掙到錢,反倒給偷稅的非法“商改租”“隔斷群租”鉆了空子。不讓劣幣驅逐良幣,就得從稅收優惠等方面多下點功夫,讓響應新政進入市場的投資者能受益。與此同時,房屋性質和結構的改變,不僅關系到投資者的收益、租賃者個人的安危,也關系到社區的居住品質,以及周邊居民的房屋資產價值。原本的商業配套,如今要變為租賃住房,變動的不僅是規劃,也影響到周邊居民的既得利益,“變不變”“怎么變”究竟誰說了算,這也考驗監管部門的智慧。
想想看,這租房新政,既要讓投資者“有利可圖”,也得防止投機者“攪亂”周邊社區正常生活;既要算清去庫存的賬,也得開對治城市病的方,還得下好城鎮化的棋,還真考驗統籌平衡的藝術呢!(陸婭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