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慈文傳媒:2016年網絡劇盈利能力將超越傳統電視劇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08 15:27:32

慈文傳媒稱,2016年網絡劇將迎來盈利時代,精品網絡劇最高的制作成本將超過10萬元每分鐘,單集售價超過500萬元每集,盈利能力超越傳統電視劇。

每經編輯 蓋源源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馬中駿是傳統的編劇手藝人,也是圈內為數不多的喜歡看網絡小說的老板,憑著敏銳的藝術直覺,多年前他就購買了不少網絡小說的版權。2015年,互動娛樂進入IP元年,IP成為熱詞,艾瑞咨詢指出,網絡文學是最大的IP源頭。天時地利,馬中駿用手藝人的標準孵化了前期儲備的IP,讓慈文傳媒披上了資本市場網絡劇第一標的的華麗外衣。這其中,首部網絡點擊量破200億次的電視劇《花千骨》堪稱現象級,在首輪發行時就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68億元。以《花千骨》為代表的精品IP大劇改寫網絡點擊紀錄,拉高內容生產的門檻,改變著業界生態。2015年騰訊娛樂白皮書稱,2016年超級網劇將撼動行業生態。

《花千骨》是慈文傳媒電視劇的制高點,也一定會是今后談論網絡劇發展時必然提到的里程碑似的作品。《花千骨》制造了驚人的紀錄,在2014年底完成首輪發行時,就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68億元,毛利率約55%,收入主要來自于湖南衛視和愛奇藝,其中45%由愛奇藝貢獻。這部由慈文傳媒100%投資的劇目,投資成本為1.05億元,因為還有第二輪甚至第三輪的播放權可以出手,當時出品方預估可以從《花千骨》拿到2.29億元的收入。2015年,《花千骨》以網絡點擊量201.35億次登上熱播劇網絡點擊量年度榜首,其引領的“網臺聯動”模式也讓外界看到了網絡劇的巨大市場空間。而就在《花千骨》風靡網絡的2015年,大劇(注:標準為收視率1%以上,單平臺網絡點擊量15億以上)在網絡的發行價格也首次超過了衛視,達到300萬~ 350萬每集,衛視是240萬~300萬每集。《花千骨》的長尾效應還惠及番外篇網絡劇《花千骨2015》,該劇于2015年9月15日在愛奇藝首播,截至2015年12月14日年度播放量達15.38億次,位居“2015年度十大網絡劇”第二名。

以《花千骨》為代表的超級大劇創造著收視和點擊的新紀錄,2015年電視劇網絡播放量排名前十的劇目均跨過了點擊量50億次大關,其中前三甲《花千骨》《武媚娘傳奇》《瑯琊榜》均突破百億次,打開了網絡劇制播潛在的巨大空間。慈文傳媒稱,2016年網絡劇將迎來盈利時代,精品網絡劇最高的制作成本將超過10萬元每分鐘,單集售價超過500萬元每集,盈利能力超越傳統電視劇。而以網絡劇為龍頭,再將網絡大電影、網絡綜藝等新興網生內容裝入大制作工業時代,必然有利于視頻運營商破解廣告“天花板”,打通會員制盈利模式,打開互聯網影視的藍海。

“宅文化,二次元,網感,交互……”很難想象,這么多網絡新詞能從一個今年7月將邁入花甲的人口中蹦出。他叫馬中駿,慈文傳媒集團董事長。馬中駿是編劇出身,上世紀70年代創作的話劇《屋外有熱流》被譽為中國實驗話劇的先鋒,《街上流行紅裙子》《海灘》等電影劇本也堪稱那個時代的前沿代表作。上世紀90年代,馬中駿涉足影視劇制作,慈文是國內首批被授予電視劇制作經營許可證的民營影視公司。2015年,在影視公司中最早布局網絡劇的慈文帶來了中國首部網絡點擊量破200億次的電視劇《花千骨》。從影視行業傳統的手藝人到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馬中駿一直走在影視行業的流行前線。如今,互聯網改變著影視業的生態,資本與影視的碰撞帶來了新的命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馬中駿,帶來他對行業的思考和聲音。

公司年報 現在傳統衛視廣告收入差,還款周期長

《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公司2015年年報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99億元,同比增長63.99%,實現凈利潤近2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馬中駿:首先還是團隊努力。公司三年前提出往年輕化、互聯網化轉型,向高科技、新領域進軍,跟這些有一定關系,這些年轉型打下的基礎在2015年有了初步的實現。另外,向互聯網轉型的姿態中,網臺聯動的劇,互聯網基因特別明顯的內容,獲得了年輕族群、互聯網習慣用戶的歡迎,這塊不僅帶來了電視播映的收入,也打開了其他多渠道收入,包括影游互動、互聯網、轉授權的收入,為未來帶來比較大的想象空間。

NBD:借殼禾欣股份時的公告顯示,慈文傳媒承諾2016年至2018年實現合并報表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不低于2.5億元、3.1億元和3.3億元,這意味著2016年和2017年的凈利潤同比要保持20%以上的增長,請問公司將如何實現這樣的目標?

馬中駿:一是謀求收入多樣化,不只是電視臺和互聯網的收入,還有游戲方面的,收入多樣化會帶來豐富性。其次,我們儲備了不少IP,這些IP會在2016年至2018年間持續發力,這些是在可控范圍內,所以業績實現應該是不用擔心的。

NBD:影視行業火熱,必然帶來激烈競爭,制作成本上升,而這個行業又伴隨著作品審查風險。公司2015年營業總收入8.56億元,存貨6.09億元,存貨比例還是比較高。這是否意味著公司有不少影視作品制作完成后無法播出?這是不是影視行業公司面臨的較大的市場風險之一?

馬中駿:影視行業有自身的生產規律,年初制作的作品,年末才能拿到許可證。我們確認收入的方式是必須拿到許可證賣掉。因為有季節性,每年年末一定會有大量存貨,新片出爐,而安排播出可能要在次年的3、4月,甚至是8、9月都難說,這時候它就變成了存貨。而且現在電視劇基本是播后付款,存貨量會很大。只是存貨在發生著變化,新的存貨代替了老的。

NBD:2015年報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9673.01萬元,凈利潤為2.02億元,公司稱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系公司應收賬款金額較大。業內人士曾爆料,國產劇回款率不到50%,著名的海潤影視2014年被披露歷年欠款高達4.2億元,您如何看待影視行業回款周期長的現象以及其中蘊藏的風險?

馬中駿:衛視拖欠款是常見現象,衛視是大國企,欠債不會賴賬,這是優點,完全不還款的風險相對小。但現在傳統衛視廣告收入都比較差,還款周期還會拖長,傳統行業正發出危險的信號,這是客觀現實。因此公司也在不斷轉移,互聯網收入比例會越來越高。公司營收這兩年持續遞增,應收賬款相對會成正比增長。不過,在朝互聯網轉型中也有個問題,目前互聯網收入中,視頻這塊并不盈利,因此我一直提到公司收入多樣化,收入要向B2C發展,支持收費會員的模式,這是良性循環。我們一直跟互聯網做這方面的探討,公司也在做這方面的準備。

網絡IP 會跟最優秀的游戲團隊開發IP

NBD:現在不少網絡劇來自于熱門網絡小說改編,但一些網絡劇也呈現出題材相對單一、內容同質化,資本對IP的追捧,讓一些IP生產逐利、模仿,外界對原創內容能否持續表示擔憂,公司是否會考慮自主開發原創內容?

馬中駿:網絡文學我看得比較多,它有瓶頸和局限性,文學品質良莠不齊。網絡作品要交互,先天上它的優點是懂得用戶心理,缺點是特別諂媚,這是雙刃劍。交互,會讓人看到某一類題材受到喜歡,就會產生同質化、口水文,比如我認為男性向的某種作品將來一定會產生泡沫,那就是模仿游戲的升級打怪,有相當一部分網絡文學都是這類的,滿足男性幻想。網民是“腦殘粉”,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跟游戲里一樣,過癮就行。女性向作品中問題比較大的是“傻白甜”系列,霸道總裁的故事,職場故事基本是這個類型。當然,浩瀚的網文大洋中,是有瑰寶的,你如果找到這樣的IP,才有價值。只有具備人物個性、人物設置有特點、人物有內應情感的,才算是有品質去改造的IP。所以,選擇值得影視改編的網絡文學,首先要有去泡沫化的運動,改編者要清醒。至于原創,當然要重視,但在這么個急功近利的時代,試問多少人能安靜下來深入研究生活,不受外界干擾去孵化自己的作品?這樣的人很少,大量的還是開稿酬、受命于委托來寫,憑技能來寫,不是用心來寫,這是兩碼事。所以我認為,是需要兩條腿走路,總的來說,都要去尋找用心寫作的作品。

NBD:網絡文學高產,您是國家一級編劇,在互聯網還沒流行的時候就創作過不少好作品,如今又能制作出流行的網絡劇,你是如何選擇網絡IP的?

馬中駿:按照古老的手藝活的標準選,有沒有文學價值,有沒有人物、特別有意思的人物關系,有沒有特別好的人物命運、情感、故事,有沒有特別好的主題和情懷,特別好的語言,這樣的原則千百年來應該一直遵循。如果具備這些要素,那么就是好的IP。現在影視行業有太多公司,不排除選擇網絡IP的時候有盲目迷信網文排名的,尤其是利益驅動的時候更會有。所以識別能力很重要,孵化IP的能力也很重要。

NBD:好的IP能創造更多的價值,公司提到打造以精品IP為核心的泛娛樂產業,圍繞IP打造全產業鏈,公司計劃怎么做?

馬中駿:我們會跟最優秀的游戲團隊做IP開發,比如跟西山居、昆侖、網易等優秀的團隊合作開發游戲,也會跟自己的贊成科技游戲平臺做輕游戲開發,2016年像《老九門》這部劇就有游戲的合作。另外更多的還會在動畫、漫畫方面開發,來做全產業鏈的布局。只要是一個重要的IP,我們都會在游戲、漫畫、動畫、出版、下游授權、粉絲經濟等方面集中來做。

熱門網劇 前期互動是這個年代做劇最重要的手段

NBD:網生代的審美趣味變化較快,您認為什么樣的網絡劇才是符合網生代需求的?網劇有什么特點?

馬中駿:網生代的需求難以一言概之。市場細分,是我們的第一個基本判斷。網生群體有無限廣闊的空間,現在常提到“泛娛樂”,其實這個“泛”字很害人,往后是要往細分市場走,你要成功,必須找準某一個口味的人群。第二,網生代還有個普遍現象,即“年輕向”,中老年喜歡的劇喂給他們肯定不吃。此外,還有兩個字,“網感”,什么叫“網感”,一言兩語難以說清楚,但我能聞到它的味道。有些老作家做出的東西很成熟,但沒有“網感”。手藝活需要的功力都一樣,千百年都是這么些標準,比如人物、個性、情感、語言、人物關系的特定性等,除此以外,我認為還有的標準就是“當下”,即當下所需要的,特定人群所需要的感覺,“當下+人群的感覺”就是“網感”。

NBD:“網感”,這是一個有趣的詞。公司制作了大量的網絡劇,不乏《花千骨》這樣的爆款,我特別想知道,公司在創作過程中是如何尋找這種“網感”并將它融入作品呢?

馬中駿:前面提到網生代是需要細分的,比如“宅”一群里面,還可以細分某一類是喜歡看同人文(注:常見于網絡,把某部甚至某些原創作品里的人物放在新環境里,加入寫作者自己的想法從而展現寫作者對于原著不同的觀念),他們在這方面談得很深刻,有些詞是看這些小說才有體會,彼此會心一笑,那是因為有些符號是共同的標識,別的人摻和不進來。公司制作大量網絡劇,但實際上我們現在的作品都達不到這個深度,而漫畫達到了,動畫接近。如果你改編的是代表作品,他們會關注,會跟你互動。如果具備IP文化,那么會在小說群體周圍釋放信號,跟他們交流,獲得他們的訴求,創作者來分析訴求與將要出現的影視作品有哪些連接,找到連接點的地方去擴大,找到某一種你想表達而恰恰他們也想要的,牢固連接,不斷傳遞他們需要的,獲得反饋,慢慢擴大群體。

NBD:這種與IP粉絲互動的影視劇創作是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嗎?

馬中駿:這個年代做劇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前期互動,也是當下做劇最重要的準備,否則你一定會輸。過去做劇都是悶頭做,寫劇本配導演,那種古老的方式需要改變。公司正在培養大量年輕的創作群體,按照新的方式去做。這是我們做的工作,這方面我們還算走在前面。創作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傳遞的簡便性,迅速傳遞訴求,接收粉絲群的需求,產生最好的共鳴。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可能成為作家,攝像設備的發達讓人人可以拍攝影視作品,因此今天做文化產品要特別重視交互,這是我們分析總結的經驗。

NBD:2015年公司的作品《花千骨》堪稱現象級,成為中國首部網絡點擊量破200億次的電視劇。外界期待著更多的“花千骨”,就2016年來說,能否介紹一下您看好的公司作品?為什么?

馬中駿:有三款。《老九門》是“網絡一哥”白一驄做的,2015年排名前五的網絡劇中有四部作品跟他有關,他對網絡劇的感覺是一流的。其次是電視劇版的《致青春》,導演楊文軍花了5個半月拍攝的,如果說《老九門》是男性向作品,那么《致青春》主打女性向,以青春、愛情為主題,是與電影《致青春》完全不同的青春勵志劇。第三是《左耳》,也是青春片,原著作者饒雪漫親自當總編劇。我認為無論是影像精美度還是故事爆發力,都不輸給電影。有這么三個特別有力量的作品,今年如果能在暑期檔“自相殘殺”,也就夠了。我是充滿期待,也很忐忑。

網絡電影 網絡大電影 未來不亞于視頻網站廣告收入

NBD:公司提到,2016年網絡大電影已成為泛娛樂產業的新熱點,市場份額快速提升。網絡大電影有什么特點?公司在這方面有什么想法?

馬中駿:會在收費業務上去大力發掘,無論是網絡劇還是網絡大電影,都是B2C的趨勢,這是網絡視頻的必爭之地。公司比較早在做這個布局和深度研發,我們希望在網絡大電影做出大家都喜歡的作品。未來網絡大電影的收入應該不亞于視頻網站的廣告收入,甚至這塊深度挖掘,不會亞于電影票房收入,我就是這么看好。

NBD:按照目前的趨勢,網絡大電影也許很快會像網絡劇一樣大量產出,但不久前在某個編劇論壇上也產生一種聲音,有編劇并不看好網絡大電影會出好的作品,您是資深編劇,且富有“網感”,怎么看這個問題呢?

馬中駿:從產業來說,我認為網絡大電影會成為大產業。當網絡大電影的收入達到一兩千萬的時候,你還能說其中不會產生好的作品嗎?過去在美國,不上院線的B類電影就賣DVD,我記得二十世紀福克斯曾有部作品,成本大概5萬美元,但后來票房高得驚人。我認為,未來網絡大電影會產生很多優秀的編劇和導演,我們做這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培養這樣的人。網絡大電影很有挖掘的價值,有廣闊的市場。

NBD:現在不少影視公司都宣稱引入資本市場火熱的概念VR(虛擬現實),公司也表示計劃將VR運用于網絡大電影,但實際上VR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目前影視作品要實現VR的運用,您覺得難點在哪里?

馬中駿:它目前主要的門檻是硬件,要解決耳蝸的平衡,說簡單點就是設備戴久了不頭暈。目前全世界都在攻關這個難題,我想應該很快。做VR設備,百舸爭流,一定會有大廠商確定行業標準,量產后還能降低設備價格,帶來發展空間,硬件有了就會有軟件,比如內容提供。其實現在大量導演根本不知VR怎么拍,所以這么說是沒用的。現在嘗試VR的都是做特技后期的,他們距離VR更近,他們會做一些小體驗的東西,幾分鐘的。這類東西若摸索出經驗,就會進行更深度的嘗試。我們有后期團隊,比較早在介入VR,也有比較合適做VR的IP,買了日本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作品的版權,他的東西很適合做成VR作品,我們需要等待市場相對成熟時推出VR影視作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花千骨 馬中駿 慈文傳媒 網劇盈利超傳統電視劇 2016網劇引領時代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