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08 22:01:20
什么旗袍可以堪比保時捷的價格?能賣上幾萬塊的奢侈品衣服就已經讓很多人匪夷所思了,如今什么牌子的旗袍能賣到210萬元的天價?
每經編輯 王心田
每經記者 王心田
什么旗袍可以堪比保時捷的價格?
能賣上幾萬塊的奢侈品衣服就已經讓很多人匪夷所思了,如今什么牌子的旗袍能賣到210萬元的天價?
這樣的價格,居然有人說,天哪!太便宜了!
210萬還是便宜貨,還有沒有天理!這件旗袍到底有什么稀奇?牛妹(微信號:buerniu5188)馬上給你展示。
天價旗袍竟是“便宜貨”
大家看到這件旗袍是不是并沒有被震撼,感覺也不怎么精致,沒有鉆石鑲嵌也并不絢麗?然而,它卻是“張大千”牌兒旗袍,是國畫大師張大千的作品。
6月6日,在北京匡時十周年春季拍賣會“大千余澤——張心瑞珍藏張大千及其藏品專場”上,這件張大千1949年繪制的菡萏真絲旗袍以210萬元的價格落槌,許多人贊嘆其為真正的奢侈品,可是有人卻說,“天哪,太便宜了!”
其實,如果跟張大千的其他作品相比,這件旗袍確實是“便宜貨”。這幾年張大千作品的價格動輒千萬上億,看看今年“任性哥”劉益謙才拍下的《1982年作 桃源圖 立軸 潑墨潑彩紙本》,成交價2.27億元,是不是覺得210萬瞬間便宜得離譜?
“張大千”牌兒旗袍限量版11件
大家剛看到的這件旗袍,只是“張大千”牌兒旗袍的其中一件。其實,張大千一生中設計了11件旗袍,每件圖案都不同,可以說是名符其實的限量版。
這11件旗袍曾經分別贈予澳門殷商蔡克庭的兩位女兒、兩位兒媳各一件;澳門朋友劉梁年夫人楊芬女士一件;夫人徐雯波一件;女兒心瑞二件;葆蘿夫人一件;女兒心聲一件;臺灣藝人郭小莊一件。
至于這件菡萏真絲旗袍是張大千先生送給大女兒心瑞的,作于1949年。當時大千先生繪了6件荷花旗袍,其中5件都是白荷花,畫面略施花青汁綠,僅以赭石硃砂點染花蕊,唯有心瑞這一件用了鮮艷的洋紅暈染。那時的白緞并非雪白,而是略帶天然米色。這件旗袍上油綠的荷葉肥碩挺秀,嫩紅的花骨朵依偎在闊大的荷葉旁,穿在身上很招人喜歡。
在大千眾多的子女中,唯有心瑞得到父親若干件手繪絲織品。心瑞結婚之喜,大千特意用白緞縫制被面,手繪“并蒂蓮”,畫上題“百歲和諧”,另又繪制白緞枕套一對,一幅是梅花,題“齊眉”,一幅是靈芝,題“延齡”。被面“并蒂蓮”已于上世紀90年代捐贈臺北“故宮博物院”;那對枕套心瑞送給了妹妹心裕,作為她結婚的賀禮。荷花旗袍是心瑞手中僅存的父親手繪的絲織品。
此外,1949年初,大千攜兒子葆蘿赴香港,與葉恭卓合辦畫扇展。春節過后大千受澳門殷商蔡克庭之邀赴澳門,客居蔡府(人稱蔡家大屋)數月。大千客居澳門期間繪制了很多精細之作贈送澳門朋友,并繪制了4件白緞旗袍分別贈送蔡府公子昌鸞、昌耀的夫人,以及超靈、超惠兩位小姐。其實,早在1937年大千攜三夫人楊宛君和兒子葆蘿從北平繞道香港返回內地的逃難途中,已與蔡昌鸞、昌耀兩兄弟認識,長子蔡昌鸞后來僑居巴西。大千1954年舉家移民巴西,選址摩詰鄉間農場,即與蔡昌鸞為鄰居。蔡家這四件旗袍如果還保存至今,應該是在第四代人手中,但從未公開展示過。
據悉,另一件送給劉梁年家的旗袍是因為張大千移居南美,諸多家事,特別是跟國內親屬的聯系都委托劉梁年代為幫忙辦理。1949年大千在澳門也繪制了一件萱草花白緞旗袍贈送劉梁年夫人楊芬女士。2001年,這件旗袍出現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現在不知在哪位藏家手中。
1949年6月大千帶同兒子葆蘿從澳門飛抵廣州,再轉飛機回到成都。大千帶回三件手繪旗袍,兩件給了女兒心瑞,一件給雯波夫人。心瑞的旗袍一件是荷花,一件是水仙。水仙旗袍在文革中散失了,荷花旗袍保存至今。心瑞這件荷花旗袍只畫了花骨朵,雯波那件是一朵盛開的荷花。大千告訴心瑞:女兒是含苞未放的花,所以就只畫花苞。這件旗袍心瑞一直藏在箱底,從不示人。直到1999年,舊金山州立大學和臺灣歷史博物館聯合舉辦雙100年紀念展(舊金山州大建校100周年,張大千誕辰100周年),史博館向心瑞女士商借這件旗袍展出,珍藏了50年的大千手繪旗袍才首次在北美公開亮相。2011年,北京首都博物館和四川、吉林兩家博物院聯合舉辦張大千紀念展,首博向家屬商借展品,這件荷花旗袍第一次在國內公開展出,十分轟動。
另外,1956年大千在巴西八德園繪制一件“墨芍藥”旗袍給兒媳——葆蘿夫人,這件旗袍從未公開展示過。1972年,大千繪制一件墨荷旗袍給女兒心聲,至今沒有亮相。1974年,大千在白緞上作墨荷送給臺灣藝人郭小莊,郭將其縫制成旗袍。1998年臺北“故宮”舉辦張大千畢加索紀念展,這件旗袍也借出展示,此后再沒出現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