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6-06-12 20:15:18
6月9日,建發股份公告表示,公司宣布終止分拆作為房地產板塊運營實體“建發發展”獨立上市計劃,將之歸結為時機不成熟。
每經編輯 杜冉樂
每經記者 杜冉樂
借國企改革的東風,建發股份(600153,SH)連續停牌已近一年,而今一紙公告,卻自曝“黑天鵝”。
6月9日,建發股份公告表示,公司宣布終止分拆作為房地產板塊運營實體“建發發展”獨立上市計劃,將之歸結為時機不成熟。
此消息一出,股吧沸騰。據悉,建發股份啟動此次分拆計劃前曾高位停牌,收盤價為17.31元/股。年初至今,建發房地產已斬獲三個“地王”,耗資逾60億元。
一位券商人士表示,建發收入大頭是供應鏈運營,但賺錢大頭是房地產,分拆初衷是借“一帶一路”、福建自貿區等提高供應鏈運營的價值,但當前外貿形勢依舊嚴峻,典型樓市快速回暖,分拆風險加劇。
建發分拆流產
6月12日,一位建發股份的投資者在股吧中發表《建發高管——請給股民一個交代》一文,對此次分拆計劃終止不以為然。
如果比較停牌前后的去年一季報與今年一季報,外界不難發現建發股份前十大股東中,除控股股東建發集團、新華人壽-分紅-團體分紅-018L-FH001滬、博時價值增長證券投資基金停牌前減持之外,全國社保基金一一一組合與自然人許凌云屬于新進股東,而華夏資本-工商銀行-工商銀行私人銀行部曾大額增持逾1045.2萬股。
實際上,建發股份對其分拆計劃自稱是“重大無先例”,自去年6月底宣布“高位”停牌以來,彼時不少投資者認為其停牌得民心,加上分拆計劃所傳遞的“國企改革”、“一帶一路”與“自貿區”等熱門概念,讓“看多”情緒較濃。
按照分拆預案,建發股份擬剝離旗下所持的聯發集團95%股權、建發房地產54.65%股權、天津金晨100%股權、南寧聯泰30%股權以及成都置業49%股權,獨立裝入新的運營實體“建發發展”,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而原來的供應鏈運營業務仍保留在建發股份。
分拆之后,建發股份的現有股東同時也是未來這兩個上市平臺的股東,各自的股份數額對應一致。
東興證券分析師鄭閔鋼表示,拆分不像IPO,屬于存量運作而不是增量運作,不會帶來資本市場大波動。
盡管如此,建發股份分拆計劃醞釀了快1年之后,讓投資者從滿懷希望變成了大失所望,其對外解釋說,本次方案較為復雜,時機不成熟,還補充說目前公司經營正常,終止分拆不會對其正常經營產生影響。
時機到底怎么不成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建發股份董秘林茂,但對方公開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建發股份對外表示,“未來經營中,公司將堅持既定的戰略規劃,努力把各核心主業做強、做大。”
搶地王兇猛
今年一季報顯示,建發股份凈資產微增,但營收與凈利潤均同比下滑。從去年年報來看,該公司實現營收1280.8億元,同比增幅5.92%,凈利潤26.4億元,同比增幅5.35%。
如果從細分板塊來看,去年建發股份旗下供應鏈運營實現收入1052.6億元,同比增幅3.1%,毛利率3.69%,同比下滑0.09個百分點,實現凈利潤8.42億元,同比增幅2%。但就房地產板塊而言,去年貢獻營收225.6億元,毛利率36.57%,同比增加3.72個百分點。
依此來看,建發股份的供應鏈運營呈現為增收不增利,而房地產收入占比小,但貢獻利潤大。
一位券商宏觀分析師指出,當前外貿形勢依然嚴峻,建發股份主要靠房地產業務提升業績。現在房地產又很火,如果突然將之剝離了,首先將影響到建發股份業績,分拆后風險很大。
雖然分拆終止了,但這并不妨礙建發瘋狂“搶地王”,年初以來已耗資逾60億元。
5月24日,建發房地產以32.26億元競得蘇州高鐵新城一地塊,樓面地價約1.8萬元/平方米,溢價率103%,而去年9月底已豪擲逾37億元在蘇州高溢價率拿地。5月底,建發房地產又豪擲28.39億元摘得合肥包河區兩幅地塊,樓面地價均超過了1.85萬元/平方米,溢價率350%左右。
跟高溢價拿地對應的是,建發房地產母公司建發股份高頻低成本融資,僅去年8月至今已分期發行短融券70億元,年利率最高3.34%,最低才2.73%,但另一方面,建發股份卻利用自有資金投資理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