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6-19 14:33:46
一個問題,正困擾著我國北方的這兩個出海門戶城市——天津和大連。
每經編輯 龐靜濤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對于一個港口城市而言,經濟下滑、航運公司遠走,是不是就意味著衰落已經襲來?
這個問題,正困擾著我國北方的這兩個出海門戶城市——天津和大連。
大咖撤離
近日,央企航運巨頭中國遠洋和中國海運整合落地,重組后的公司“中海運”卻將集裝箱、油運業務的總部落戶到了上海,散貨業務的總部落戶到了廣州。而在散貨業務和油運業務上,相對具有優勢的天津和大連,卻錯失了機會。
要知道,中國遠洋下屬企業中遠散貨業務大本營在天津,油運業務總部在大連,業務體系和港口設施無需重新搭建和建設。
更嚴重的是,中國航運業務最大的四家公司中國海運、中國遠洋、招商局和中國外運在完成此輪央企重組之后,總部分別設在了上海和香港。長江以北已經沒有一級航運巨頭!
天津為何不再是巨頭?
航運公司走了,意味著船走了,意味著需要服務的人走了,首要還是貨物環節出了問題。
貨物來源是對港口依托城市和其腹地經濟特別是工業最直觀的反映。而來自天津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1月-2016年5月,天津港口貨物吞吐量和港口活躍度,整體處在低谷。
這影響可就大了,要知道航運早已不是這幾條船、幾個人的概念,海上航運中心至少具備兩個條件:
一:貨來了,有船能去目的地,這需要航線稠密的集裝箱樞紐港、深水航道、集疏運網路等硬體設施;
二:能為船、船員、對外的貿易提供服務,港口依托的城市需擁有強大的金融、貿易、信息等軟體功能。
可見,航運產業體系相當復雜,其中每一個業務都可以延伸成一個行業,而這背后涉及的就是就業和稅收。
如,保稅港區、港口航道和碼頭建設、國際物流網絡、集疏運網絡、航運產業綜合服務體系、加工服務、維修保養船舶服務、海上安全保障和海難救助服務、航運保險和海事仲裁、郵輪產業、航運信息、咨詢及中介服務、政策法律環境等等。
所以,港口貨物吞吐量不再活躍,極大影響港口的經濟。
同時,由于航運是資金密集性產業,它會影響一個城市的資金量,而資金量對城市的科技創新等產業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記者據公開數據整理發現,2015年天津的資金余額為28149億元,除四個一線城市外僅次于成都、杭州和重慶,但天津的資金增長率并不出色。
另有業內人士認為,此前占天津航運份額較大的鋼鐵、煤炭等重工業的原料和產品呈現的大幅下降對航運業有必然的影響;而輕工業相對發達的珠三角明顯更具有吸引力。
2011~2015年部分城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單位:億元)
不過,這樣的經濟增長情況尚未對天津的政府財政收入產生過大影響,官方數據就顯示,2011~2015年,天津資金增長率為83.30%,超出了中部熱點城市武漢、西部的重慶和成都,甚至在和長三角城市南京、杭州、蘇州的比較中仍處于較高的增長率。
2011~2015年部分城市一般性財政收入(單位:億元)
大連為何深受拖累?
大連曾是東北經濟的佼佼者,大連港依托大連,輻射東北。如今的大連經濟報告,滿屏的下滑字樣。
通過這兩張圖,我們可以側面看到大連,甚至是東北的經濟狀況。
6年,大連對外貿易幾近停滯,一般貿易、加工貿易或高新技術品的進出口額均是權限下滑。
大連的低端工業成了經濟的拖累,占GDP46.31 %的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了10.6%。
港口對工業具有依賴性,但大連的工業仍過度依賴煤炭等傳統重工業,高附加值的工業鮮有出現,僅有的幾個仍處于上漲階段的品類和高附加值、高科技相關性并不大。這就是大連經濟一蹶不振的重要原因。
*文中觀點為作者評論,和邦地產立場無涉。
?更多地產內幕、更多消息交流,請掃描邦地產粉絲群吧!
(加群有問題可留言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