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6-06-24 11:13:09
在涉及專業知識的新聞事件中,科學應該適時站出來,幫公眾把情緒沉淀一下,讓科學事實多飛一會兒。
天熱,確實容易上火。
問題跑道事件已經在“火”上烤了好幾天。責任誰來承擔,監管為何缺位,今后如何避免……這些問題都需要一一厘清。
整個事件的調查、追責與反思必須放在第一位,任何為了掙錢昧著良心的毒火,監管缺失如同擺設的邪火,標準模糊乃至缺失的啞火,都得敗一敗。另外,在事件的傳播中,一些未經嚴謹科學證實就廣泛傳播的虛火,也要引起注意。
一搜新聞,諸如“毒跑道竟由廢輪胎電纜制成”“毒跑道原料來自廢輪胎”“輪胎搖身一變,成學校‘毒跑道’”的表述不在少數。將焦點引到廢舊輪胎上,讓公眾以為廢舊輪胎是毒源,這恐怕打錯了板子。
在邏輯論證上,因果關系的證明是十分復雜的,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并不能必然推導出因果關系。廢舊輪胎制成了有毒的跑道,這個鍋就一定要由輪胎背了?塑膠跑道的制作,涉及原料的儲存、添加劑的選用、各種材料的配比等等,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出事兒。在沒有找到確實證據的情況下,讓公眾對廢舊輪胎產生抵觸乃至恐慌,并不十分妥當。
國際上乃至國內,回收利用廢舊輪胎的情況并不少見。廢舊輪胎、橡膠制品作為固體廢棄垃圾,燃燒可能產生大氣污染,對其回收利用符合循環經濟理念。在美國、德國等地都有廢舊輪胎回收企業,回收后進行無害化處理,可以用來制作田徑跑道、填充人造草皮等。所以,我們不必談廢舊輪胎色變,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保證技術與流程,明確標準與監管,而不能讓幾個黑心小作坊壞了行業的一鍋粥。
一些媒體也在為廢舊輪胎正名。這是好事,在涉及專業知識的新聞事件中,科學應該適時站出來,幫公眾把情緒沉淀一下,讓科學事實多飛一會兒。這樣對一些公共事件的討論,才不會跑偏。人民日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