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30 18:30:12
《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了有關單位要求群眾開具證明或者提供證明材料要遵循于法有據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并列出了公安派出所不再開具證明的20類事項和應當或者可以開具證明的9類事項,具體分為四大類情形。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可然
多部委整治“奇葩證明” 東方IC圖
每經記者 王可然
“不是在辦證,就是在辦證的路上。”對于辦證,小伙伴們常常這樣調侃。有人統計過,中國人一生要辦103個常用的證件、證明。
自從去年5月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講過有部門要公民證明“你媽是你媽”這個天大笑話之后,辦證話題更是引爆朋友圈,不少人紛紛曬出類似遭遇:
要證明“我是爸媽的獨生子”;要證明“自己經濟困難”;要證明“曾用名、現用名是同一人”……更奇葩的是,有地方甚至還出現了要證明“自己還活著”。
這一次,有一些奇葩證明可能要從你的生活中徹底說“拜拜”了!6月30日,公安部等12部門起草《關于改進和規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和《關于印發〈關于改進和規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這些證明以后不需再開了
上述征求意見稿列出了公安派出所不再開具證明的20類事項和應當或者可以開具證明的9類事項。
一、公安派出所不再開具證明的20類事項:
二、應當或者可以開具證明的9類事項
三項措施保障消除奇葩證明
上述文件對各地各有關部門提出了三點要求,以保障措施能夠真正落地。
第一,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全面清理需要開具證明的事項,做好政策措施銜接,對自行設定的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一律廢止,對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證明、應當或者可以出具證明和由相關部門出具證明的事項,要做好政策措施的銜接,避免出現服務和管理空檔;
第二,大力推進部門間信息共享核查,相關部門和單位在辦理公共服務事項需要核查公民身份時,可以通過部門間信息共享獲取相關信息的,不再要求群眾到公安派出所開具證明,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第三,對公安派出所應當或者可以出具的證明和由其他部門出具的證明,要簡化優化辦理流程,分別制定具體式樣、辦理流程和操作規范。
據了解,小伙伴們可以登錄公安部網站(www.mps.gov.cn),在“調查征集”欄目查閱該兩個征求意見稿,并可通過5種方式反饋意見,包括向專用電子郵箱(zagljzm@mps.gov.cn)發送郵件等,此次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16年7月15日。
那些年我們開過的“奇葩證明”
不知從何時起,在我們身邊,常常充斥著各種要求開奇葩證明的吐槽,本來就是一個“辦證難”的時代,加上有時還要開些奇葩證明,更是難上加難。6月3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門梳理了部分奇葩證明事項——
1、證明“我是爸媽獨生子”:
南京興達社區一位居民拿著獨生子女證,來社區開獨生子女證明。原因是繼承父母房產,要證明父母沒有別的孩子。
2、證明“夫妻常吵架”:
北京一小區的趙女士,和丈夫鬧離婚,向法院起訴離婚時,被律師告知想要勝訴,需要找社區開個她與丈夫經常吵架的證明。趙女士和在社區工作的小伙伴都驚呆了。
3、證明“老公是老公”:
安徽一位蕪湖籍女子因需要去監獄探望丈夫,但當監獄工作人員問及時,被要求開具證明,證明“我老公是我老公”,之后女子前往派出所,派出所民警也忍不住吐槽:“我所表示很不解”。
4、證明“非故意燒毀錢幣”:
宜昌的林師傅不小心把10元紙幣掉進了煤爐里,燒缺了個角。銀行要求他找社區開一個非人為故意的證明,才予以兌換。
5、證明“非打架斗毆受傷”:
某社區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在自家衛生間摔倒受傷,保險公司要求老人到社區開一張“非打架斗毆受傷”證明才能賠償。
6、證明“你爸是你爸”:
西安市民劉先生因單位房子拆遷,準備和父親遷到一塊住,在辦理戶口遷移時被要求辦父子關系證明。為了證明“我爸是我爸”,劉先生不僅四處奔波,還請91歲的父親回原單位開證明。
奇葩證明背后是“信息孤島”
據廣州日報報道,廣東堅信律師事務所律師成尉冰表示,實際上開“你媽是你媽”證明并不算奇葩,就是一種親屬證明,到當地的公安機關開具就可以了。但是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證明,他們在辦案過程中也經常遇到,而且每次都要因為格式、內容、抬頭等問題來回跑幾次才能搞定。
成律師表示,在信息化管理水平高的國家,一張身份證或者是社保卡已經涵蓋了這個人大部分身份信息,根本不需要個人來回開證明,或是為找不到可以開證明的部門而擔心。中國奇葩證明多,還是因為政府行政效率低,信息化水平不夠,部門之間信息互通做得不到位,而且審批項目過多。
其實,早在去年8月13日,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就曾以《“奇葩證明”如何才能絕跡》為題,專門對奇葩證明問題提出了思考:
信息多跑路,群眾就能少跑腿。讓“奇葩證明”成為過去,除了要厘清哪些審批權力是政府該保留的,哪些該砍掉,更要在行政管理上“合并同類項”,用信息化的手段連接“信息孤島”。比如,為何不考慮合并辦事窗口,實現“一站式辦公”,讓群眾即使要蓋章,也少跑幾段路?是否可以建立信息數據庫,并通過互聯網共享,實現“一證行天下,一網查所有”?再比如,能否逐步建立起居民信用體系,強化整個社會的誠信意識,為“奇葩證明”的減少奠定社會基礎?(除署名圖片外,其他圖片均由張維薇制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