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09 15:56:07
交通銀行近日發布的《2016年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預計2016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2%,我國經濟增長在6.7%左右。連平在解讀報告時稱,預計下半年存款準備金率可能適度小幅下調1~2次,每次調50個基點。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張壽林
每經實習記者 張壽林
交通銀行近日發布的《2016年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指出,下半年我國依然面臨資金流出壓力,資本流動短期波動仍然較大,但資本外流規模將有所收窄。
報告首先對全球和我國宏觀經濟做出展望,預計2016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2%,我國經濟增長在6.7%左右。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解讀報告時稱,美聯儲年內仍有加息可能,人民幣若再度降息,可能承受新的較大的貶值壓力,預計下半年基準利率調整仍為謹慎,不會輕易使用。但為了減少對沖外匯占款,預計下半年存款準備金率可能適度小幅下調1~2次,每次調50個基點。
連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外直接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將帶來流出資金大于流入資金的情形,直接投資或出現逆差。
英國經濟未來可能明顯下降
報告分析指出,受勞動力參與率和非農就業人數增長瓶頸影響,下半年美聯儲加息預期弱化,但美元有望保持階段性強勢。報告認為,如能延續去年的周期波動,2016年美國GDP同比增速則有望達到2.5%以上。
“歐洲經濟從前兩年的負增長、零增長,到了百分之一點幾的增長。”連平預計2016年歐元區的經濟增速可達1.9%。他還指出,三駕馬車同顯疲弱成為制約日本經濟復蘇的直接因素。
報告判斷,2016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2%。其中發達國家經濟增長2%,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4.3%。
報告關注了英國脫歐公投對英國和歐盟經濟增長帶來的影響。認為英國的脫歐成本不容低估。
連平指出,倫敦作為歐洲和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將受到嚴重挑戰,部分外資機構將重新尋求在歐盟其他成員國發展業務;英國進出口貿易將受到一定沖擊;失去歐盟單一市場,英國的投資吸引力將日益減弱;未來五年內,英國經濟可能明顯減速,經濟結構趨于單一,抗風險能力下降。對于歐盟而言,英國脫歐推動歐盟趨向保守封閉,將削弱歐盟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歐盟一體化形象也將受到沖擊,歐盟的預算能力將受到較大制約。
中國CPI上行壓力減小
對于國內經濟形勢,報告指出,經濟仍存下行壓力,外需走弱,受此影響,企業對未來市場需求預期偏謹慎,民間投資持續下滑,制造業投資增速可能下行至3.5%左右。不過基建投資全年增速預計在20%左右。
連平認為,年初以來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止跌回正,企業整體經營狀況有所改善,預計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長6%,“經濟增長總體上呈現緩中趨穩的態勢。”
報告預測,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明顯上行的可能性較低。貨幣流動性對物價的抬升作用在上半年已經顯現,下半年CPI上行壓力減小,全年漲幅在2%左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在報告會上指出,中國經濟增速下降的態勢基本穩住,從目前的就業形勢來看,經濟增速不宜繼續降低。
連平判斷,2016年經濟增速在6.7%左右,二、三、四季度經濟增速分別為6.7%、6.7%、6.6%,全年經濟出現L型運行拐點的可能性較大。報告同時指出,結構轉型在多個層面逐漸顯現,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提升至56%以上,預計“十三五”期間潛在經濟增速可能位于6%~7.5%的水平。
下半年或降準1~2次
報告判斷,下半年,我國仍面臨資本流出壓力,資本流動短期波動仍然較大。總體來看,2016年,資本外流規模將有所收窄。
連平表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的推進,以及中國企業“走出去”加快,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將保持快速增長,并將超過外國來華直接投資。
連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外直接投資的高速增長,導致流出資金大于流入資金”,直接投資或將迎來由順差轉向逆差的分水嶺。預計下半年我國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為2000億美元左右。他同時表示,中國經濟增速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經常賬戶仍將保持一定規模的順差。
報告指出,受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市場避險情緒上升及資本外流等影響,下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仍面臨貶值壓力。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逐漸被市場接受,央行持續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合理引導市場預期,人民幣單邊貶值預期減弱。
在社會融資方面,報告分析指出,表外融資持續規范收縮,直接融資發展受來自市場信用風險上升的壓力較大。預計2016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達到17萬億元左右,其中新增信貸約12.5萬億元。下半年M2增速在基數效應影響下降至12.5%以下。市場利率和貸款利率在信用風險增加的背景下進一步下降受到制約。
連平分析認為,美聯儲年內仍有加息可能,人民幣若再度降息,可能承受新的較大的貶值壓力,預計下半年基準利率調整仍為謹慎,不會輕易使用。但為對沖外匯占款減少,預計下半年存款準備金率可能適度小幅下調1~2次,每次調50個基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