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18 05:49:31
在證券市場上,名校似乎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圈子:北大、復旦、清華等名牌高校培養出了的基金經理最多,成為我國基金經理的“搖籃”,業界往往有所謂“北大圈”“復旦圈”“清華圈”之稱。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出自于北京大學的基金經理合計有138位,復旦大學的有118位,清華大學的有115位。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莫淑婷
編者按:有一句流行語:“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認識誰”,道出了圈子的重要性。近期西南財大一篇學術論文——《校友關系網絡、基金投資業績與“小圈子”效應》引爆了整個金融圈,該文從多個維度揭示了校友關系如何影響基金收益。
為此,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對該論文的作者西南財大的申宇進行了采訪。申宇曾作為歐洲經濟研究中心的訪問學者,曾經就職于昆吾九鼎資產。此外,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通過對深圳、上海、北京地區的多家私募進行采訪調查,為你揭秘基金經理“校友圈”的財富效應,剖析校友關系如何影響基金收益。
每經實習記者 莫淑婷
同窗那段共同的經歷、共同的記憶,構成了關系網中特殊的節點,對那些沒有任何背景的草根同學,擁有同一個學校的畢業證書,是進入一個圈子最為便捷的“門卡”。在證券市場上,名校似乎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圈子:北大、復旦、清華等名牌高校培養出了的基金經理最多,成為我國基金經理的“搖籃”,業界往往有所謂“北大圈”“復旦圈”“清華圈”之稱。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出自于北京大學的基金經理合計有138位,復旦大學的有118位,清華大學的有115位。
●名校出身高管,更認同名校學生
前海方舟董事長鐘海波向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表示,公募基金一般都會找名校學生,畢竟公募基金的待遇以及名氣等各方面都比較好;而對于私募基金,由于考慮成本的控制,反而不會刻意找名校畢業的學生。此外,內部推薦同樣在鞏固著一個個由校友關系組成的小圈子,而微信的普及更是將這些圈子細分為更小的圈子。以金融行業為例,很多都是以校友為紐帶的圈子,有私募、公募、券商、銀行,這樣大大小小的圈子承載著業務交流、觀點交流的任務。
對此,申宇表示,2005~2013年基金經理來自名校的現象比較普遍,主要是因為,文化上,多數人素來就有名校崇拜情節,名校的基金經理也會給投資者一種聰明、睿智、投資能力較強的感覺,在募資、路演的過程中更容易引起投資者的關注。其次,基金公司招募的名校畢業生越多,特別是在名校出身的公司高層占比較高的環境中,對名校的認同感越強烈,因此人事部門對名校學生更加偏好。最后,也正是他們的研究所指出的,名校基金經理可能通過自己的校友關系網絡獲得更多的資源和信息,從而為投資者、公司賺取更多的收益。
不過,即使是校友圈,也得分年齡看待,一位曾就職于公募基金之后“奔私”的46歲私募基金經理表示,“沒有加入過校友圈,以前還沒有校友圈這種說法,我們進行行業交流都有自己的小圈子,都是些以前的同事和同行,圈子里的人歲數相差不大”。而一位畢業于清華大學的私募人士則表示,對于他們這種年齡的人來說,從名校出來的很多人已經是不同崗位的領導了,所以說對于這個年齡段的私募來說,更加看重校友圈子的人脈。
●關系網絡越強,獲私有信息越多
擁有不同資源的校友相互幫助并共享資源,校友關系是否可以為基金投資帶來更高的收益?對此,申宇表示,校友關系網絡較強的基金經理,確實獲得了較高的投資收益。國內外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證實,資本市場上的私有信息是可以獲得超額投資收益的。即便是公開的信息,對這些信息精準的解讀也同樣會帶來豐厚的投資回報。通過研究發現,關系網絡越強的基金經理獲得的私有信息越多,親密的小圈子對信息的解讀能力也越強,長期來看,他們的投資業績越好。
此外,申宇還表示,美國市場上同樣存在校友關系的溢價現象。如果基金經理與賣方分析師是校友,他們在投資過程中可能獲利更為豐厚。美國的基金經理、風險投資機構同樣存在明顯的校友網絡溢出效應,那些校友關系網絡較強的投資者,其業績通常都要高于關系網絡較弱的投資者。實際上校友關系不止存在著溢價效應,可能還有其他的效應,比如基金資金流入的溢出效應,基金產品創新的溢出效應等等。
據該論文顯示,校友關系的廣度和深度都能為基金帶來業績的正向提升。其中關系廣度最高的基金組合每年獲得的超額收益率比關系廣度最低的基金組合高出11.37%;校友關系深度最高的基金組合比校友關系深度最低的基金組合高出9.12%;值得注意的是,校友關系存在小圈子效應,只有直接校友關系和親密的校友關系能夠影響基金業績,間接校友關系對基金業績的影響未能被證實。
申宇告訴記者,校友關系可能更單純,在資本市場中更能引起大家的共識,主要是校友具有共同的文化烙印,盡管每個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千差萬別,但是本質上總會具有一種共同的氣質、底蘊,共同的文化烙印可以增強校友之間的認同感和信任感;其次是母校情節,絕大多數校友對母校都存在感激之情;第三是校友的凝聚力更強。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告訴記者,在私募圈內,人際關系因為同學、校友等因素聯系得更為緊密,大家在交流和碰撞中共同看好一只股票,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好的投資標的大家都想擁有,如此一來,同時重倉某只股票的情況也就逐漸多了起來。一般來說,如果幾家私募都看好這些票,則對個股的股價推動還是很有用的。不過,也有私募人士并不認可這種行為,認為難免會出現問題。
●校友關系親疏有別
記者注意到,一些基金經理從本科、碩士到博士經歷過三個以上的學校,因此,那些沒有直接校友關系的人也可能因為與這些讀過多個學校的人同時建立關系,從而進入同一個圈子中。對此,申宇表示,校友關系的深度對業績的影響更為明顯,因為直接的校友關系,彼此的認同感通常很強,交易成本相對較低。而對于間接的校友關系,特別是通過了幾個校友鏈條延伸出去的校友關系,交易成本更高,獲取信息和分享信息的機制弱化,因此基金業績也無法得到體現。
申宇指出,越直接的校友關系信息質量越高,校友關系網絡越廣、越深的基金,其股票組合的私有信息越多,基金經理主動投資的程度越高。因此信息傳遞的鏈條一般比較長,如果信息在一個節點發生錯誤,則可能引起整個系統的信息失真。也就是說,校友關系也存在親疏有別的現象,舉個例子,A基金經理是畢業于北大的,B是北大,復旦畢業的,C是復旦畢業的,那么A可以通過B與C建立關系。顯然,A與B(B與C)的這種關系要比A與C的這種關系要直接,因此交往的過程中,信息質量可能會因為間接的關系網絡而變差。
上海一位私募老總的看法也印證了這個觀點,他表示,目前很多私募都有自己的核心微信群,一些核心群主要是由同學、校友構成,當然核心微信群既有私募,也有公募、券商、銀行、券商分析師等人員,但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是不為外人知道的;而同行業的高手則處于核心圈的外圍圈子,同行之間進行溝通,對大勢的研判,對宏觀經濟走勢的分析,對行業的分析以及對個股的價值分析等,雖然是以校友為紐帶,不過加入這些群的條件異常苛刻,必須填寫個人完整資料,包括個人信息、擅長領域等。
申宇還告訴記者,北京大學金融圈中的北大校友,覆蓋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私募基金等金融行業,以及法律、審計等相關領域,遍及北京、上海、深圳等要城市。中國人民大學校友也有類似圈子。類似北大和人大這種校友圈子和聯系平臺,在其他院校也以各種形式存在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